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教育工作经历了重视传授知识(主要是“文革”前)和强调发展能力(主要是“文革”后)两个阶段以后,已经感到还必须把传授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非智力因素”是近几年才开始引起人们注意的。前些年,国内出现了一股智力热。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开发智力问题上动了不少脑筋,做了大量工作。由于没有从理论上弄清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正确关系及其在学习和成才过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它是同“智力”因素相对立提出的概念。“智力”、“非智力”都是青少年学习心理范畴。“智力”因素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双基”知识,发展能力的认识心理活动。主要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语言、思维等基本心思过程。因此,“智力”因素是促使学生对”双基”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起直接作用的心理过程。而“非智力”因素呢?则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双基”知  相似文献   

3.
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长庆石油勘探局第五中学任克建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作用,目前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注意。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中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意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从广义的...  相似文献   

4.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它是指除了智力和能力之外,又同智力和能力活动发生相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即兴趣、情感、动机、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掌握好知识,又可以为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比较抽象的学科,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把抽象、深奥,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爱听、爱上、爱学,关键也就在于挖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我们知道.所谓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教学活动.这一活动的成败是看学生取得的学习效果如何.影响学习效果的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同时也取决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就是说、教学过程其实是这两种因素的协同作用完成的.什么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包括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基本要素)以外的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心理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为适应社会需要,不少教育家相继引进和提出了“素质教育”理论。理论工作者把教育分成“成人教育”和“成才教育”,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做了科学的阐述。“成才教育”即传统的知识教育,侧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成人教育”主要指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范畴包括情感,动机,需要,兴趣,信心,道德等;侧重于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外化到社会中去的能力及协调自身适应社会不同要求的能力。 从两者关系看,非智力因素是知识学习的起因和动力,也是知识外化到社会中去的重要条件。而知识的积累又反过来促使兴趣成为志趣,需要升华为追求。两者是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不问侧面。目前,关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理论不断系统深入,实践领域却本能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仍表现为支离破碎,毫无系统,近于空白的状态。因此,针对学生需要着手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教育实验,势在必行。 多年中小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学生心理,情感,人格,自我意识,创造性思维等诸多非智力因素,都存在着一个线性非匀速发展的过程。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从家庭走入到学校中来,这些学生间彼此平等的人际关系,潜在地促其对自己做一些初步朦胧的认识。自我意识和情感稍显,批判思维和人格相对高年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能力与特长为目的的一门课程,它的开设是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目的的重要举措。然而,语文活动课作为教学改革的新生儿,尚在实验总结阶段。笔者姑且以“基调”、“大调”与‘高调”的提法作点概述。 一、语文活动课的基调:以兴趣为源,以非智力因素为流,泽及素质教育之乐土。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等,它始终贯穿于一切智力活动之中,对智力活动起着定向、调节、强化等主导作用,使智力因素不断发展,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原动力。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前提。而…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研究者,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在世界上具有优势竞争力的人才为教学研究和改革的迫切任务。都在研究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无疑突破了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思想。当前,在教学中存在着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倾向,而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不利的。学生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活力的内因,它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关键。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发挥的如何,决定学生知识、智力和能力发展提高的快慢,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同一教学条件下,由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发挥  相似文献   

9.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智力因素属于认知活动的范畴,是学习活动的操作系统,直接对知识信息进行认识、加工、理解、掌握和储存.非智力因素属于意向范畴,是学习的调节系统,具有动力、指向、维持、调整等功能,对知识信息的处理起间接作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  相似文献   

10.
蒋建华 《成才之路》2011,(33):78-79
数学教学不仅要发展思维、开拓智力、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内在因素,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是不能片面强调主次的。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山东沂水杜以峰阅读教学中主体活动是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活动。但目前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只重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的智慧火花难以迸发、持久。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的发展,提高阅读...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山东杜以峰阅读教学中主体活动是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活动。但目前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只重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的智慧火花难以迸发、持久。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的发展,提高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3.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既包含有认识能力系统,也包含有心理动力系统。认识能力系统即一般所说的智力因素系统(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亿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五个基本要素),心理动力系统即一般所说的非智力因素系统(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学习活动是认识能力系统与心理动力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良好的学习动力系统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智力发展,而消极的学习动力系统则会阻碍对知识的  相似文献   

14.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之中。传统的英语教学里,过于重智力因素而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所谓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事物、掌握知识等而进行的动机、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因素的活动。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发展和深化,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强化非智力因素是非常必要的,它直接影响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个人的学习效果从内因上来说受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的制约。我们应革除仅仅把教育目标看成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片面认识,把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贯彻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去,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非智力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有着特殊的功能。第一,它具有学生智力发展的动力功能。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动力因素,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由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激发的内在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比外部条件促发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说明智力因素发挥不好,反而会成为短处,贻误终身。那么,智力因素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呢?这就要靠非智力因素的驱使。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活动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只重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还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的智慧火花得以迸发、持久。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呢?第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自己要学”。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生一入初中,就让他们订出三年后的目标,让学生写“三年后的…  相似文献   

17.
中考的成功与失败,除与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的高低等诸多智力因素有关外,临场情绪、审题习惯、答卷技巧、认真程度等非智力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知识掌握程度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如何减少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失分,以最佳的发挥、考出最理想的成绩,是每位同学所关注的问题。要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须“八要”。一、答题前要通览全卷,做到心中有效拿到试卷后不应先忙着做题,一般应先看清题首给出的要求,包括“说明”、“注意”等,然后了解一下全卷的题量、题型、基本内容和各大题所占的分数。对以下问题心中要有数:哪些内容或题型是…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教育报刊上经常出现这样一种说法: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认为“学生学习的好坏,不仅同智力因素有关,更重要的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认为“转化差生仅仅强调发展智力是不够的,主要的还要从培养非智力因素上去着手。”甚至认为“一个人的成功,等于智力因素加非智力因素。”(均见《山西教育》1991年第1、2期《差生的转化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种说法,时下不仅相当普遍,而且大有扩展之势。从一些文章看,已经由学生扩展到教师和校长身上了。据我所知,“培养非智力因素”原是对青少年学生说的,是  相似文献   

19.
陈业祥 《考试周刊》2012,(75):51-51
随着社会改革的全面深入开展,教育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已向纵深进行。为使素质教育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数学内容时大量使用“探索……的性质”这样的句型,频繁出现“探索”、“探究”之类词,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学数学”、“做数学”的活动中突出探究性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着眼于新课改,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下面我谈谈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几点做法。一、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把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树立“我要探索”的决心,为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思想基础。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动机、理想、情感、习惯、品德和意志等。大量的数学实践证明,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优劣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过于注重学生成绩,因而智力方面培养力度较大,而对非智力因素则关注较少,培养意识淡薄。由于初中阶段是学生非智力因素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的关键时期.因此为了配合新课改的进行,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挖掘教材相关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例如,初一刚学的图形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20.
当人们无可怀疑地充分认识到人的成就乃至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知识容量的同时,亦渐渐无可辩驳地发现智力水平高并不能必然导致成功。大凡成功(或失败)者都有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的作用,于是,围绕人的发展与成就活动,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均提出了“非智力因素”理论。 何谓非智力因素?东北师范大学张旭东、贺岭峰对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是:“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与智力因素联合表现出来的,影响成就活动的意向性心理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动机、兴趣、自我意识、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这些因素都是对物我之间的认识和体验,对人的成就活动起着动力、定向、调节、强化的作用”(华东师大学报93年第4期)。任何形式的教育在努力开发智力的同时,都应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而言,这一点显得尤其必要。 一、技工学校开发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技校的生源构成(至少目前是这样)基本上是“升学率”大战中被高中、中专淘汰下来的中差等生,被视为智力素质相对较低的群体。然而,仅仅以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来判定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是不全面的。社会上,企业中大量存在的“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现象便是明证。 处于中学年龄段的青少年,面对陌生的大千世界,正是个人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