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魔力     
我有一种魔力——只要我说出"有一天,我到什么地方去",我就能穿越到那个地方!你们不信?那就来看看我的穿越历史吧!穿越场景一这天,我正在看一本童话书。看着看着,我不由得抱怨了起来:"真是的!怎么那么多童话的开头都是‘有一天’?真是千篇一律,无聊死啦!"  相似文献   

2.
鸿鹄の小巢     
好日子总是过那么快,春节编辑部放了九天假,本以为会是象一辈子那么长的时间,可是……我还没怎么玩啊!怎么就过完了!?我……我还想去好多地方旅游,还有好多饭馆想趁过节去吃,但是整个春节我还只去了一次庙会啊,还是和很多人一起!!说起那庙会真是该死,号称"万国小吃节",结果里面连十家都没有。并排一起的巴西烤肉、土尔其烤肉、德国烤肉都是15元一份,可看起来和平时街边的肉央馍根本没区别;所谓蒙古烤肉,羊肉串的签子上赫然印着"青格勒"字样;最离谱的还是印度小吃摊,两个印度阿三模样的人居然在有滋有味的攥着大把钞票炸"印度鲜牛肉馅饺子"……老板,敬业点好不好?牛在印度是圣牛哎!你拿来做了饺子,还想不想活着回国了?真想把那两个小胡子都下锅炸了。  相似文献   

3.
老爸的梦境     
"呼噜,呼噜!呼噜……"这是什么声音啊?原来是老爸正在打他的"超级大呼噜"呢.让我们去看看他梦见了什么吧! 我用"透梦机"看见了老爸的梦境: 咦,一只小羊,还戴着老爸的眼镜呢!我想,这不会是老爸变成的小羊吧? 眨眼间,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地方.这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原,草原上有一群蒙古人在跳舞,蒙古包到处都有,像一个个白蘑菇立在草原上.那里牛羊成群,其中有一只独一无二的牛在吃着鲜嫩的青草,还随着蒙古人的音乐翩翩起舞呢.他是蓝色的,身上的条纹和老爸穿的蓝色睡衣完全一样.我想,这不会又是老爸变成的牛吧?  相似文献   

4.
卜一 《新读写》2011,(3):62-63
“到蒙古去钓鱼?”当我的同事邀请我与他们于初夏去蒙古钓鱼时,我惊讶地失声大叫。在我的脑海里蒙古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和草原,牛羊成群,怎么会有鱼可钓?但有机会去蒙古看看,当然不能错过,那儿有过辉煌的历史,如今却是一处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听说我要去蒙古,老妻也为之雀跃,遂开始准备行李,前往乌兰巴托。  相似文献   

5.
外媒     
《留学生》2014,(7):63-64
正让雅克·桑贝的"微舞者"本文翻译自美国《纽约客》杂志2014年3月31日封面故事"骑自行车,那是我生活中的乐趣",绘制了本周封面的画家让雅克·桑贝说,"就像微舞者"。"30年来,我到每一个地方都是骑自行车去。无论目的地是哪里,天晴或是下雨,我都愿意骑车去那里。如果我将参加一个隆重的盛会,我也会穿着燕尾服骑着自行车抵达,即使我被雨水淋湿,我也心怀喜悦。"  相似文献   

6.
清朝入关后,为了防止强悍勇猛的蒙古民族发展成威胁大清帝国封建统治的肘腋之患,除在政治上继续采取使蒙古各部都互不统属、彼此孤立的编旗设盟的政策之外,又在文化教育上利用黄教愚弄蒙古民族.竭力阻止蒙古族文化向前发展。纵观清朝一代制定的统治蒙古的《理藩院则例》,可谓事无巨细,都有详细的明文规定,但对教育一项却独付阙如,不置一词。清廷虽然在京城和地方设置了一些蒙古和八旗官学,但其目的并非想使蒙古民族均沾文化教育的雨露,而是培养为清统治者效犬马之劳的译员和官吏。在清一代,蒙古族的主要教育机构是旗札萨克衙门,但这里同样是培植替清王朝统治蒙古族人民的奴仆的地方,况且  相似文献   

7.
上学期我参加了骨干教师的教学探讨活动,执教"Stone Age People"一课,后又在"现代与经典"观摩课上执教本课,算起来这节课前后备课、试上共六次,每次上完都能从中发现问题所在。俗话说,功在课前,效在课上。为了追求高效的课堂,我在一次次课后反思中前行。概括起来,本节课让我纠结的地方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本节课的开头导入,另一个是本故事的呈现方  相似文献   

8.
<正>12年的德育工作,让我深刻意识到认真倾听学生说话有多么重要。因为,哪怕是学生的一句话,背后都是一个柔嫩心灵的认知世界,那个世界里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更带给我们以思考。"我对生活都很满意",一男生紧皱眉头说,师追问:"你可以说出两点你满意的地方吗?"男生无语,眉头依然紧皱。一个14岁的男孩说:"我对生活都很满意",本就令人费解,紧皱的眉头也暗示出此话的可疑。不能具体说出满意的地方,再次证明"我对生活都  相似文献   

9.
那天,我在电视剧《西游记》中看到孙悟空在如来佛祖的手掌心写下了"到此一游"四个字,觉得孙悟空那是何等的威(wēi)风啊,于是也想找个地方写上这四个字。这一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一个人实在没意思,电视里孙悟空题字的画面又出现在了我的眼前,那就让我显示一下"本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园活动区教育活动,是向幼儿展现一个丰富多样、多功能、多层次的自由选择活动环境和材料,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己学习特点和愿望的活动,能够促使幼儿在自主、自发的游戏中习得经验,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辽宁省阜蒙县蒙古族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是阜蒙县唯一一所蒙古族省级示范园所,为了更好地让蒙古族幼儿从小就了解学习本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等,以传承本民族文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蒙古地方政权法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蒙古各部一些大的封建主单独或者联合制定了一些地域性法规。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图们汗法典》、《俺答汗法典》、《白桦法典》、《蒙古卫拉特法典》和《喀尔喀法典》等。这些法典虽然大多数没有得到中央政府的认可,属于在蒙五习惯法基础上制定的蒙古地方性法规,但它们规定的内容非常丰富,调整范围非常广泛,民族特色非常鲜明。每部法典都体现了蒙古地方一个时期,一些部落社会真实法律状况,也反映了蒙古各部落在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上的法律需要。它们是研究明清之际蒙古地方政权法制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审美向度,即审美的趋向、判断和评价。从《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侧墨批对女性形象的品评和构建来看其长篇小说的审美向度是"真"、"妙"、"趣"。这既是汉族长篇小说的审美要求,又是蒙古族长篇小说的呼唤。可以看出,《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侧墨批是蒙、汉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蒙、汉文化相互接纳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在一座光秃秃的山上,我发现了一本精致而又特殊的"日记本",走近一看,原来是啄木鸟的"日记",上面记载着这儿曾经的美丽风景和现在的……9月20日晴我是一只可爱的、尽职的啄木鸟,今天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有山有水,还住着许多小动物和植物,我每天都在这儿玩耍。清澈的  相似文献   

14.
摘编 《下一代》2015,(1):47
买地图一个男孩去书店买中国地图,发现包装都有破损,好像被人拆开过,于是问老板:"有新的中国地图吗?我想要一本没有开封的。"老板不想给他换,就板下脸,义正词严地说:"开封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己拉车两匹马在聊天,白马说:"现在人类都不用咱们拉车了,真是奇怪。"黑马说:"我知道原因。"说着就带着白马来到路边,看来往的汽车。白马一看,驾驶员升上都系着安全带,于是感叹道:"我知道了,它们都自己拉车了。"象形文字有个初学汉语的外国人,对中国的象形文字颇感兴趣。他的中国朋友  相似文献   

15.
清朝对蒙古的司法审判制度是在国家统一行使对蒙古的司法权,并结合蒙古固有的司法审判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轻微案件的审理和蒙古地方审判上尊重并确认了蒙古传统审判方式,带有很浓厚的蒙古地方色彩。但在重大案件的审理和中央的司法审判上,始终坚持国家司法统一的原则,正确地处理了中央和蒙古地方在司法审判上的矛盾,使中央的司法管辖深入到蒙古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依靠学生,要把学习还给学生,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生本教育实验在13年前,从实际出发实行了"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见2001年出版的我的著作《教育走向生本》)的做法,许多关注生本教育的地区或者学校,体会到了"教皈依学"(见我的著作《教育激扬生命》)这样的道理,按照上述做法做了以后,课堂教学和师生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但是,目前许多地方的改革仍然停留在这样的"浅水区"的阶段:满足于学生都动起来了,不打瞌睡了,乐于发言了,而较少关心他  相似文献   

17.
    
就快到基地了,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见基地那蒙古包样的玻璃外壳。我的脚下是炽热的红沙,每走一步都会留下深深的脚印。不只是脚下,凡是目所能及的地方,除了基地那钻石般的外壳和偶尔露出沙面的奇形怪状的巨大岩石外,到处都是红红的沙海。一阵狂风刮过,我身后的脚印全都被埋没了。  相似文献   

18.
老爸的梦境     
"呼噜,呼噜噜……"这是什么声音呢?原来是老爸正在打着超级大呼噜。让我去看看他梦见了什么吧!我用透梦机看见了老爸的梦境。咦,这是一只小羊,还戴着老爸的眼镜呢!这不会是老爸变成的小羊吧?眨眼间,我又来到了另一个地方——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上一群蒙古族同胞正载歌载舞,欢乐不已;蒙古包散落着分布在各处,像一个个白蘑菇立在草原上。那里牛羊成群,  相似文献   

19.
尽管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今天的基础教育在许多地方仍然是"应试"的天下。许多地方育人基本上是以考试为本,看人基本是以分数为本,用人基本上是以文凭为本。这三者都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去甚远。其原因主要在于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没有太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正出门旅行,我是不拍照的。即使异国的风光再美,当时享受过就好了,何必要记下来?又何必忙着找一个好位置,反而忘了欣赏那一刻的风景?我有些朋友却跟我相反。他们带着数码相机到处走,每游一个地方,都拍下许多照片,然后回家整理,制成一本电子相册,自己欣赏,又电邮给朋友欣赏。"这些照片,你几年之后还会拿出来再看吗?"有一回,我问一个爱拍照的朋友。"也许有一天会看的。"她回答。"去旅行不拍照,会忘记去过哪里,也会忘记那个地方多美的呀!"我的朋友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