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西藏那曲高效草地生态综合示范工程建设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那曲地区草地的退化、草地畜牧业经营管理水平进行了阐述。针对草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改良退化草场,科学合理利用草场资源;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调动广大牧民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建立草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和数据库和走高效可持续草地畜牧业发展的道路等为措施的草地生态综合示范工程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
草原资源是阿里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阿里草原畜牧业正面临着难以持续的困境,草地生态失调、草地急剧消失、草畜矛盾尖锐化、草场"三化"严重.可利用草场面积逐年减少,大批牲畜因饥饿不择食地直接啃食毒草而死亡,经济损失巨大.近年来疯草已成为制约阿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生物灾害"之一.因此,从保护草地植被、保持草地植物多样性、控制疯草蔓延以及合理利用等生态角度解决阿里地区草地疯草的危害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西藏是全国草原面积最大、草地类型最丰富的省区,全区天然草场面积为12.4亿亩,已利用面积6.4亿亩,占可利用的80%,是我区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重要生态屏障。结合近几年从事草原鼠害治理工作的实践,全面分析了我区鼠害发生的现状及其造成的危害,提出了鼠害治理的措施和建议,确保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草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4.
草是畜牧业发展之根本,草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地方畜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没有草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当地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问题。藏北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西藏高原特色畜牧业基地,而高寒草地退化严重制约着其生态和生产功能,对生态保护建设和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新挑战。那曲草原站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建设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提出藏北高原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发展人工种草可有效解决草原生态保护利用和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藏北高原发展适宜区域人工种草,是保护和建设发展藏北高原草原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发展适宜区域化人工草地建设,使荒地及闲置地得以充分利用和改良,生产更多适宜优质高产饲草料,缓解藏北高原天然草地放牧压力,夯实畜牧业基础,储备冬春防抗灾饲草料奠定基础,提高高寒草地生态功能,促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因此,生态保护建设与畜牧业协同发展是藏北高原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草地》是中国草原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综合性科技刊物。主要任务是宣传和推广我国草地和牧草科研成果,交流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普及草地和牧草科学知识,报道国内外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科学研完动态,以推动我国草业科学和生产的发辰,为振兴草业和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服务。本刊主要刊登草业发展战略和系统工程理论研究,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建设和  相似文献   

6.
1.我国的饲草饲料资源 1.1我国的草原资源 草原畜牧业是以草原为基地.利用草原牧草资源饲养家畜来获得蓄产品,因此草原资源的好坏对畜牧业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我国有各类天然草地面积4亿hm2,全国总的原面积,占国土面积肥的40%,其中可利用面积为3、3亿hm2。按草地自然、经济、植被分布情况来划分,可分为三类:牧区草山草地面积为3亿hm2,占我国草地面积的75%;北方草山草地面积2.500万hm2.占我国草地面积的6.29%;南方草山草地面积7400万hm2,占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草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分析说明发展人工灌溉饲草料地是改善达茂旗草原生态,促进草地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生产能力升级的根本之路。接着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按照耗散理论建立基于熵权系数的多指标(经济效益、社会需求、生态效益)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以达茂旗为例建模进行了达茂旗灌溉饲草料地发展规模及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用水量模型概算,最后提出了与达茂旗相适应的、基于草原生态保护的水土资源优化整合、合理布局的对策和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8.
草原不仅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且对于水土保持、风沙防治等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一些自然灾害却对草原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畜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从区域灾害系统角度探讨了草原的孕灾环境、承载体和致灾因子的特殊性,对我国温带草原的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影响后果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这为制定防灾减灾措施以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草地资源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青海湖流域内的巨大水体、高山和草地是阻挡西部荒漠东侵的重要生态屏障,对维系区域生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总面积5.09×104km2,畜牧业经济占有较大比重,草地占土地总面积的75%以上。通过资料整理、实地考察和GIS手段,主要依据1984年厦门会议分类系统,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草地资源类型可分为74个小类,纳入山地疏林草地、山地灌丛草地、温性草原草地、高寒草甸草地和荒漠草地5个大类。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水位下降、土地沙化和草地退化问题变得十分突出,高寒型、荒漠化生态特点愈加突出,生物多样性锐减,已引起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文系统探讨了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草地资源特征和生态现状,提出了增加草被覆盖、治理草地荒漠化、优化畜牧业生产、强化鼠虫害防治和控制旅游经济规模等保护草地资源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第一部分项目简介1整体思路(见图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以推进草畜平衡为核心、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关键、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总体要求,通过加快转变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大力发展人工种草,以发展羔羊经济、牛羊育肥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在畜牧业生产中过度利用草地的生产功能,忽视其生态功能,造成草地大面积退化,草–畜关系失衡,传统草原畜牧业难以为继,亟须探索适宜于牧区特点的生态保护与草牧业发展新模式,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草牧业发展。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下简称"内蒙古站")自建站以来,立足于我国温带草原,长期开展草原生态系统水、土、气、生等要素监测,草原生态学基础研究,以及退化草地恢复、人工草地建设和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通过示范推广为内蒙古草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基于长期监测、养分添加和放牧控制试验,揭示了内蒙古草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机制,主要发现:(1)不同物种和功能群之间的补偿效应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重要机制;(2)物种和群落水平的化学计量内稳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基础,由化学计量内稳性高的物种占优势的群落,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和稳定性;(3)混合利用方式(放牧和打草轮换)有利于多样性、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基于以上基础研究和长期试验示范,内蒙古草原站研发了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的草种配置及高效人工草地建植技术体系。该体系提高了多年生人工草地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延长了人工草地的利用年限,提高了牧草品质。为了进一步探索适宜于牧区特点的生态保护与草业发展新模式,内蒙古站提出了草地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合理配置技术体系。该体系通过建设高效人工草地和基本草牧场,解决饲草的生产问题,同时通过退化草地恢复和天然草地合理利用,提升草地的生态功能。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使我国的草地生态学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使得内蒙古站成为草原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和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5)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经济水平的稳定上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畜牧业的经营水平国家已经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并已将其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草原是畜牧业的基础,同时也是有一种可以不断更新的可利用自然资源,可以为人类生存提供物质能量,是人们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我们要将草原生态资源保护情况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状掌握,按照保护生态和绿色发展的原则,不断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从而将草原的经济效益和政策效益发挥。本文将针对草原存在的生态问题,对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做出介绍,对不断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做出阐述,希望能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草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内蒙古天然草地资源丰富,草地面积7880×104hm2,占中国草地面积的22%。由于长期的利用和管理不状况,畜牧业生产难以持续发展。内蒙古草地资源的现状是:草地退化,土壤沙化;气候干旱,降水减少;草地植被退,牧草产量低;草地生态环境恶化,鼠虫害增加。草地畜牧业生产存在草地资源;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专家简介:侯向阳,1963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欧亚温带草原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温带荒漠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站长,农业部牧草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草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管理、草地资源与饲草生产、气候变化适应性、牧区经  相似文献   

15.
1970 年代以来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多期遥感影像与GIS的支持下,构建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1975年-2009年的草地现状和动态变化时空数据集,进而开展了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研究表明:①草地是锡林郭勒盟的主导生态系统,总面积约17.6万k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86%;在空间分布上,自东向西,草地覆盖度逐渐降低,草地类型依次为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②锡林郭勒盟草地生态系统动态演变的基本特征为:以2000年为界,2000年之前,草地生态系统面积持续减少;2000年之后,草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减少态势得到遏制和逆转,草地资源面积开始增加;③该区草地资源时空变化受到气候变化、人类土地利用活动以及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影响:区域气候变化是本区生态系统变化的基本驱动力,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活动对于草地退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而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介入则缓解、遏制和逆转了本区长期以来的草地退化态势。  相似文献   

16.
本项目以青海省高寒草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针对高寒草地健康定量评价及生产—生态功能提升的科学问题及技术需求,统筹考虑草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从人—草—畜—环境的综合系统出发,以草地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为抓手,结合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区、三江源区二期工程建设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开展了高寒草地健康评价及生产—生态功能衰退与结构失调的整合提升研究。通过机制揭示—技术研发—示范应用的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实施,在实验点、示范区和区域3个层面上结合高寒草地健康评价与退化草地治理工程,可视化诊断了高寒草地健康状态,定量分析了高寒草地退化成因及因子贡献率,揭示了退化演替的生态过程及其特征,阐明了退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的生理生态学及繁殖生态学机理,驯化选育出适宜高寒草地恢复治理的牧草新品种,研发出不同类型退化草地生态—生产功能提升技术、高寒人工草地生产—生态群落稳定性调控技术,创建了人工草地分类经营与管理技术模式,对退化草地修复治理进行信息化管理,量化了不同恢复措施的生产、生态效益,系统开展了技术体系的示范与推广,兼顾基础理论探析、健康诊断评价、信息技术管理、关键技术突破及创新模式集成,形成适宜该地区的生产—生态功能提升技术体系,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畜牧业产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地区草原现状、草原资源利用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联系、循环经济基本特征,阐述了发展草原畜牧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草原畜牧业循环经济是必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专家简介:任继周,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草学会首席顾问。主要学术成就为建立了我国高山草原改良利用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措施,提出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草原季节畜牧业、草地农业系统理论、畜产品单位,开展草坪应用研究等。主持完成的科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农牧交错地区草原现状、草原资源利用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联系、循环经济基本特征,阐述了发展草原畜牧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草原畜牧业循环经济是必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草原畜牧业创新经营与牧民收入递增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畜牧产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其从业者——牧民,依靠天然的水草及合理利用这些水草生存和发展。但由于人为破坏草场和超载过牧,恶化了草原生态环境,导致了草原生态——畜牧产业——牧民收入的恶性循环。因此,打破传统畜牧业经营范式,创新经营草原畜牧产业,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促使牧民收入的递增是一个便捷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