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阅读《中外传记文学作品选读》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大师们的熏陶,精神得以提升,让他们终生受益。作者在《中外传记文学作品选读》的教学中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出学方法、提能力、悟思想、养习惯的学习策略,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梁从喜 《考试周刊》2015,(19):24-26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阅读《中外传记文学作品选读》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大师们的熏陶,精神得以提升,让他们终生受益。作者在《中外传记文学作品选读》的教学中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出学方法、提能力、悟思想、养习惯的学习策略,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是学生自学为主的阅读课,也是一门励志教育课,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当从传记文学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阅读为主,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阅读中感受人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选修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决定了可以采用批注阅读教学法,让学生和文本、作者对话,进行个性化解读,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点拨提高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5.
文化论著阅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化论著阅读"作了这样的说明: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论语〉选读》课堂教学也应向这个方向积极探索和努力。但是,由于《〈论语〉选读》的特殊性,学生在阅读中碰到了孔子的种种"矛盾"的思想,从而生发"困惑"。但我认为,"矛盾"和"困惑"并不影响学生对文化论著的阅读;相反,看到"矛盾"、生发"困惑"正是思维空间得以拓展、科学精神得以培养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选修教材《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采用的是文选的形式,提供了古今中外10位杰出人物的传记以供学生阅读。其中前六篇是精读,再加上两篇略读,两篇课外阅读。学生阅读传记的过程,是与传主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是与传记作者就传主的评价展开思想碰撞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教学设想:鲁迅是大家熟悉的著名作家,对于鲁迅大家都很敬仰他,对他的作品同学们更是既爱又怕。究其根源是大家对鲁迅还不够了解。阅读了选修课本《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萧红写的《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和"的鲁迅,一个热爱生活、慈祥温和、情  相似文献   

8.
姜海燕 《现代语文》2010,(2):149-150
人教社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选取了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的一部分,课文标题是《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很明显是引导学生感受贝多芬敢于向生活苦难挑战的大勇精神,借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人格精神来鼓舞学生、激励人生。  相似文献   

9.
<正>一、立足课本,整合素材苏教版教材包括:必修课本5本,语文读本5本,选修课本21本,其中,选修教材,又可分为四类。(1)"文学读本"类:《现代诗歌选读》、《现代散文选读》、《短篇小说选读》、《红楼梦选读》、《中外戏剧名著选读》、《鲁迅作品选读》。(2)"古文读本"类:《<论语><孟子>选读》、《<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3)"古代诗歌读本"类:《唐诗宋词选读》。(4)"实用文读本"类:《实用阅读》、《新闻阅读与写作》、《传记选读》、《语言规范与创新》、《当代语言生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5,(97):74-75
《美英报刊文章选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开阔视野,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关注国家及世界大事,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  相似文献   

11.
徐蓓 《语文天地》2014,(12):17-18
《史记》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见识超群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巨著,同时又是一部语言卓越,充满思想和艺术魅力的文学经典,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江苏省高中阶段设置《〈史记〉选读》作为选修科目,它对高中学生的文言能力、写作、思想具有很好的陶冶作用,进行《〈史记〉选读》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情和考情等综合考虑,引导学生亲近《史记》,喜欢《史记》,让《史记》的文言知识、人物思想、精神光芒既照耀学生的高考.  相似文献   

12.
【考点概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结合7~9年级的阅读要求,中考课外说明文阅读还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魏丽 《现代语文》2009,(10):51-53
一、课程介绍 语文版选修教科书《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与《〈红楼梦〉选读》《中外戏剧名作鉴赏》《优秀电影作品欣赏》同属小说与戏剧系列,一个模块24学时,可在6至7周内完成课程的学习与检测。小说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14.
孙翌 《考试周刊》2010,(39):57-57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增设了《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该书采用文选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励志教育,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本文以实际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传记选读"的教学方法,其重点在于把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有效结合,双方面兼顾。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达成这一目标,靠的不只是对文本的理性解析,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即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味,领悟文本内在的意蕴。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感受到,诵读作为一种言语活动,对让学生更好地品味语言、感受作品的情与意、提高  相似文献   

16.
"柔和思辨"是基于文本阅读的一种渐渐深入、合理合情、平和友好的探索性思考辨析。"柔和思辨"式阅读不是敌视性、破坏性、颠覆性的阅读思考,而是变换视角审视文本,通过重组、对比、比较、反问、反思等方式生成阅读困惑,以重新认识文本。在教学《〈史记〉选读》时采用"柔和思辨"的方式,可以较好地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精神内涵的深处,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蕴含的独特品质,增强阅读传统经典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当学生阅读到伟大人物的经历与事迹之时,他会为传主的坎坷经历而叹惋,也会为传主的最终胜利而欢呼,亦会为传主而哭泣而欢笑。这时他会产生"见贤思齐"的想法,会自发地向传主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可见,传记作品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于广大教师而言,《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为没有太多的资料限制,所以授课讲解可以别出心裁、独具匠心;也正是因为参考资料太过贫乏,所以难免会有力不从心之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呢? 近年来笔者致力于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一、这是一节内容丰富的诗词赏析课《八声甘州》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第八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中的一篇。《唐诗宋词选读》作为选修教材,我们教学的定位首先是"选读",即通过阅读诗词佳作进行语言、情感和思维的积累;其次是"欣赏",即对作品内容的精深与形式的完美之处能  相似文献   

20.
朱永新教授提出:"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这句话点出了阅读的深层次功能就是能够培养、铸造、丰富、匡正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中外经典名著的阅读尤其如此。经典名著的阅读不仅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有益途径。现实中,名著阅读却成了一块不折不扣的"鸡肋"。如何让学生重回名著阅读这片"青青草原"?结合教学实践,本文试从阅读现状产生原因、名著阅读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谈一些尝试性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