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史学界面对社会冲突带来的价值混乱,通过对进步主义史学影响的涨落和其他史学派别出现过程的考察,对历史学在美国社会发挥的功能进行了探讨.每一流派的兴起都是其历史叙事原则的再现,美国的史学研究需要价值判断和道德教化的意义式书写,还是坚持关注现实和实用主义,美国历史学家们都用自己的研究回答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林伟 《教育学报》2009,(2):93-9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高等教育史学扩展了研究的主题,写就了一批史学经典著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史家广泛开展跨学科研究,通过将历史研究方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起彼伏的社会运动又将研究者的视角吸引到一些"边缘人群"身上,其中女性高等教育史的成就尤其显著.兴起于70年代的修正派高等教育史学也对传统史学中诸多问题进行了再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1828耶鲁报告》全面系统阐述耶鲁学院经典博雅教育理念,是19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文献。它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探讨博雅教育的性质,第二部分为耶鲁学院希腊文和拉丁文课程辩护。本文是中国大陆教育研究领域首次对《1828耶鲁报告》进行全面系统研究。通过文本解读、概念清理与思想梳理,发掘、分析与阐释《1828耶鲁报告》博雅教育理念,考察与评论中国大学教育各对住或对应要素实然状况,以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寻找他石。  相似文献   

4.
《耶鲁报告》与美国共和主义高等教育教育观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耶鲁报告》所赋含的自由教育理念为美国新共和主义高等教育观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美国新共和主义高等教育观既承继了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学校的自由教育传统,又使这一传统融入美国飞速发展的社会洪流之中,并确保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以不丧失自由主义教育传统为前提。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了修正美国传统教育史学的两个流派,即“温和”修正派和“激进”修正派。本文试图通过对温和修正派形成的背景及历程、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研究成果以及该流派的一般特征的研究,揭示战后美国教育史学嬗变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外交史学中的"文化转向",存在着无视传统外交史学与文化转向的关系、夸大文化转向的革命性的倾向。回顾传统美国外交史学可发现,现实主义传统在方法论上忽视了文化因素和文化分析,但进步主义传统的修正派史学家威廉·A·威廉斯却为外交史学提出了文化分析的框架,并深刻影响了后来者,为文化转向打开了最初的大门。美国外交史学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调和传统范式和新兴文化转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学校大辩论"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3年《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发表以来,由美国的一些"教育政治家"以著书立说的形式展开的一场关于公共教育改革的论战。对"学校大辩论"的研究几乎是和"学校大辩论"同时展开的,囊括了史学保守派、史学激进派、重建主义教育学派和批判教育学派四大流派,形成了阐释性与批判性两条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8.
序言:历史学的发展是中学历史课程革新的基础。中学历史课程只有不断地吸收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才能使自己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科学性。近年来历史学的新发展,在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从而在内容、结构与性质上决定了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征。本是笔在教育部举办的2005年高中历史教师新课程改革培训班(太湖西山)上讲稿,重点介绍近年来历史学研究的新进展,原名为《历史学的发展与历史课程改革》,应听课老师要求,节选为《历史观发展与历史教学改革》、《历史理论发展与历史教学改革》、《史学方法革新与历史教学改革》、《史学领域拓展与历史课程改革》等篇分刊于此(原有三万多字,限于篇幅,选刊时删去了原来参考献及引注释),敬请专家同仁指正。[编按]  相似文献   

9.
无论从教学实践还是从起源、内容上看,《史学概论》都是一门课程而不是一个学科。《史学概论》依附于史学理论而存在,史学理论的体系决定了它的体系。但该课程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负有传授基础知识的任务,因此又带有一定的"拼盘"性质。故在内容上,应以"史学"为中心,各种历史发展理论包括唯物史观在内,均不宜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在蔡和森思想的众多领域中,史学思想是蔡和森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蔡和森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的奠基人。如果从蔡和森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时期在家乡湘乡和省城长沙求学(1895—1918)为史学启蒙阶段;在京准备出国到在欧洲留学(1918—1921)是蔡和森从朴素的唯物史观到完全的唯物史观转变的阶段;归国后从事革命工作(1921—1931)是蔡和森史学思想逐渐成熟、史学成果不断涌现的阶段。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初步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进化规律,其撰写的《社会进化史》是国内最早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必然趋势的著作;二是,开拓了中共党史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最初阵地,先后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党的机会主义史》、(《论陈独秀主义》等党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强调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共党史研究,以及首次阐述了中共党史研究的目的、任务、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奠定了以中国近代社会为背景的中共党史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