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江科技》2015,(11):63-64
以"整体研究、重点井解剖,深化认识"为研究思路,本文基干野外露头实测、室内试验测试以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页岩气基本形成地质条件。总体上具有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大、TOC含量高,演化程度高等特点,主要岩相类型有:砂泥质浅水陆棚微相、泥质浅水陆棚微相、浊积砂擞相、砂泥质深水陆棚微相、泥质深水陆棚微相;储集空间类型丰富,有机孔发育;总体含气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平凉组、背锅山组沉积相研究对南缘奥陶纪岩相古地理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该区域前人曾做过多次研究,认为耀县、永寿剖面、铁瓦殿等平凉组为碳酸盐台地浅滩相沉积,或认为中上奥陶统属于孤立台地沉积,在周缘发育礁、滩相沉积。通过对陕西永寿好寺沟、耀县桃曲坡、淳化鱼车山、泾阳徐家山和铁瓦殿等剖面进行了现场观察、描述和采样。发现中上奥陶统主要为深水斜坡相碎屑流沉积,而非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此着重论述其依据。  相似文献   

3.
岳文成 《内江科技》2011,32(11):136-136
根据元坝地区内岩石学特征、沉识拘造、古生物类型,结合测并、地震等地球物理标志综合分析.认为元坝地区长兴组的碳酸盐岩地层属于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进一步将碳酸盐台地划分沩局限台地、台地边缘、台地边缘斜坡和陆棚4个相带,各相带的亚相和微相根据其自身的组合特征可再行细分.  相似文献   

4.
在浙江桐庐地区栖霞组中发现上升流沉积。通过对上升流沉积岩相的分析,将其划分为燧石条带、硅质岩、硅质泥岩和泥晶灰岩4种上升流岩相类型。根据不同上升流沉积岩相的组合规律,又划分出两种岩相组合类型,即陆棚缓坡相岩相组合和陆棚盆地相岩相组合,构成了研究区陆棚斜坡沉积体系和陆棚盆地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5.
彭旋  罗小平  郭川 《内江科技》2011,32(12):128-128
在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长兴组层序格架内沉积相进行研究,得出:长兴组下部三级层序HST时期,研究区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等相带;上部三级层序HST时期,与下部三级层序HST相比,还发育局限台地相,其中台缘礁滩和潮坪相,以及台内礁滩相为有利相带。研究区西南部台地2个三级层序HST时期,礁滩体发育表现为不同的特征,下部三级层序HST时期,生屑滩更为发育;而上部三级层序HST时期,生物礁更为发育,且具有向研究区东部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钻井、岩芯、薄片、测井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塔中72井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的礁滩体沉积相发育规律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区内岩性主要为亮晶砂屑灰岩、亮晶藻砂砾屑灰岩、亮晶生屑砂屑灰岩、亮晶藻砂屑灰岩、亮晶鲕粒灰岩。沉积相类型主要由粒屑滩,粒屑滩、灰泥丘、礁丘亚相及礁(丘)滩复合体构成。塔中72井区台内礁滩体为有利沉积相、有利储集带及油气聚集带发育区,分析其发育分布规律可为该类储层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该剖面的认真观察,结合沉积物特征、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规律综合分析,认为此段页岩属晚奥陶世深水斜坡原地沉积;且岩性特殊,可独立建立地层组  相似文献   

8.
李航 《内江科技》2013,(6):175-176,188
本文针对当前川东南地区寒武系地层的沉积相发育规律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大量有关研究区的文献资料,在弄清川东南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作用史以及地面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岩心的岩石学、沉积构造和生物组合等特点,将研究区寒武系沉积相划分为局限台地相、陆棚相、盆地相等沉积相类型,其中局限台地相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内滩亚相、泻湖亚相、潮坪亚相。同时开展了对沉积相储层特征和描述的研究分析工作,研究了沉积相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的勘探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明郎山组沉积环境及沉积微相分析,为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选取西藏尼玛县文部乡朵尔杰查东郎山组实测地层剖面,系统镜下显微特征分析。研究区郎山组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生物丰富,主要为圆笠虫、固着蛤和腹足类等。根据郎山组岩性组合、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及显微特征,结合文献、前人研究划分的24个标准微相类型,将其沉积环境划分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浅滩、台沟相等三个沉积亚相;内碎屑灰岩、含内碎屑泥晶灰岩、含生物碎屑含内碎屑泥晶灰岩、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含燧石结核(条带)泥晶灰岩、泥晶-粉晶灰岩、泥晶灰岩七个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周缘钻测井资料、野外剖面等观察分析,把志留系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石牛栏组组成下部三级层序、志留系韩家店组组成上部三级层序;明确了陆棚沉积体系是志留系主要沉积模式,局部发育台地及三角洲沉积,其中志龙马溪组以深水陆棚沉积为主,发育富有机质笔石页岩、石牛栏组主要为浅水碎屑陆棚、韩家店组主要发育深-浅水陆棚,岩性为紫红色泥页岩,局部为条带状砂岩。  相似文献   

11.
李俞锋  倪胜利 《内江科技》2013,34(4):154+206
在碳酸盐岩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依据相关的岩心、薄片、野外露头等资料,对塔中北斜坡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沉积相特征做了深入且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发育台地边缘砂屑滩沉积,这种颗粒灰岩由于质纯,一本身可能有粒间孔隙,二是有利于后期的改造,沿塔中Ⅰ号断裂带这个相带大面积发育,应该是奥陶系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2.
白仲才 《内江科技》2011,32(4):153+180-153,180
在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纪沉积古地理格局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岩心、薄片及测录井资料,对塔北隆起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相展布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一间房组沉以颗粒-泥晶灰岩与生物礁灰岩为主,总体属高能环境下的沉积;主要发育台地边缘与台地边缘斜坡两种沉积相类型,前者可进一步划分为台缘滩亚相与台缘礁丘亚相。  相似文献   

13.
张宏  佘晓宇  马永强 《内江科技》2009,30(11):108-108
据钻、测井资料识别标志划分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主要发育有2种沉积相、7种亚相和多种微相类型,已知勘探证实,有利的储集微相带为曲流河边滩、辫状河心滩,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段沉积相、亚相、微相平面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位于蜀南地区的洗象池群是已经证实的一个主力含气层,为了更好地研究该区域洗象池群的沉积及储层情况,本文选择了该区域很具代表性的螺观1井进行研究,通过对螺观1井沉积相和储层的研究发现,螺观1井洗象池群可以识别出局限泻湖、滩间海、台内滩三个亚相,以及云质泻湖、滩间海、台内滩等微相。研究得出洗象池群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砾屑白云岩,储层孔隙较发育,以低孔低渗储层为主,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对研究区洗象池群沉积相和储层的研究,可以为螺观1井所在及周边区域的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沉积相研究为指导,根据区内露头剖面观察、地震相解释、钻井岩性特征、岩电关系特征等,将涪陵地区沉积相划分为三种类型(碳酸盐台地型、台地边缘礁滩型、台地边缘斜坡型),通过对本区及邻区二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刻画出各沉积相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本区及邻区资料进行储层识别,建立储层正演模型,刻画出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最后依靠地震相分析来刻画圈闭边界,再结合波阻抗反演、瞬时相位、均方根振幅及其它地震属性等研究,在涪陵二维地震工区识别出早期台缘相带圈闭-泰来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6.
四川马边地区早寒武世麦地坪组是沉积型磷矿的重要产出层位,其磷矿层明显受沉积环境的控制。本文通过沉积特征研究,认为麦地坪组属于局限台地沉积,主要包含潮坪和泻湖两个沉积亚相,并且可进一步划分出多个沉积微相,其沉积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麦地坪组一段沉积时期为潮下带—泻湖沉积环境,水体相对较深;麦地坪组二段沉积时期,水体能量相对增强,主要为潮下云坪的间歇高能沉积;三段沉积时海平面相对下降,最初以潮间带沉积为主,后期随着海平面上升,中部变为潮下灰坪,北部和南部地区仍保持潮间带沉积不变。最后,初步建立了马边地区磷矿的成矿模式,其矿床类型属于生物-生物化学聚磷成因的海相磷块岩矿床,潮下间歇高能带为马边地区最有利于磷矿形成的相带。  相似文献   

17.
江津地区嘉陵江组嘉一—嘉二段发育半局限台地、局限~蒸发台地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坪、台内滩、半局限-局限瀉湖和蒸发瀉湖等亚相,其中台坪与台内滩为最有利储集相带,储集岩类以粉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颗粒灰岩为主,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晶间(溶)孔、残余粒间孔、粒内溶孔等,并发育少量裂缝。储层孔渗与孔喉结构数据分析表明嘉一—嘉二段储层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储层类型为孔隙型储层,但存在少量的裂缝-孔隙型储层,孔喉结构多样,储集性能以嘉二3亚段最优、其次是嘉二1亚段。有利储集微相为储层发育与演化奠定了物质基础,沉积基底微地貌差异使得孔隙性储层在沉积早期就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同生期溶蚀作用和白云岩化作用是储层发育的主要动力,构造裂缝对储层的改造微弱。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板块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开阔台地可划分为粒屑滩、礁丘、灰泥丘、滩间海、台内洼地等亚相类型。构造东西向挤压及海平面升降为礁滩体发育的主控因素,决定了礁滩体分布位置和展布方向。粒屑滩垂向组合具有一定差异性,可识别出灰泥丘-台内滩-滩间海、礁丘-台内滩-滩间海等沉积序列组合。台内礁滩体平面上展布方向与塔中1号坡折带平行,呈北西-南东向;主要呈点状、条带状展布。台内礁滩体为有利沉积相、有利储集带及油气聚集带发育区,其发育分布规律研究可为该类储层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室内分析化验等多种资料,对留西地区馆陶组三段开展沉积相分析及演化规律研究。通过相标志和相类型分析,认为研究区为辫状河沉积,发育心滩、河道充填、道间滩地、道间洼地四种沉积微相类型;在Ng3发育早期辫状河沉积具有多河道、多次分叉和汇聚的特征,至Ng3沉积晚期,辫状河沉积规模减小,河道宽度变窄且弯曲度增加,辫状河向曲流河演化。  相似文献   

20.
红岗油田大208区黑帝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杭州  周萍  兰正凯 《内江科技》2009,30(12):19-19,67
本文以红岗油田大208区黑地庙油层为研究对象,以沉积学、储集层地质学为基础,依据岩心观察,结合沉积物粒度等沉积相标志的再认识,研究了该区砂岩储集层的微相特征,并划分出了6种沉积微相类型,详细描述了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阐明了沉积微相分布规律和时空演化特征。在综合考虑宏观沉积背景及微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沉积相的演化规律,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模式,并得出其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