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本世纪50年代以来,支配着小学作文教学的观念是“教师中心论”,其表现形式为:“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评改”。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费时低效”的教学形式至今仍然是许多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法宝”。为什么作文教学改革改来改去总又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呢?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旧的教学观念束缚着教师的手脚。要使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走出“费时低效”的困境,我认为首要的问题是要有明确的、科学的观念。一、素质观──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开设作文课?有些老师认为,教材中设计了作文的内…  相似文献   

2.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都是十分精细的。但现在有些人反对这样的“精批细改”,认为“教师积极性很高,学生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低了。学生看到‘满堂红’就皱眉头,看见惹人注目的大叉叉就反感……”笔者并不赞成语文教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式的批改,更反对“少批”或“不批”就是对学生最民主的教育。后者显然缺乏辨证地思考:教师的批改,无论精细或粗略,只要能促使学生主动修改,那就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我们不应忽视,小学作文评改面向的是练习作文的孩子,他们学习语言需要课…  相似文献   

3.
怎样批改作文,是长期困扰着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大问题:一些人主张详改,但详改作文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如果按每改一篇作文半小时,每排五十位学生计算,每改一个班的作文就需二十五个小时,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窒息的数字!而这样改作文又给大部分学生造成依赖性和被过度褒贬的不安,学生常常感到自己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而没有自信心的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近几年又有许多教师提出“抽改”、“略改”甚至“只评不改”……这样虽然避免了详改的一些缺点,但又会造成学生写作文的随意性,所谓“写不写都一样,优与劣难捉摸”的糊涂认识。我认为指导学生自改作文是个好办法,近年来我按照高考评卷标准,指导学生改作文,摸索出一套办法。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开展批判资产阶级“母爱”教育思想的讨论,是十分适时的。当前,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进攻,不仅表现在“母爱教育”上,也表现在其他许多方面。在这里,我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些教师,爱的到底是些什么人?是不是只爱少数“衣着整洁,能说会道”的剥削阶级子女?是不是只爱少数“聪明伶俐”的“高材生”?对那些衣着既不“整洁”,又不“聪明伶俐”的广大工农子女,到底爱还是不爱?  相似文献   

5.
修改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素质之一。在教学中 ,令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事就是作文的批改 ,既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 ,也耗费了很多精力 ,而教师评改后的作文学生往往只注意总批和分数 ,很少琢磨教师圈点和眉批的良苦用心 ,好象修改作文只是老师的事。这是一种糊涂认识 ,也不符合课堂教学素质化的要求。古人讲 :“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作家老舍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一文中说 :“写完了 ,狠心地改 ,不厌烦地改 ,字要改、句要改 ,连标点都要改 ,毫不留情。”也有人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作文修改是作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古人云:“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但是许多学生对修改不够重视,认为自己作文主要是写。改。是教师的事情,因此学生每当把作文写完,不管好与差,一交给教师“阅读”,就算万事大吉了。教师历尽千辛万苦地将批改后的作文发给学生,学生看看分数.浏览一下评语。心不在焉地听听教师的评价,就随手翻过去.开始了新的一篇写作。结果上次作文的症结依然如故,这样的作文教学可称得上事倍功半,教师的批改成了“纸上谈兵”,导致作文评价常流于程式化。  相似文献   

7.
谈面改作文     
辛辛苦苦批改作文而“徒劳无功”或“劳而少功”,这是语文老师长期以来共感苦恼的问题,不少关心语文教学的同志曾多次提出“面改是个好方法”,给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语文老师给学生面改作文犹如钢琴教师之给学生调教指法、体育教练之给运动员纠正动作一样,是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农村中学教师。最近,在我们学校中,有的教师看见工农子女纪律混乱或犯了错误,不敢进行批评教育;在学习上,平时不严格要求,考试时给他们高分数。对地富子女的学习不敢进行辅导,课外活动也不让他们参加。我认为这种作法不对,曾提出不同意见。但他们说,“贫农下中农子女是依靠对象,这是对他们的‘关怀’、‘扶持’和‘热爱’;地富子女不是培养对象,可以不管”。我们双方的意见相持不下。这些问题究竟应如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改作文的潜力。应该说学生最有资格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师只要因材施教,扶一扶,引一引,他们就会“走”,不必越俎代庖。有的家长和学生认为“作文由教师修改是天经地义,学生自改将会降低水平”。对此,学校要做点解释教育工作。最好是让实践效果逐步打消他们的顾虑。我开始这样做时,先将一篇作文发下去,让学生传阅讨论,在这基础上师生动笔修改。共同修改几篇以后,我就做作文讲评,着重讲自改意义和注意事项(包括修改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要求教师对作文的批改最好做到精批细改,似乎精批细改的教师是好教师,精批细改的作文就是一篇达到教学要求的作文。是不是真如此呢?我觉得也未必,因为精批细改如果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的话,那也是达不到作文批改的目的的。况且,每篇作文的批改都由教师包办代替,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修改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目前有些語文教师比較严重地存在着强調語言因素第一的傾向。认为批改作文的着眼点只是“写字、用詞、造句、审題、立意、謀篇”,忽視了文章的思想內容。单純地理解批改作文就是在語言文字上加工潤色,忽視了改文就是改人的根本問題。有个別教师在評卷中甚至公开地提出凡是文字美的文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老先生讲 :“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 ;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由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多年来 ,作文的改革由“作文从内容入手”到“作文要有所为而作”,都是以“生活”作为作文兴趣的源头。但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发现 ,作文的“评改”同样也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切入点。我认为作文教学应把握好三个“改”。一、发挥集体智慧的“评改”叶老对作文评改曾有“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 ,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的论述 ,但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懒办法 ,是不负责任。其实不然 ,实践证明一节好的“评改”课 ,要比教师加…  相似文献   

13.
说起写“我”,有些人认为好写,理由是对自己熟悉,可写的事情很多,也能准确把握住自己的个性;也有些人认为并不好写,原因是由于对自己太熟悉了,以致于理不出头绪,不知从何写起,甚至不能突出自己的个性“。我”这类作文究竟怎样才能写好呢?要写“好我”这类文章,关键之一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因为每个人的个性爱好、情感体验以及人生感悟等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只要认真审视自己,你一定能写出一个有真情实感又与众不同的“我”。要写“好我”这篇文章,关…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 ,如果只会指导学生写作文 ,不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就作文教学而言 ,我认为只是进行了一半。好的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 ,确切地说是改出来的。许多教师忽视这一点 ,只追求作文的数量 ,满足于自己的“精批细改” ,有时往往把超出学生见识之外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久而久之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呢 ?我按教材作文训练的顺序 ,把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作为修改的重点。逐步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提供示范 ,供学生模仿和借鉴学生初学作文修改 ,必须有个模仿学习的过程 ,在明确了…  相似文献   

15.
作文眉批从来就是作文批改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作文是写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这一观点固然自有它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认为“写”与“改”二者不可偏废,因为它们是统一的。只要有过写作实践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文章写好了,经  相似文献   

16.
唐耿雄 《湖南教育》2005,(15):32-32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文章不厌百回改”,意思是说文章写好后不要怕修改,越改会越好。凡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改出来的。这个“改”,包括自己改和别人改,但主要是自己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初步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呢?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教师示范批改。这一方法是教师当众就某一篇作文进行公开批改,以示范例。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大家讨论并领会文章的优劣得失,再进行集体修改,使学生明白修改文章的目的、方向、内容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修改文…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下厂上学期,我们重新学习了毛主席对教育工作的指示,对于“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好教师?”“什么是好学校?”“按什么方针办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等一系列根本原则问题进行了讨论。许多教师认识到片面追求升学率是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讲课脱离实际,只背条条,给学生提重点、划范围,实际上也是引导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为升学而学习,在这种教育思想支配之下,怎么能够培养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许多教师认识到教学非改不可,思想也非改不可。他们对  相似文献   

18.
这三年我都担任高三班主任。过去在工作中只重视给“尖子”学生“锦上添花”,巴不得他们破开肚子能装进更多的知识;忽视了对学习差的学生“雪中途炭”,以为到了这时候,对基础差的学生怎么帮助也是徒劳了。本学期学校领导提出了贯彻阶级路线,关心工农子女学习的问题,经过调查和分析,才使我从歧途中省悟过来。  相似文献   

19.
指导学生多写多练,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但多写之后,教师苦于批改时间不够用,精力也够不上。教师的“精批细改”,学生也接受不了,作文本发下去后;大多数学生只看看分数,瞧瞧评语,好的笑笑,差的发牢骚,甚至把批改过的作文撕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毕业班作了改革尝试,采用“领、扶、放”的批改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所谓“领”,就是领着学生学会批改方法。教师选一篇问题比较多的学生习作,抄在纸上(或黑板上),或油印出来发给学生,在“作文修改”课上,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在修改中,充分让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画家郑板桥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老舍先生也曾说:"一篇500字的小文,我要考虑三天,头一天写了,第二天要改,到第三天还要改."上述说法对我们小学作文教学很有启迪,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不仅是学生写出来的,更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修改出来的.然而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对于学生作文的批改,许多时候都是教师一个人包干,很少考虑发挥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这恰恰是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一条修改作文的新路子,就是批改作文应该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