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与中国的其他少数民族相比,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三语习得过程显得更加艰难和复杂.通过分析学生的调查问卷和师生访谈,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三语习得的障碍,研究结果显示:教材、学时、学习目标、母语和汉语的干扰等都是影响三语习得的主要因素,三语习得者的汉语水平与各种外语考试的通过率成正比,英语语法是英语学习中最难掌握的要素,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原版电影及网络是对学习英语帮助最大的方式,其次是课外读物、外教和朋友.针对调研的结果提出克服三语习得障碍的对策,表明建立三语习得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马春兰 《民族教育研究》2012,(2):106-108,49
本课题以Lenneberg的关键期假设为理论背景,通过调查16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初始英语学习年龄以及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探讨初始年龄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早期接触有利于儿童将来的英语学习。其原因除了处于关键期的儿童大脑可塑性强、对语言输入敏感外,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汉语,这种二语习得的经验对英语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南民族大学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二少数民族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和词汇习得情况进行了调查。SPSS皮尔森相关系数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1)工作记忆容量与动词习得成绩正相关;(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与他们的字母记忆广度、英语阅读广度测试成绩正相关,与汉语记忆能力没有显著关系;(3)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的动词测试成绩普遍高于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即语言水平越高词汇习得越好。因此,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工作记忆对少数民族学习者的动词习得有影响,但少数民族学习者的汉语工作记忆对学习者的二语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少数民族学习者的二语水平不仅对学习者的动词习得有影响,对他们的二语工作记忆也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动态系统理论在国外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应用已有十几年历史,而国内真正运用该理论进行二语习得研究的还很少。该理论强调要把中介语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考察影响二语习得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描写和解释动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但因为变量太复杂,很难设计出有效的研究方法。据此,我们在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探讨汉语作为二语习得研究的一种更切实可行,更具可操作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在三语习得中同时会受两种已习得语言的影响.本文从三语教育理论的视角,研究和探索具有民族语、汉语习得背景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认知能力、思维特点以及英语学习规律等方面的问题,旨在寻求更为有效的途径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外语学习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云南10所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外语教育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探讨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的母语文化、汉语文化和外语文化三者的认同程度,以及三语之间的结构性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文化认同程度对汉语文化认同有积极的影响,并通过汉语文化的中介,对外语文化产生间接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外语文化认同程度对外语教育实践以及丰富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在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及规律的多年研究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学习理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特别是自主学习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和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二语习得理论进行系统的概述,阐述其内涵及影响因素,从二语习得理论视角下讨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自主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外国学生汉语中介语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语理论还只是一种假设,中介语理论研究有助于语言学习理论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开阔语言研究、语言对比研究、文化对比研究以及偏误分析的视野。对汉语中介语研究做全面的总结,可以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表现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对汉语习得条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可以对教、学双方的有关因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词汇附带习得环境因素分析入手,在实验中充分考虑到英语阅读影响词汇附带习得的因素,通过调查大学生英语词汇的附带习得现象,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确实能够附带习得词汇,同时更加理解二语自然阅读过程中词汇附带习得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课堂环境中二语习得诸多因素以及它们在不同层面交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系统的运行轨迹反映了学习者二语的发展路径和水平。本研究以动态系统理论为视角,借鉴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尝试对课堂二语习得进行研究。研究由三个部分构成:1)构建新视角下课堂二语习得研究理论框架。2)探讨评析课堂二语习得研究的方法。3)选择师生互动和学习动机作为课堂二语习得研究的范例,在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对其进行分析,为后续研究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书面输出作为语言输出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汉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问卷测试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书面输出学习策略使用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同层次班级、不同汉语学习水平学生在书面输出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及其影响,进而揭示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写作技能方面的习得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汉语书面输出技能教学对策,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汉语书面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应用语言学领域引入动态系统理论的研究仅有十余年。该理论把二语习得看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融合了认知观和社会观的非线性、变异性的复杂过程。基于动态系统理论,探讨动态系统理论的概念、原则以及对二语习得的研究内容、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付超群 《考试周刊》2015,(45):103-104
动态系统理论融合了以往对二语习得研究的认知观和社会观,将二语习得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进行研究,从而为二语习得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本文主要介绍了动态系统理论的四大特点及其对二语习得研究的适用性和对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玉 《现代语文》2013,(5):113-115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相关语料,在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之后,总结出哈萨克斯坦大学生汉语存现句习得中的各类偏误,同时运用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分析偏误成因。在此基础上,针对哈萨克斯坦大学生汉语存现句习得中存在的这些偏误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教学建议,旨在提升哈萨克斯坦汉语教学的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15.
环境因素是外语习得的外部条件和客观因素,又是构成外语习得完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语习得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环境因素对外语习得的影响,提出了要充分发挥社会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和局部的目的语环境因素对外语习得的积极作用,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并强调尊重文化的异质性和多样性。学习者只有掌握了蕴涵于语言中深层次的文化知识才能提高语言文化教学的成效。新疆多元文化语境下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学生是在学习本民族语言(L1)和汉语(L2)的基础上,再学习第三语言,由于这三种语言文化的相互冲突、迁移、相互影响、作用或干扰使得民族地区的外语教学更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与评述多针对汉族学生的二语习得,对多元文化语境下,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三语文化教学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学生的调查问卷和师生访谈,研究有效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三语文化教学策略模式,力求找出不同语系中三语习得特征和普遍性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盖晓伟 《现代语文》2009,(7):129-131
本文以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了"字用法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着重分析了学习中出现的偏误情况.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动态助词"了"的过程中:"了2"的习得先于"了1";无论是了1还是了2,语误均倾向于过度使用;"了1"的习得要经历比较艰难的过程,即使汉语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学生,在"了1"的使用上还有较高的错误率;了1,和了2的混用率说明"了"的语法结构和使用规则仍是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本文还探讨了偏误产生的原因,以期对双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两组撒拉族双语学习者三语习得的实证分析,本文获得以下主要结论:一、撒拉族平衡双语者在三语习得上比非平衡双语者有明显的优势.二、英语为第三语言的撒拉族学生在三语习得过程中受到母语和汉语的双重影响,但汉语对三语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母语对三语的影响.三、在三语习得过程中,对于母语、汉语、英语分属不同语系的撒拉族三语习得者,对三语学习影响更多的是负迁移而非正迁移.  相似文献   

19.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建立在儿童母语习得研究的基础上,但有别于母语习得。因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是在已经掌握了母语系统的前提下,而大多数情况下又是在脱离目的语社会的环境中进行的。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在中国汉语环境下二语习得的认知因素对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的影响,了解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者,尤其是英语初学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心理特点,以帮助我们认识外语教学的性质,进而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尽快顺利渡过中介语阶段,从而更有效地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以西藏民族大学藏族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了制约少数民族大学生三语习得能力的因素。并探讨了规避这些制约因素的对策,以期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三语习得能力及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三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