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学相长思想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学校教育的产生、发展和人们对师生关系的不断认识而产生和不断演进的。“教学相长”,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新课程背景下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为基础,同时对学生正确的指导、严格的要求的和谐的民主型师生关系。构建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的历史变迁,首先是阐释讲究师道尊严、教学相长的中国传统师生关系;然后分析了近代新式教育,学校体制的官僚化,解构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师生关系发生畸变;最后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师生情谊"亲如家人"到文革10年师生关系紧张以至教师斯文扫地的演变、以及80年代迎来高校师生关系的美好时光、再到90年代以来师生关系又一次嬗变分析了新中国高校师生关系的变迁。并从变化了的制度和社会关系方面阐释其根源。最终,结合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及高等教育的现代功能和承载的历史使命等对我国未来高校师生关系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自人类出现了教师这一职业之日起,师生关系便作为一种永恒的人际关系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对学生成长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研究新时期师生关系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师生关系的特点以及新形式下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对教学的辅助作用的论述,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应当遵循热爱学生,教学相长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4.
80后、90后大学生早已成为高校的主力军,教师教育专业的80后师范生,逐渐成长为新教师,而这些教师将如何面对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从教学相长、教学反思、终身学习方面解读师生关系,鼓励新教师们和学生们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5.
王彦 《教书育人》2012,(25):10-11
教师工作是一种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过程。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的发挥,维系着课堂教学的气氛,制约着教学信息的传输,影响学生个性的社会化与心理健康。而师生关系正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包括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我国现阶段的师生关系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它是以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标,以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为指导,以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为特征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师生关系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与学生形成的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亲其师,信其道"就阐明了这个道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当今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从教师角度来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  相似文献   

7.
高效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有:教学有效知识含量高;"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高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密切相关.优秀教师的一种教育理念是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其内涵有三:其一,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二,教学相长;其三,教学让教师感到幸福.高效教学行为实现及教育理念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教师理论知识的实践化"和"教师实践知识的理论化".  相似文献   

8.
对于学校生活来说,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师生关系发展的状况,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习潜能的发挥、素质的提高,也影响着班主任教育效果的体现。现阶段师生关系存在的不和谐关系主要包括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兄弟型"四种,其原因包括教育制度的因素和教师个人素质的因素两方面。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需要创建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和谐愉悦的感情体现和教学相长的心理情绪,作为教师群体中的特殊角色班主任方面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还要提高素质,形成个人良好的修养、品质;学生方面要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加强道德和情感熏陶;师生间要加强沟通交流。本文将从师生关系的现状出发,试图构建新时期新型的师生关系模式,通过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班主任成长,以期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学历史名师指在历史学科教育方面有突出成绩,善用历史教学技巧,独具教学风格,善于反思总结经验,对历史学科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巨大贡献,具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和认可度的历史教师。历史的成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教师从初入杏坛的新人蜕变成为被认可的教学名师,都会经历一些关键事件,这些关键事件对名师的成长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结合具体历史教学名师的成长案例,分析历史教学名师成长过程中关键事件对名师成长的作用很有必要。本文结合任鹏杰主编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主持的"走近名师"栏目,各历史教学名师的成长感悟和教学经验的具体案例,分析各位教师名师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关键事件对其专业成长的作用,以期帮助其他教师尤其正走在历史教师这条路上的青年教师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职业自信心,找到适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而师生关系则居主导地位。教师是教育劳动的主体力量,学生是劳动对象,教育劳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良好的师生感情、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热爱学生。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爱心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教师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师德修养为其注入理想信念,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心理健康,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名师培养是现代教师教育的重要目标。名师是在长期的学习实践、教育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是一个在实践中坚持研究、勤于探索、教学相长、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师德修养与名师培养是互动的:师德修养为名师培养奠定思想道德基础,名师培养为师德修养提供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学风格论     
教学风格主要源于时代思想上的审美主义倾向,以及学校教育中教学艺术化追求。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审美感受,实现身心和谐发展。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师生关系、情理取向等维度上因不同赋值而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的总体特征,是教师个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教学风格在教师专业自我观照下形成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显著标志。长于反思、善于创造和止于欢乐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嬗变,呈现出新的表征,即由权威主宰变为平等对话,由控制屈从变为理解尊重,由疏离对抗变为合作共享.后喻时代高校师生关系的重构要求树立起共同成长的师生观、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和以生为本的育人观,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升教学研究能力,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创设一种"民主、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构建一种"融洽、互动、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将新课程改革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思考,不断提高教学成效,全力促进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5.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相互信赖、相互协作的关系,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关系。要改变传统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积极搭建体验成功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赏识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中,教育教学的目标必须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而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个性发展等,从而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因此师生关系成为学校中的重  相似文献   

17.
微谈教学     
<正>要胜任教师的专业工作,学会教学不仅是职业要求,更是专业需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与态度,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其实,学生在教学中收获成长和发展,教师何尝不也在教学过程中收获成长和发展?"教学相长"才是教学最美、最真的姿态。教学是经过预设的一种师生共同经历和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而生成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学的过程不是"背教案"的过程,不是"填鸭  相似文献   

18.
闵霞 《成才之路》2011,(32):16-17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由彼此所处的地位与彼此的交往所构成的角色关系和心理关系。由于学校生源、师资力量、培养目标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与普通院校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表现出更多的特殊性。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人际是系的异化,中等职业学校里师生关系紧张冲突的现象日益严峻。广大教师普遍反映无法有效维持课堂秩序,难以组织正常的教育教学,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更是困难。师生关系极其紧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的深入研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关系是学校开展教学和日常工作的基础,是学校中所有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在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它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也产生了变化,这使得师生关系出现了变革的趋势,为此,教师必须把握住新形势下的学生特征,并通过创新的方式来转变师生关系,以促进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欧阳辉祥 《考试周刊》2013,(32):153-155
师生关系是指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学中的动力系统。师生关系状况对学校、对教师和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促进学生的成长;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成效、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