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浑善达克沙地在北京西北部,直线距离仅180km,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源,东起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至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总面积710万hm^2,横贯锡林郭勒草原,沙漠化面积达43%。近些年,由于人口牲畜量的剧增,草地退化、沙化的状况十分严重。目前,全盟草地退化、沙化面积已达958万hm^2,占草地面积的48.63%,产草量逐年下降,平均亩产干草降为21.2kg。自1958年以来的40多年,较大的旱灾、雪灾就达27次。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其他如沙化、盐渍化损失也达100亿元,草原退化面积接近1亿公顷,并仍以每年100多万公顷的速率在退化。森林覆盖率仅为13.9%,人均林地面积不足0.12公顷,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5%,并且每年以2-3%即230-345万公顷的速度减少,我国3万余种植物中有4、5千种正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有的濒临灭绝(国家环境保护局,1987)。我国正在实行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与这一新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改革自然资源的开发模式,利用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3.
西藏是全国草原面积最大、草地类型最丰富的省区,全区天然草场面积为12.4亿亩,已利用面积6.4亿亩,占可利用的80%,是我区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重要生态屏障。结合近几年从事草原鼠害治理工作的实践,全面分析了我区鼠害发生的现状及其造成的危害,提出了鼠害治理的措施和建议,确保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草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4.
赵雪雁 《资源科学》2007,29(5):50-56
人文因子是引起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定性与定量角度全面系统地进行了甘肃省玛曲县草地退化的人文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影响玛曲县草地退化的人文因素可归纳为牧民家庭支出因子、载畜因子和牧业结构调整因子等3个因子;②牧民家庭支出因子、载畜因子与草地退化呈正相关,牧业结构调整因子与草地退化呈负相关;③牧业结构调整因子对草地退化的减弱作用远低于牧民家庭支出因子、载畜因子对其的加速作用。其中,牧民家庭支出因子每提高一个单位,草地沙化面积、固定沙丘面积、流动沙丘面积、沙化率分别增加0.869、0.765、0.809、0.883个单位;载畜因子每提高一个单位,上述指标分别增加0.362、0.574、0.301、0.304个单位;而牧业结构调整因子每提高一个单位,上述指标仅分别降低0.160、0.237、0.248、0.111个单位;④遏制草地退化的关键在于拓宽牧民收入渠道,提高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王中强 《今日科苑》2010,(1):174-174
我部驻地杭锦旗,沙化、半沙化面积占59.3%,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1992年,部党委提出“兴建沙漠万亩林”规划,征得1万亩沙地,签订了为期30年的土地使用协议和自主经营权,开始了治沙造林工程。  相似文献   

6.
动态与信息     
我国耕地沙化扩大了1亿多亩,近几年每年平均沙化约1000万亩。黄土高原流失面积达5亿多亩。黄河每年下泄泥沙达16亿t。长江水土流失面积已达20%,每年侵蚀土壤总量达24亿t。由于森林植被的反复破坏,与上游水土流失相伴随的是破坏性很大的水灾越来越重。1981年8、9月间,陕西汉水、嘉陵江流域发生的一次罕见的洪捞灾害,经济损失12亿多元。而水灾造成如此重大损失,在我国各地已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7.
西藏高寒牧区草地的恢复技术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高寒牧区的草地因为超载,造成大面积的退化和沙化,严重影响西藏牧业生产,阻碍全面小康社会的速度,限制牧民经济收入的提高。通过两年的退化草地施肥试验,初步验证,施用化肥可以使退化的草地得以快速的恢复,其中施氮肥对草地影响最大,为高寒牧区草地的退化和沙化的恢复,为牧业生产,为牧民增收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为了使该技术更成熟,试验将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8.
洛桑加措 《西藏科技》2003,(4):49-50,56
本文对草地退化、沙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我区草地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方法有效治理退化、沙化草地。在沙化和退化严重的草地上建立人工种草,种草前必须灭鼠,以防沙退化,同时后期管理和保护利用草场进一步施肥和灌溉,清除杂草和毒草,以解决草右矛盾和保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王寿森 《今日科苑》2010,(1):172-172
1999年以来,陕西省进入防沙治沙的新阶段,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188.6万亩和31.2万亩,重度、极重度荒漠化面积的比重由54.8%下降到13.4%,林草覆盖率上升到33.5%。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中国北方多风少雨,沙漠化面积已经超过262万平方公里(约39亿亩),占国土面积的27%,主要分布于18个省(区)的471个县(旗);沙化土地面积为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2%,而且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中国也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沙漠化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之多,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生存权力,我们必须对沙漠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内蒙古东部牧区作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 TM和MSS遥感数据,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研究典型牧区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旨在初步确定草地退化的驱动因素,为科学制定草地退化治理措施与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976年~2000年间研究区草地总面积变动不大,但是退化草地面积较大,由于草地沙化引起的草地退化占退化总面积的43.79%。从空间分布来看,草地退化主要发生于坡度≤5°的区域,海拔高度与退化率呈反比关系,阳坡和半阴半阳坡草地退化率明显低于阴坡;草地退化率随离居民点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在>8km的区域已基本不存在草地退化现象;道路等交通设施的修建对草地退化的影响主要是迁移过程中由于牲畜采食和践踏造成的,与居民点相比影响较小。以上这些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草地的强烈干扰破坏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成为该区草地退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草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内蒙古天然草地资源丰富,草地面积7880×104hm2,占中国草地面积的22%。由于长期的利用和管理不状况,畜牧业生产难以持续发展。内蒙古草地资源的现状是:草地退化,土壤沙化;气候干旱,降水减少;草地植被退,牧草产量低;草地生态环境恶化,鼠虫害增加。草地畜牧业生产存在草地资源;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森林面积缩小,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土壤侵蚀日趋严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世界森林面积1963年还有37.4亿公顷,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4%。仅1970—1980年间,森林面积就减少1.1亿公顷。目前仍以每年1,100万公顷的速度在消失。另据联合国1984年5月的报告,世界沙化面积已达4,500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3.7%。如果按目前沙化速度继续发展,到本世纪末,世界上将要失去1/3的可耕地。  相似文献   

14.
一、地下空间及地下工程将造福于人类土地退化、人口爆炸、环境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不堪重负。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由于土地退化,如今全世界每年失去的耕地面积相当于爱尔兰国土,我国实有耕地面积每年以300—400万亩的速度锐减。世界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5.
西藏拥有草地面积123077.91万亩,可利用的草地为82500万亩,占草地面积的67%;拥有牲畜2400多万头(只),出栏率26%。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356万亩,其中粮食254万亩、经济作物66万亩、饲草36万亩。文章分析了西藏特色产业按国际标准认证技术进行生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式牦牛肉食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有"世界屋脊"和"世界第三极"之称.土地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6%;草地面积12834.9万公顷,约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3,可利用草地11875万公顷,约占全国可利用草地的36%;有牦牛1300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0%以上,每年产肉30万t.  相似文献   

17.
1.我国的饲草饲料资源 1.1我国的草原资源 草原畜牧业是以草原为基地.利用草原牧草资源饲养家畜来获得蓄产品,因此草原资源的好坏对畜牧业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我国有各类天然草地面积4亿hm2,全国总的原面积,占国土面积肥的40%,其中可利用面积为3、3亿hm2。按草地自然、经济、植被分布情况来划分,可分为三类:牧区草山草地面积为3亿hm2,占我国草地面积的75%;北方草山草地面积2.500万hm2.占我国草地面积的6.29%;南方草山草地面积7400万hm2,占  相似文献   

18.
大西北的资源与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西北辽阔广大,包括陕、甘、宁、青、新,面积共计304.3万平方公里,占西部总面积的58.7%,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1.7%,人口约9000万,为全国的7%,人均土地面积3.8公顷(57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5倍;其中耕地1853万公顷(2.78亿亩),人均耕地0.203公顷(3.09亩),高于全国人均数的一倍。还有大面积的草地,计6544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据新华网2019年6月17日报道,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3 6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4。更为严峻的是,荒漠化土地面积仍以每年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不断扩大。根据我国第5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0%;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3%。荒漠化作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经过长期积极的探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荒漠化防治力度,全国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已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2个监测期的"双减"(面积减少、程度减轻)。但由于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的基数较大,形势不容乐观,防治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黄河首曲地区草地生态退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在甘肃玛曲县境内形成了一个长433km“U”字形的第一弯,这里拥有大面积亚高山草甸类草场和沼泽湿地,被誉为亚洲最好的牧场之一,但是,近50年来黄河首曲草地生态逆向演替,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功能弱化。利用黄河首曲玛曲县草地与湿地气候资料和生态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分析研究表明: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环境蠕变。玛曲县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草地年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4年明显趋于干旱化,气候变化是草地生态退化的自然诱发因素,而超载过牧,滥采乱挖,人为破坏,生物链失衡等环境蠕变是造成生态退化的人为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导致黄河首曲草地生态环境退化。为此,提出了适应高原草地生态环境演替规律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