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复兴屯矿区一区1:5万土壤(水系沉积物)测量、1:2.5万、1:1万土壤测量圈定的异常,分析其矿致异常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总结其与成矿的关系,对复兴屯外围区域及大兴安岭中南段火山岩地区寻找银铅锌多金属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因地形条件和地球化学景观限制,利用1/2.5万非正规测网替代正规测网在羊角寨矿区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通过研究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圈定了六处综合异常。经过异常踏勘,选出了五处具有找矿前景的地段,为下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全面收集南西华山地区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信息及成果资料,运用新的成矿理论,筛选找矿靶区。开展1:2.5万地质测量、遥感地质解释,1:5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等工作,缩小找矿靶区,筛选主要异常开展1:1万土壤测量、1:1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进行进一步解释。对调查区内已知铜、金等多金属矿点进行评价,对新发现的矿致异常及矿化有利地段进行检查评价;开展综合研究工作,总结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全面评价调查区矿产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4.
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实施结果,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巴林右旗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深入解剖与分析,研究区内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对1:5万地球化学单元素异常及组合异常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下一步找矿勘探工作提供了详实的地球化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利用Excel对新疆托里县包古图矿区万纳测区1:2.5万岩石测量金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进行整理,转换成Mapgis软件能够识别和利用的*.txt文件,利用Mapgis软件的DTM分析功能自动生成金元素地球化学图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6.
在1:2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统计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认为银铅为主要成矿元素。初步总结了单元素异常分布特征,解释评价了重点异常,得出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建议开展下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7.
地营子-大砬子地区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分析12种元素。依据元素的地球化学分类及R型聚类分析结果[1],将12种元素划分为2组,即Au、As、Sb、Hg、W、Mo与Ag、Cu、Pb、Zn、Sn、Bi,总结分析各组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浅覆盖区地质填图工作由于受景观条件制约而存在精度低、效率差的实际困难;勘查技术方法(地球物理手段具有穿透性、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土壤-基岩成分上的继承性识别)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已报道的研究主要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单方法的应用,它们只反应了地质体一方面的特征,利用这些信息识别岩性必然存在多解性。本文拟将物化探数据进行特征级融合,提取地质填图中的岩性信息。通过理论研究与数据分析的结合,提取物探特征信息特征和化探特征信息特征,本文拟将区域物化探数据进行特征级融合应用,使两类信息从根本上相互印证、约束,用于浅覆盖区岩性识别。  相似文献   

9.
吴秀芹  蒙吉军 《资源科学》2004,26(4):132-139
在借鉴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地理空间数据和NOAA/AVHRR复合影像解译为基础,采用高程、坡度、土壤侵蚀强度等指标对中国东北区进行了景观分类:①根据≥10℃积温与干燥度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自然带、9个景观区;②通过地理空间数据与遥感信息的复合,对东北区NOAA/AVHRR影像进行解译,得出16种土地覆盖类型;③在各景观区内,将依据DEM和坡度数据进行划分的地貌类型和参照全国土壤侵蚀分类系统进行划分的土壤侵蚀类型,与土地覆盖类型叠加,再通过制图综合得到各区景观类型图;④将各区景观类型图进行接边处理,得到整个东北区的景观类型图.从分类结果可看出,平原和中、低山丘陵构成了东北区自然景观的主要特色,与实际状况基本吻合.丘陵地带多无侵蚀或微度侵蚀;平原周围山前台地大部分遭受轻、中度水蚀,高台地和熔岩高原所占比例较少.以土壤侵蚀强度作为景观类型划分指标,突出了景观类型在自然与人为干扰下的动态变化和潜在问题,有助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对策的提出.运用地理空间数据辅助NOAA影像解译可以有效地提高精度,使NOAA/AVHRR数据在大尺度景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矿物微区原位原地同位素分析和定年技术不仅避免了传统常规方法繁杂的矿物分选、化学分离纯化流程和不同期次矿物的混杂,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可以在岩矿石薄片上对不同期次的矿物颗粒、子矿物、矿物生长环带和微细沉积条带等进行微区原位分析,结合矿物的岩石学特征精细刻画成岩成矿过程,揭示常规方法无法发现的现象和规律。微区原位同位素分析和定年技术及应用已形成地球化学新分支--微区同位素地球化学。随着多接收等离子质谱等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非传统同位素的分析精度大幅提高,铁等非传统同位素在自然界的变化幅度超过分析精度100倍以上,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直接利用Fe、Cu、Zn等金属成矿元素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来源,揭示某些重大地质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环境,阐明成岩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地球化学勘查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勘查评价方法.近几年来,地球化学勘查的新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沼泽区等特殊地质区域普遍存在的有机质等对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干扰问题,而且建立了多目标区域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体系,同时还促进了新的地球化学理论的发展.本篇文章针对当前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其新技术的应用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普通数字影像测量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工程测量与数字摄影测量相结合的产物。利用全站仪、GPS激光扫描仪来获得控制点和目标特征点数据,结合数字摄影测量方法进行普通建模。工程测量的方法灵活、准确,解决了定位、测量等问题;摄影测量方法高效、免接触解决校准、建模、匹配等问题。这一方法可以实时提供目标表面几何数据及普通纹理贴图。在地形图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更新、自动生成等高线及横纵断面采样、文物保护、工业产品测量、人像识别、景观制作等方面有广阔的前景,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乌兰乌珠尔铜、锡矿是通过1:20万地球化学扫面,在圈定Cu、Pb、Sn等异常的基础上,经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被发现的。经地表和深部工程验证,铜、锡矿化体沿走向和倾向均不连续,使后续的地质勘查工作难以为继。从近几年的科研成果和矿床本身所具备的一些特征分析,本矿床具有"斑岩型"铜矿的一些特征。本文主要分析总结了矿床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从而归纳出了该矿床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4.
大别山成矿带白果树钼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对大别山白果树地区的钼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元素的富集与离散特征、元素组合特征、单元素异常特征、综合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Mo、Pb、Cu等元素为区内具一定潜力的找矿指标。该区的化探异常成果对找矿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计算机技术在1:5万化探生产中的应用,内容包括由采样点坐标生成采样点号、数据文件的检查、工区边框的自动生成及采样空格的判定、异常划分及异常卡的填写、数据图的编绘方法,目的是想拓宽计算机技术在1:5万化探工作中应用思路,尽可能多的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作用,提高资料处理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推进钦杭成矿带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0年下达了"钦杭成矿带湖南段1:5万航空物探调查"工作项目.项目旨在通过对钦杭成矿带湖南段开展1:5万高精度航磁和伽玛能谱综合测量,查明该区域航空磁力和伽玛能谱特征、分布规律及地球物理成矿背景,为工区进一步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与战略性矿产勘查等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地球物理资料.该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承担,于2010年实施,2014年底完成全部野外工作量.2015年完成成果报告.项目共圈出多金属找矿远景区28个、放射性铀找矿远景区12个,新发现矿化点8处.  相似文献   

17.
利用GeoIPAS软件对1:1万化探详查规则测网数据采用不同的网格化方法绘制地球化学图,对不同网格化方法生成的GRD数据经圆滑处理后绘制的地球化学图,通过对比认为幂指数加权法网格化后绘制的地球化学图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6,(2)
通过岩屑地球化学测量在勘查区中的实施,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地球化学异常,对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结合地层、构造等有利控矿因素,圈定了8个组合异常。对异常区进行了地表及必要的山地工程查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出露面积约为69km~2,本区侵入岩属燕山期,研究区侵入岩岩石类型较为酸性侵入岩,以中深成相的花岗岩类为主。对研究区内前人所划不同时代侵入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并根据岩石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年龄、相互接触关系等,将研究区内出露的侵入岩时代确定为早侏罗世侵入岩。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各景观区的特征和某些表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存在形成和迁移富集特征,总结了内蒙古地区区域化探方法技术试验成果,近而较系统地阐明了内蒙古各景观区常用的化探工作方法技术选择,从而充分发挥化探方法在普查找矿及多目标多领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