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我国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拥有草地4亿hm2,占世界草地面积的12.5%,占国土面积的41.7%,是我国农田面积的3倍多.草地是我国农业自然资源中面积最大、最为重要的国土资源,不仅是人类进行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农牧民的主要劳动对象,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枢纽之一.草地资源是一种可以更新的自然资源,在为人类持续不断地生产所需食物的同时,还能调节和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姚彦臣 《资源科学》1994,16(6):55-62
洮儿河流域属于科尔沁摹重要组成部分。草地广阔,类型多样,可划分为5个类群。草地植物种类丰富,生产力较高,是内蒙古东部及兴安盟的重要牧业生产基地。目前,该流域草地有些还未能开发利用,有些还利用不充分。这里良好的自然条件,可建立若干优良人工草地。经统计表明,该&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畜牧业潜力、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当雄县是拉萨市的一个牧业县,草地资源丰富,但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限制了畜牧业经济发展。根据当雄县的草地资源利用现状,及时把握我县草地资源和生态变化发展趋势,促进当雄县草原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利用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数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遥感与GIS支持下的中国草地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运用GIS和RS技术 ,以LANDSATTM为数据源 ,监测我国草地资源近 5a来的变化 ,并对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我国草地面积总量增加约 1 3 2× 1 0 4hm2 ,其中高覆盖度与中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多 ,但低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少。我国西部的草地面积减少 ,山西 ,内蒙古 ,吉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内蒙古 ,新疆的各类草地变化显著。草地的变化有明显的东西部差异 ,西部的各类草地变化程度比东部剧烈。草地的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主要向耕地 ,城镇转化 ,同时草地存在严重的退化 ,随覆盖度的降低而增加 ,以西部地区为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内蒙古草地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及草业与畜牧业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振兴草业推进内蒙古草地资源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具体时策。  相似文献   

6.
草地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不应局限于扮演畜牧业生产资料这一单一角色,更需要体现其生态价值。在国家开展自然资源清查、土地确权、土地有偿使用市场化的背景下,现行的草地等级划分体系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根据已有的草地等级划分体系,在综合草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的基础上,考量评价指标的可获取性和可操作性,重新构建草地分等定级的评价因子和指标,并按照各个因子的加权打分结果划分出5个草地等,以及每个“等”别下的5个草地“级”,并基于该方法划分了内蒙古3个嘎查(村)的草地等级。该划分方法旨在体现草地等级划分的实时性,为草地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完善草地等级划分体系和定价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发展战略商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青藏高原草地生产的现实问题,建议:一、改变草地的单一放牧畜牧业经营为综合开发;二、正确处理物能输入和智能输入的关系,合理利用草地。三、依托扶贫资金,有条件地在本地区或外地区选点建立产业开发区。  相似文献   

8.
西藏草地退化现状成因及改良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然草地是我国亦是青藏高原真正的第一大陆地生态系统,亦是草地型家畜赖以繁衍生息的天然食物来源,更是农牧民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但由于西藏草地资源缺乏,科学合理的利用草地畜牧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管理水平落后,致使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鉴此,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就西藏草地退化现状、成因及改良对策略陈陈管见,旨在与同仁商榷,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青南地区草地资源和繁殖母畜营养状况,指出人口的持续增长及对资源日益膨胀的需求与草地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制约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当前,应开展草地健康评价,平衡草畜营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走具有民族特色的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1970 年代以来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多期遥感影像与GIS的支持下,构建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1975年-2009年的草地现状和动态变化时空数据集,进而开展了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研究表明:①草地是锡林郭勒盟的主导生态系统,总面积约17.6万k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86%;在空间分布上,自东向西,草地覆盖度逐渐降低,草地类型依次为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②锡林郭勒盟草地生态系统动态演变的基本特征为:以2000年为界,2000年之前,草地生态系统面积持续减少;2000年之后,草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减少态势得到遏制和逆转,草地资源面积开始增加;③该区草地资源时空变化受到气候变化、人类土地利用活动以及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影响:区域气候变化是本区生态系统变化的基本驱动力,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活动对于草地退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而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介入则缓解、遏制和逆转了本区长期以来的草地退化态势。  相似文献   

11.
牧用林业是草地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给牧用林业的概念及内涵予以表述之后,对其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所发挥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浅析,阐述了牧用林业在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中显示出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宁宝军 《资源科学》1995,17(4):12-19
草麻黄具有饲用、药用、蜜源及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科尔沁草地是我国的草麻黄资源最富集地区,但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差异由东南至西北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已由建群种减少为伴生种,直至消失。目前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宣传、教育群众保护草麻黄资源,搞好各管理、生产、科研部门之间的协调、实行开发与保护的统一,使草麻黄资源有良好的繁衍生息环境。  相似文献   

13.
洮儿河流域属于科尔沁草原重要组成部分。草地广阔,类型多样,可划分为5个类群。草地植物种类丰富,生产力较高,是内蒙古东部及兴安盟的重要牧业生产基地。目前,该流域草地有些还未能开发利用,有些还利用不充分。这里良好的自然条件,可建立若干优良人工草地。经统计表明,该地区发展畜牧业具有较大的潜力。今后,应进一步发挥其资源优势,加速以牧业为重点的农牧林业经济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青南地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邱丹  张国胜 《青海科技》2000,7(2):23-25
通过对1961年以来青南高原气候变化趋势分析,从气候变化对江河源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加强综合治理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西部草原生态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吉林省西部的天然草场是我国的优质草场之一。近几年来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草场面积在不断减少 ,平均年递减 4 5× 1 0 4hm2 ,而且草场的退化程度逐渐加剧 ,重度退化草场大幅度增加 ,产草量降低 ,草场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对不同年代草场资源调查 ,分析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草场退化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草场综合治理与恢复应采取的政策、牧业管理、生态建设措施。通过对草场的科学利用、合理保护 ,可使退化草场得到改良 ,区域环境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草地放牧适宜度理论及牧场管理策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针对当前载畜量和放牧率较为模糊甚至混乱的认识,该文综述了载畜量及其相关术语的概念,论证了载畜量与放牧率的区别与联系,概括了放牧适宜度理论。主要结论为:载畜量是特定时期内一定面积的草地能够放牧德加储量的理论值,而放牧率则是特定时期内一定草地面积上实际放牧的家畜数量;载畜量是放牧率的额定标准(上限),当放牧率大于载畜量(超载)时,出现草地退化现象;放牧适宜度是最大经济收益下,维持草地(植物和动物)持续生产的最大放牧利用强度(即经济最佳放牧率)。  相似文献   

17.
孙琨  钟林生  唐承财 《资源科学》2013,35(11):2209-2216
发展生态旅游是青藏草原区的一种保护性开发策略,减轻旅游环境影响是青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实地调查,评价青藏地区草原各主要旅游活动方式的环境影响程度,分析各种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文化参与的环境影响最小,其次是游览观光,再次是休闲度假;各种旅游活动中人均草地资源占用额度、及污染物排放量不同是导致其环境影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青藏地区草原旅游发展中,以减少旅游环境影响为目的,应发挥特色旅游资源对文化参与及游览观光旅游方式的诱导作用及对游客的聚集作用,利用市场需求推动环境影响小的旅游方式的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引领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向,并强化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引导和约束职能。  相似文献   

18.
西南岩溶山区的农牧业生产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全功 《资源科学》1999,21(5):76-80
在简述了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现状、治理进展以及开发利用的建议后;详述了西南岩溶山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形势、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低成本建制人工草地,保持人工草地群落的稳定性,提高前植物生产、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外生物生产等主要生产阶段的转化效率,依然是南方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麟  刘纪远  邵全琴 《资源科学》2009,31(5):884-895
为了对长江源头高寒草地退化的时空过程规律取得全面客观的科学认识,本文利用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和2004年的陆地卫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结合气象数据、DEM、草地分布图及社会统计数据等辅助资料,以青海省治多县为例分析了近30年来长江源头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时空格局与过程及其驱动因素,从新的视角阐释高寒草地退化的过程与机理,为退化高寒草地的恢复、治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退化面积减少、退化程度降低、退化类型由复合型向单一型过渡的总体趋势。研究区东部是草地退化最严重的区域,主要表现为沿着原退化草地斑块的扩张,而西部即唐古拉山以北的广大地区由于下垫面起伏较低则以草地覆盖度的轻度下降退化为主。草地退化时间过程特征的总体趋势是持续退化、后期加剧,前后两个时段对比可以看出草地退化比重和程度皆呈逐渐加剧的趋势,退化面积比重净增9.86%。地形因素的影响分析亦发现,研究区高寒草地退化主要发生在海拔4500~4900m、坡度5~15°范围内的阴坡。研究区草地退化格局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就已经形成,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退化的影响是长期、缓慢的,而研究区人口和家畜数量变化的分析可以得出人类活动特别是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发生的最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