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媒体联盟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已经连续发布13年,堪称全球历时最长的探索新技术发展趋势和教育应用的报告。《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由新媒体联盟和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合作完成,旨在考察新兴技术对高等教育教与学及创造性探究所产生的潜在影响。报告放眼2016-2020年,沿用以往讨论趋势和挑战的三元维度展开,即政策,领导力和实践,确定了18项未来五年极有可能影响高等教育变革的关键趋势、重大挑战和重要的技术进展。关键趋势中,长期趋势包括:创设灵活且富于创新的学习环境,以及增进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中期趋势包括:量化学习和开放教育资源的激增;短期趋势包括:混合学习的应用和学习空间的重构。就制约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挑战而言,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数字素养的提升被认为是可解决的挑战,个性化学习与复杂性思维教学的实现是艰难的挑战,而教育模式的竞争以及教学激励机制的变革则是棘手的挑战。未来1-5年内,自带设备、翻转课堂、创客空间、可穿戴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将对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中文版,由广州广播电视大学龚志武博士团队编译,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博士审校。其发布目的是及时了解国际范围内高等教育机构未来五年的前景如何、哪些技术和发展趋势将推动教育变革,以及将面对哪些艰难的挑战等问题,希望引起国内专家的关注和研究,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变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给全球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加速了高等教育变革。2023年5月,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EDUCAUSE)发布的《2023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从社会、技术、经济、环境和政治五方面,阐述了当前和未来影响全球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十五种重要趋势;介绍了助力预测性和个性化学习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学习模式间界限的模糊、混合弹性课程模式、微证书和培养学生归属感与连结感六项对高等教育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实践;预测了未来高等教育教学四种可能的走向与情景,并分享了七位专家的反思。本文从高等教育教学变革预测的变化、人工智能驱动高等教育数字化是大势所趋、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全民终身学习,以及智能技术赋能高等教育需考虑伦理风险四方面进行了反思,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变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全球教育领域正在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引发的深刻革新。EDUCAUSE《2023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下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挑战,阐述影响未来高等教育领域的社会、技术、经济、环境、政治维度的宏观趋势,分析“支持预测和个人学习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模糊学习边界”“灵活学习”“微认证”和“支持学习者归属感和联结感”这六项关键技术与实践。基于对报告内容的分析和思考,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应充分把握智能时代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积极应对教育生态系统重构、师生数字能力发展、灵活化学习模式和情感联结智能技术发展的挑战,通过技术赋能加快推动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2016,(12):31-37
美国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NMC)发布的《地平线报告》采用德尔菲法,着重探讨影响未来5年高等教育变革的六项新兴技术,并从政策、领导力和实践三个方面讨论影响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趋势和挑战。文章通过对《2016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进行深度解读,分析了高等教育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高等教育变革提供可行性的建议,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2018年8月,《地平线报告》(2018高等教育版)(以下简称"2018年高教版报告")在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的官网上正式发布。该报告采用升级的德尔菲法,预测了未来五年可能影响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主要趋势、重大挑战和技术发展。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解读该报告,分析新兴技术对高等教育的教学、学习和实践创新产生的影响,并对如何有效推进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2021年4月25日,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发布的《2021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采用改进的德尔菲法、技术预见方法,以及"STEEP趋势框架",从社会趋势、技术趋势、经济趋势、环境趋势和政治趋势五方面,描述了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15种宏观趋势.其中,社会趋势包括远程工作和学习、数字鸿沟扩大、心理健康问题;技术趋势包括广泛采用混合学习模式、增加使用学习技术、促进在线教师发展;经济趋势包括减少高等教育经费、需要新的和不同的劳动力技能、不确定的未来经济;环境趋势包括气候变化、工作差旅减少、可持续发展;政治趋势包括在线全球化增加、民族主义兴起、高等教育公共资金减少,并详述了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六项关键技术和实践,即人工智能、混合课程模式、学习分析、微认证、开放教育资源和高质量在线学习,以及可能对学校产生的影响.报告使用技术预见方法的"设想替代未来"和"四种场景原型"工具,预测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四种未来发展场景,即增长场景、约束场景、崩溃场景和转型场景.文章系统分析了《2021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提出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未来创新发展的路径,包括科学使用智能技术,完善教育数据伦理规范,实现数据和技术的双向育人价值;采取混合课程模式,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促进后疫情时代教育模式创变;构建高质量的能力微认证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特定技能,精准促进学生专业化发展;关注在线教学质量,研发适切的在线与混合教育质量标准,实现高质量在线学习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多元化理论的不断涌现,数字化学习在经历了十多年波澜不惊的成长之后,进入到波谲云诡的第二发展阶段,即e-Learning 2.0时代。这意味着学习文化与学习范式必然发生相应的变革,学习文化的变革体现为学习的广泛性、终身性、随意性、创新性以及非正式性。学习范式的变革则体现为从接受到参与,从观察到主动实施,从过程导向到绩效与能力导向,从预先设计到自我设计,从接受者到开发者。在学习文化与学习范式的双重变革作用下,数字化学习评价也涌现出诸多新形态,包括基于教学目标的自我评价、基于电子档案袋的教学评价、基于社会性网络的社会化评价以及基于评价工具的质量评价,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提供了丰富的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8.
由新媒体联盟和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采用德尔菲法整合分析并发布的《地平线报告》,是引领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手册。为更好地以时代思想和先进的技术优化国内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文章基于2020年《地平线报告》,并对2015~2020年《地平线报告》中的高等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挑战和应用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刻思考,分别从教育机构运营模式、高等教育教学方法、高校专业化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和进步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要闻资讯     
【影响高等教育的6项新兴技术与实践】3月2日,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发布《2020年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报告详细介绍了6项对高等教育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型技术和实践:自适应学习,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学生成功分析,教学设计、学习工程和用户体验设计的提升,开放教育资源,扩展现实(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触觉)技术。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背景下对我国高等教育现存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正在构造新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的新平台,将导致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的重大变革,高等教育也由此面临来自社会需求、技术变革和市场环境变化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重新思考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关系到改革的方向和路径选择。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具体思路如下:一是对高等院校进行重新定位,二是对高等教育进行基于信息化的再设计,三是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多元化理论的不断引入,数字化学习逐步过渡到了第二阶段,即eLearning 2.0时代。理论基石的演变意味着数字化学习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引领着学习文化的发展以及学习范式的重构。理论基础的演变体现为新观点和新理论的引入,如弱连接理论、墙洞理论、联通主义理论等。学习文化的变革体现为"去教师为中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和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学习范式的变革则体现为以需求为导向的协同共享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为主并采用生成性的学习模式。基于多元化理论以及Web2.0为技术基础的数字化学习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学习文化、理念和范式均发生了改变,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加快“双一流”建设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基于信息技术融合高等教育视角生成创新变革场域至关重要。美国《2020 EDUCAUSE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通过方法优化、结构转型、内容重塑,从基于时间线结构的预测框架,转变为聚焦教与学相关证据、数据和场景是如何影响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核心内容包括:影响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趋势(5个层面、15个观测点)、新兴技术与实践(6种类别)、高等教育面向未来的场景预判(4类场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借鉴与启示包括:增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能力,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擘画新技术革命性影响实践,打造智慧教育引领发展引擎;从被动应变到主动求变,科学规划高等教育发展路线图;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推动实现人类教育共同体愿景。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技术》2017,(5):53-59
《地平线报告》已经成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和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实践的风向标,而《2017新媒体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是首份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地平线报告——该报告指出了未来五年内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9大趋势、影响其技术应用的9大挑战及其12项重要发展。文章通过对该报告内容的分析与解读,探讨了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推动我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高等教育数字化不是一般的策略问题,而是影响甚至决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是实现高等教育学习革命、质量革命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2023年12月15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做主旨报告时表示,高等教育数字化要“开辟新赛道,寻求新突破”。吴岩指出,纵观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技术与教育相生相长,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给教育带来跨越式发展。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为创新路径、重塑形态、推动发展提供新的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何为、教育应该往何处去”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思考的命题。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人类社会,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深刻影响。在此进程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数字时代,教育该如何适应社会变革并加速变革,成为了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指出,全球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和学习危机,迫切需要教育变革,必须充分发掘数字变革的力量,确保将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作为一项共同利益提供给所有人。近期ChatGPT的横空出世,更让人们看到新技术变革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运用全球智慧去面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及互联网的普及,社区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为提升社区教育教学水平,有必要采用新型的数字化学习模式,尝试有效的发展途径.基于我国社会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完善硬件设施、优化学习模式、开展对外合作三点推动社区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对策,旨在引发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若干学习相关概念的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同绕近年来在教育技术领域出现的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1:1的数字学习等几个学习概念进行了比较和详细解析,并提出由这几个概念引发的理性思考和它们为教育技术、远程学习发展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顾周东 《河南教育》2023,(12):11-13
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具体措施。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促进了高校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方案设计等方面发生变革,本研究分析了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构建了高校、教师、学生与社会的逻辑分析体系,从四个不同维度剖析了各自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代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教育呼唤创新应用技术驱动学习方式的转变。英国开放大学《创新教学报告 2019》梳理了教学前沿最具发展潜力的十种理念,探讨了新技术助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通过分析《创新教学报告2019》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教学法(趣味学习、学习机器人和思维可视化)得出,技术赋能学习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实践性及开放性等,能使自由学习真正实现。由此,借鉴人本主义的自由学习理论,从教学管理、学习环境及教育发展等三方面思考如何更好利用技术变革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可持续发展,2020年3月,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EDUCAUSE)发布了《2020年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报告从社会、技术、经济、高等教育本身以及政治五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及未来影响全球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十五个重要趋势;对自适应学习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学生成功分析、教学设计、学习工程和用户体验设计的提升、开放教育资源、扩展现实这六项对高等教育未来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和实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预测了高等教育、教学四种可能的未来走向与情景,并描述了九位专家对报告中的主要发现所进行的反思。通过对报告的核心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当前疫情防控特殊情况下基于网络的教与学以及技术的有效利用等,提供若干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