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创业共同体是创新模式实践进化和创新理论体系动态演化的产物,其本质是通过创新资源组织形态,打破各创新主体边界,深化多主体协同创新,改变区域科技和经济的基本结构及运行逻辑,以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创新创业共同体的概念出发,分析创新创业共同体的特征,基于多螺旋理论从主体层、行为层、功能层、目标层4个层面构建了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区域科技创新建设中的核心要素.在区域创新体系中,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高校为区域科技创新培养人才,探索校企联合人才协同培养运行机制对高质量就业和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和总结高校和企业协同培养的成功案例,提出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校企联合科研创新竞赛平台,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格局,指出高质量就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检测标准,是促进区域科技经济长期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李泓欣  周燕 《情报科学》2017,35(12):96-101
【目的/意义】研究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要素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以期进一步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要素配 置的优化。【方法/过程】选取2007-2015年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分析法分析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 创新信息要素资源配置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结论】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资源配置主要为科研投入 与信息化水平驱动型,并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区域信息化水平能明显促进本区域的科技创新信息要素资源 配置水平,但缺乏溢出效应,抑制了周边区域发展;研究与开发机构资金投入与对外开放程度对本区域有明显的促 进作用,而且存在空间外溢现象,能带动周边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发展;而区域工业化水平对科技创新信息要素 资源配置存在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资源的资本化与区域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各种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的结果,核心问题是创新资源的资本化,关键的环节是人才和资金进入市场,成为资本要素,参与乃至主导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增强西部区域创新能力,要深化改革,激活创新要素,推动创新资源向创新资本的转变,促进区域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要素市场是一个发展新思路,它以加速创新要素的培育、引导、交互为主线,促进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三大要素的高效结合。本文结合"十三五"科技发展总体目标,对下一阶段江苏省创新要素市场建设提出对策建议,通过构建江苏创新要素市场模型,探索江苏创新要素市场的培育发展路径,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转移集聚,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在创新驱动中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区域科技投入指南与科技资源整合机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资源整合对于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科技资源要素与外部环境的角度,以北京为例分析了现阶段区域科技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及其整合模式与实现途径,并提出了整合科技资源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2016年,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提出在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重点围绕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进一步促进京津冀三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相似文献   

8.
根据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要素分类进行配置筛选,由于资源筛选是一个非线性组合优化的过程,因此通过改进蚁群算法的多次迭代运算,发现启发式信息、正反馈机制、信息素挥发机制是影响主体参与机制和资源要素配置的3个决定因子。最后根据政府的参与实证为例,提出可以寻找最优经济和社会效益导向下的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最优配置体系。  相似文献   

9.
吴佳 《今日科苑》2018,(7):80-84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将围绕解决创新供需匹配问题为核心,对标国际建设经验,增强创新要素流动性,提高创新要素效率。在我国当前的户籍制度下,区域创新要素的流动性受到了抑制。房地产市场,作为企业微观层面、产业中观层面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宏观层面的承载物,对于创新要素资源的配置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房地产调控为切入点,探究房地产调控对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积极意义,为科创中心的建设提供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
以西宁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为主要研究样本,试图探索企业当前使用、已购买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现状,结合实际走访企业运营过程中对信息资源和服务的需求以及西宁市科技大市场的建设,探索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发展路径,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具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高质量科技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京津冀都市圈内,存在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尚未搭建有效的共创平台、缺乏完善的合作机制等问题。不仅抑制市场配置技术要素的活跃性,而且导致各级创新单元难以深入整合区域科技资源并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活动。参考东京、首尔等都市圈的科技协同创新模式,以区域科技资源耦合的视角,构建京津冀都市圈科技创新的区域共生机制。提出"联合成立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出台科研项目奖惩标准及资助办法、促成各地‘工商、质检、公安、认证’部门对接,以及落实区域高端人才引进政策等"建议,合力推进京津冀都市圈的科技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是培育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也是拉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技术创新环境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发展的潜力。选取14个新一线城市作为研究对比对象,从城市宏观经济情况、创新基础资源、科研投入资源、科研产出水平等四个方面与西安的科技创新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东部城市的经济水平整体上优于中西部城市,但是中西部城市更具发展潜力;而西安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科技创新环境为西安市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基础创新环境,以及丰富的财力资源投入,但在RD人员研究数和城镇人均收入的能力还有所欠缺。研究结论对西安市科技创新环境及相关法律政策的进一步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嘉善县作为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观示范点,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通过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集聚创新资源和高端要素,完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嘉善的区域创新路径经历了从引进创新到自主创新的演进。嘉善区域创新的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形成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陕西、四川和重庆等西部局部地区经过国家的长期支持和发展,不仅聚集着强大的承担"国家使命"的科技资源,而且吸纳科技成果的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及军工产业较为发达,区域内国家创新能力较强.因此,这些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应充分利用其国家科技能量首先在本区域释放、国家科技资源布局的区域"根植性"、技术能力的非流动性和技术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等有利条件,通过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化的路径,进一步以思想观念创新为先导,克服为科技而科技、轻科技产业化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盲目靠拢国家创新体系目标的认识误区;以体制制度创新为主导,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以大力发展地方科技为基础,提升区域吸纳利用国家科技能力等措施,建立完善其区域创新体系,深化西部大开发,带动西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依据基础统计数据对区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监测和评价,是了解科技创新活动、制定科技政策的重要支撑手段.长治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作为资源型地区,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转型跨越是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文章结合长治市经济社会发展及科技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从科技创新的构成要素入手,设计了长治市实验区创新能力监测评价体系,以监测本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与经济社会的结合状况,并结合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区域科技支撑体系是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骨架",其构成要素包括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和政府调控体系四大类。以广东省阳江市构建区域科技支撑体系为例,应用SWOT模型分析其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构建阳江区域科技支撑体系的总体框架模型,并提出加快阳江区域科技支撑体系构建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从知识创造和获取能力、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创新协同配置能力、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创新经济溢出能力5个要素,选取31个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测度2008—2013年间京津冀区域各子系统协同创新有序度及整体协同度。研究表明,北京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最强,天津其次,河北最弱,由于各子系统区域协同创新有序性差异较大,导致京津冀整体区域创新协同程度较低。基于此,提出应做好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整体规划,打造区域协同创新的软环境,搭建区域科技创新的合作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各领域的深度合作,建设区域协同发展创新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视角识别城市知识生产的研发要素投入和过程特征,构建我国281个城市2000—2021年城市研发要素投入与产出的科技创新数据集,使用随机前沿法(SFA)和数据包络法(DEA)二分类测算城市的科技创新效率,并比较测算结果的相对有效性,体现研发时滞的随机前沿结果具有代表性。以收敛分析检验创新效率的时序趋势,采用Dagum基尼系数计算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动态收敛特征,但收敛趋势存在地区差别,东部城市创新效率均衡化发展的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和中部;与创新成果在区域内部趋于集聚对应,省域内高层级城市创新效率占优态势也在加强。由此得出效率改进是促进科学技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式,持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研发要素顺畅流动,实施创新资源区域均等化配置的促进政策,才能不断提升区域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9.
由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探索区域创新引力,分析区域创新引力影响下科技资源流动态势,运用科斯定理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探讨区域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机理.认为区域创新相对引力与创新主体逐利共同影响科技资源市场交易并驱动地方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联系实际提出江苏创新驱动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吴穹  刘军 《今日科苑》2021,(5):10-21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长三角区域27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情况.其次,以R&D经费/GDP、R&D人员数、发明专利授权数为变量,利用区位熵指数测算了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的科技创新集聚程度.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现状、共享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聚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个省会城市,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带动了周边城市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呈现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但在由量向质以及区域协同集聚上仍需进一步努力.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初具规模效应,科技创新成本有所降低,但共享边界还有待进一步拓宽,完善创新资源共享激励与考核机制、以市场为主导,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共享理念宣传,多种渠道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