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国家图书馆现藏《永乐大典》中,有52册为满铁大连图书馆之旧藏。本文根据《书香》《书志学》等日文报刊,结合当事人回忆录、日记等史料,考证1945年前大连图书馆分五批购入55册《永乐大典》的始末。该馆1925年12月前先从北京书肆购入2册,1934年12月至1937年4月间入藏丁氏百一斋旧藏4册,1936年10月至1937年4月间入藏嘉业堂旧藏42册,1943年2月入藏2册,1944年3月最后入藏5册。除第二批外,其余四批均与松崎鹤雄有关。抗日战争爆发前,刘承幹的清遗民立场与伪满洲国及日本方面的联系,是嘉业堂本转让大连图书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新材料对王若《关于嘉业堂所藏〈永乐大典〉的下落》一文的疏误之处作了补正:首先,指出满铁大连图书馆从刘承干嘉业堂购买的《永乐大典》是42册而非44册;其次,对满铁大连图书馆所藏55册《永乐大典》的来源作了尽可能清晰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在2010年6月举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上曾传出消息:"一册散佚海外的<永乐大典>重现于世并将入藏国图."近日经记者确认,这册<永乐大典>已经正式入藏国家图书馆.  相似文献   

4.
正9月30日,《永乐大典》入藏国家图书馆仪式暨《永乐大典》特展开幕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出席。国家图书馆收藏《永乐大典》历经百年,通过海外送还、政府拨交、藏家捐赠、员工访求等途径,入藏了222册《永乐大典》。此次新入藏的为"模"字韵的"湖"字一册。据介绍,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后,2007年11月,古籍普查专家在上  相似文献   

5.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善本书联合目录(Chinese Rare Books Project)编辑部主任艾思仁博士(Dr.Soren adegren),是一位造诣精深的汉学家,最近在国际互联网上发表了《一封关于永乐大典的公开信》,对流失百年、现分藏于欧美及日本等国公私收藏家的《永乐大典》残卷之归属问题,提出了具有卓识的意见,已经获得不少国际有识之士的呼应。据初步调查,编纂于明代永乐年间、原有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的《永乐大典》,目前尚有近八百馀卷存于天壤间,其中除了中国大陆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大连图书馆、四川大学)及台湾(如中央图书馆、中研院史语所)的收藏外,又有部分藏于欧洲(如英国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德国汉堡大学、柏林人种博物馆)、美国(如国会图书馆、波斯顿图书馆、哈佛大学、康乃尔大学)、日本(如京都大学、东洋文库、静嘉堂文库、天理图书馆、大坂府立图书馆)、韩国(如汉城李王职图书馆)、越南(如河内远东学院)及一些海外私人藏书家之手。1959年,中华书局经辛勤搜访,曾影印出版征求所得的海内外三十馀(公私)家所收藏的七百三十卷、三百馀册《永乐大典》残卷。影印本将原书缩印为线装四开本。朱墨套印(书名红色、正文黑色),分装为二百零二册、二十函,流播学林,使读者得以稍补故国文物沦丧之憾恨。至1984年,中华书局又将陆续收集到的六十七卷底本,连同残本零叶五叶,合原有的七百三十卷,再度影印成七百九十七卷本,使现存《永乐大典》残卷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均有了便于研究利用的影印本。此外,台湾(以中华影印七百三十卷本增入德国收藏本十二卷)及日本(天理图书馆所藏十六卷),也曾先后出版过《永乐大典》影印本。鉴于各家藏本之内容,大多已有影印本可取代的现状,而呼吁各家将所藏《永乐大典》原本归还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创议,表达了一种对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尊重态度,也体现了一种有利于东西方学术文化日益融合的睿智。  相似文献   

6.
近读《〈永乐大典〉研究资料辑刊》,收有张升编"《永乐大典》现存卷目表",编者称该表"是在张忱石先生《永乐大典史话》附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又参考了……《〈永乐大典〉编纂六百周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等最新成果……。"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葛思德文库(Gest Collection)藏《永乐大典》二卷,卷14949及卷20373,前此诸家著录,多有讹误。《〈永乐大典〉编纂六百周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收有拙撰"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永乐大典》题记",始为匡正,可惜未为张升所注意。关于现存《永乐大典》调查,最早者为袁同礼,1929年撰《〈永乐大典〉现  相似文献   

7.
修《永乐大典》乃朱棣控制文人、改造文人的“修人工程”;《文献大成》不符合“毋厌浩繁”旨意的原因是客观上主编的投入不足,主观原因是解缙的文献思想没有“毋厌浩繁”;要分清哪些人参与《永乐大典》的编写班子,要将《永乐大典》的编写分为三个阶段:《文献大成》编写阶段,重修筹备阶段,加速编写阶段;注意永乐四年加大力量重修《文献大成》;重修《文献大成》值得大写的人物是陈济;解缙对重修《文献大成》的作用有限;《劝善书》颁行于永乐五年十一月癸丑,被录入重修的《文献大成》,此事可见《文献大成》修纂分工严密;《永乐大典》之名在重修《文献大成》成书之前约十个月已有之;《永乐大典》修书时间为永乐三年至永乐五年十一月,而不是“始于元年之秋,而成于五年之冬”;《永乐大典》成书时间存在“非五年说”“六年说”“八年说”等异说;存在永乐年间重录一部《永乐大典》之说。  相似文献   

8.
修《永乐大典》乃朱棣控制文人、改造文人的“修人工程”;《文献大成》不符合“毋厌浩繁”旨意的原因是客观上主编的投入不足,主观原因是解缙的文献思想没有“毋厌浩繁”;要分清哪些人参与《永乐大典》的编写班子,要将《永乐大典》的编写分为三个阶段:《文献大成》编写阶段,重修筹备阶段,加速编写阶段;注意永乐四年加大力量重修《文献大成》;重修《文献大成》值得大写的人物是陈济;解缙对重修《文献大成》的作用有限;《劝善书》颁行于永乐五年十一月癸丑,被录入重修的《文献大成》,此事可见《文献大成》修纂分工严密;《永乐大典》之名在在重修《文献大成》成书之前约十个月已有之;《永乐大典》修书时间为永乐三年至永乐五年十一月,而不是“始于元年之秋,而成于五年之冬”;《永乐大典》成书时间存在“非五年说”、“六年说”、“八年说”等异说;存在永乐年间重录一部《永乐大典》之说。  相似文献   

9.
《永乐大典》散聚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卷帙宏富,前所未有的大型类书。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朱棣命翰林学士解缙等编修一部类书。“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繁,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察之便,如探囊取物尔。”解缙等接受了这个使命,在第二年便纂集成书呈上,赐名《文献大成》。明成祖审阅后认为过于简略,复命太子少保姚广考等与解缙同监修,动员儒臣文士约3000人参加编校,永乐六年全书告成,共22877卷。外加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定名为《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编成后藏于文渊阁,永乐十九年(1421)北京皇宫落成,文渊阁藏书大部分北迁,《永乐大典》亦被迁移,藏于文楼,嘉靖三十六年(1557)宫内大火,大典经抢救免于焚毁。嘉靖四十一年(1562)明世宗朱厚(火总)恐孤本遭意外,选礼部儒士程  相似文献   

10.
《全宋诗》册一○卷五七九页六八○四张经《王质过洞庭》,出《永乐大典》卷二二六一引《岳阳楼集》。此诗又见《全宋诗》册四六卷二四九九页二八八九五王质,题作《过洞庭》,出同。核《永乐大典》原书,方知《全宋诗》张经处误以“王质过洞庭”为诗题,而《永乐大典》于此诗前引张经《岳阳楼集》录其《岳阳楼望洞庭》一诗,故有此误。另《全宋诗》册二五卷一四三三页一六五○六汪藻《尤袤大暑留召伯埭》,出《浮溪集》卷二九。《浮溪集》乃《永乐大典》辑本,此诗已不见于今存《大典》残本,实际当断为“尤袤《大暑留召伯埭》”。《全宋诗》册四三…  相似文献   

11.
德国汉堡大学曾经收藏的两册《永乐大典》,是在1912-1914年间由商衍鎏与福兰阁从中国购入的.1937年7月前,袁同礼与颜复礼达成图书交换协议,汉堡大学拟将它们送归国立北平图书馆.但是,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它们大约在1950-1957年之间才被寄到身在美国的袁同礼手中,与那批移藏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汇聚在一起.1965年,它们随那批善本书一起被运回了台湾,归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代管,寄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书库,直至现在.  相似文献   

12.
冯金牛 《图书馆杂志》2003,22(2):80-80,68
我国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纂修的《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全书共22877卷,目录60卷,共11095册,书中保存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古代典籍8000多种,是中化民族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由于整部《永乐大典》的数量十分巨大,纂修时只抄写了一份。至嘉靖年间(1522-1566),“好古礼文”的嘉靖皇帝下谕旨令馆臣抄录了一个副本。于是,历史上的《永乐大典》存在两个重要版本;永乐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地库里收藏着四大镇馆之宝,分别是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和赵城金藏. 赵城金藏系金代潞州(今山西长治)民女崔法珍断臂化缘30年募集巨资刻成的一部佛教大典,刊刻时间大约在金皇统九年(1149)至金世宗大定年间(约1173).明代刑部尚书陆光祖在万历十二年(1584)所作《嘉兴藏刻藏缘起》中如此描述:"昔有女子崔法珍,断臂募刻藏经,三十年始就绪,当时檀越有破产鬻儿应之者."《永乐大典》、《金史记事本末》均详细记载了崔法珍化缘雕刻藏经一事.据《永乐大典》第4650卷载,金大定十八年(1178)崔法珍把经版献给朝廷后,金王朝赐她"紫衣宏教大师"称号,后专门设坛为她剃度.  相似文献   

14.
《永乐大典》修复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乐大典》是明代官方组织编修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它初名《文献大成》,始纂于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五年(1407年)完成。书成以后,明成祖朱棣,亲赐书名为《永乐大典》。  相似文献   

15.
资讯     
《永乐大典》入藏香港大学图书馆去年12月6日,在港访问的国务委员刘延东视察香港大学时,向香港大学赠送了一套《永乐大典》,寄望港大学子能了解祖国文化典籍。这套《永乐大典》今  相似文献   

16.
1982年11月1日,《永乐大典》中的一册二卷在莱州市面世。这是迄今为止世上仅存的门制类卷本,也是建国后国家从民间直接征集到的惟一的《永乐大典》佚卷。本文重点介绍了原莱州市图书馆副馆长孙洪基先生及其发现宝典佚卷的经过。  相似文献   

17.
李广霞 《兰台世界》2007,(22):62-63
鲁迅对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曾参与京师图书馆建设,《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得以庋藏,并以此论证了鲁迅在搜集、保护、整理文献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摘自《中华读书报》2 0 0 3年 7月 30日 )正值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纂修 6 0 0周年之际 ,上海辞书出版社在国内外学者和留学生的协助下 ,取得了现藏于美国、日本、英国、爱尔兰等国的17卷《永乐大典》的复印件 ,并于近期刊印出版。这17卷久佚海外的《永乐大典》 ,其中 16卷是首次公之于世 ,另有一卷 ,上世纪 6 0年代中华书局影印本已收 ,但有缺页 ,这次觅得全帙 ,重新刊印。国宝久别 ,惊世重现 ,已引起学术界的普遍期待和关注。据悉 ,上海辞书出版社在版式上作了精心的设计 ,以国际流行大 16开本影印 ,字迹清晰 ,疏朗有致 ,采用朱墨两色…  相似文献   

19.
又一本《永乐大典》(书高49.8厘米,宽30厘米)近年来在上海发现。此本自第7322卷起至7324卷止,属“郎”字韵,共三卷,合一册,  相似文献   

20.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八千馀种。此书修成后,一直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东阁。永乐十九年(1427),朱棣迁都北京,《永乐大典》随之北运,以后长期贮藏在宫城内的文楼。传至嘉靖年间,世宗"好古礼文",于《永乐大典》"时取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