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丽江木土司等封建统治者在明代初期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就和汉族人士发生联系.在天启、崇祯年间有一位木增(1587-1671)木知府,这人字生白,他和汉族人士的交往更为频繁.崇祯十二年,徐霞客到了云南,这位木知府把他请到丽江,住了十三天.为木增所辑的《云( )谈墨》一书校订作序,并教他的四个儿子作文,又编《鸡山志》.徐霞客又重返鸡足山后,用三个月时间把志修成.因为脚坏了,不能走路,木知府派了"笋舆"把他送回,走了一百五十天才到达黄岗,从这里换了船回到江阴,第二年徐霞客就死了.木知府对徐霞客的盛情款待,这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详尽的记载.  相似文献   

2.
魏瑞娟 《兰台世界》2012,(36):131-132
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中,用他的亲历、亲见、亲尝,详细描述了明代云南的饮食情况。《滇游日记》描述了明代云南地区的主食、肉食、副食和饮品等饮食情况,介绍了云南特色美食和饮食礼俗,展现了云南饮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冒广生与孟森皆为上世纪著名文史大家,二人虽有往还,然并非契合。二人交游之始,乃为孟森所作之《丁香花》一文,文中于冒广生之言多有批评。而其后,孟森又有函致冒广生,代为澄清厚诬冒氏先辈之词。然冒广生虽全然接受孟森之研究成果,而对孟森其人,则似始终未尝谅解,此亦二氏交游之不见记载之缘由。  相似文献   

4.
正《梧塍徐氏宗谱》重修于1946年,记载了南宋徐锢的玄孙徐千十一由浙江迁居江阴梧塍后,徐氏子孙繁衍生息的情况。在"老暘岐分南暘岐系图"中记载了第17世孙徐宏祖号霞客本人的直系谱表。从第46册起容纳的《旧传辑略》、《志铭》、《传文》、《题赠序记》等,是该谱的精华所在。《梧滕徐氏宗谱》含有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完整、详尽的家世资料,弥补了徐霞客正史无传的缺憾,是研究徐霞客及其游记的重要资料。《梧滕徐氏宗谱》对于研究徐氏家族史的家世源流变迁,对于研究徐霞客及《徐霞  相似文献   

5.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 四月十日星一三月十八日阴雨竞日 得孟劬书,索其所作<滇语>序稿,即复. 何孟祥来,与论人才,当求及君子、小人之分,君子、小人之间,尚有一种人,可以为善亦可以为恶,当转移之.  相似文献   

6.
释“齐气”     
一曹丕《典论·论文》(《文选》卷五十二)云: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踽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幹: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骤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王粲长于辞赋;徐幹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幹之《玄  相似文献   

7.
南京图书馆古籍部藏有《读红小识》、《犬窝谈红火《忏玉楼丛书》,均稿本,为吴克歧辑著的红学丛书,另有《仟王楼丛书提要》,亦为吴氏著,稿本。吴克歧,宇轩丞,吁胎人,生活于清末民国时期,写过小说,曾活动于上海。南京一带,现知有关吴氏的情况大致如此。然《忏玉楼丛书》所收书后多有吴氏题识,其中均署名作“忏玉生”,则仟玉生为其号,又署名等处除有针印“吴克歧印”和“轩丞”外,还有铃印“装孙”。“红楼梦里人”等,则嘉孙、红楼梦里人当为其字或别号。吴克歧癌嗜《红楼梦》,所著《犬窝迷话》云:“余作《红楼梦正误》及《…  相似文献   

8.
黄荫普先生,字雨亭,广东番禺人。自幼修学好古,有志蓄书。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时,每课余即往图书馆阅览,并常往琉璃厂买书。及留学英美,目覩见各大图书馆所藏我国古籍甚多,感概至深。回国后遂刻意搜罗典籍。承张元济、陈叔通、李拔可、孙伯恒诸老辈指授,得闻版本之学。先后得粤中藏家徐信符先生等人散出之广东文献。其后搜书之志益坚,虽节衣缩食亦所不计,所得珍贵版本日多。1940年徐信符为其《忆江  相似文献   

9.
陈奂(1786—1863),字倬云,号硕甫,晚号南园老人,苏州长洲人。清代著名经学家,后人推重为清代《毛诗》学三大家之首。所著《诗毛氏传疏》之刊行,自该帙完成之时起,陈奂即多方求援,俾其早日付刊,而陈奂诸友人亦纷纷赞助,代陈奂设法筹措。《诗毛氏传疏》最终得以行世,不仅有陈奂自身之努力,亦颇可见陈奂与诸友朋交游之一斑。《诗毛氏传疏》得名之义在于:"凡《诗》有四,今以‘诗’为建首,而以‘毛氏传’别之,曰《诗毛氏诂训传》。‘诗’是书之名,‘毛氏’为作传人姓,别  相似文献   

10.
作者于三十年前曾刊布有《〈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考》.迄今,该文对有名的宋代笔记《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生平考证的许多结论,至今仍为各种论著与辞书所援引.然而,少作未密,颇有疏误,且当时所见亦狭,与罗大经有关的一些重要事实未能考清,交游活动亦付阙如.本文即为旧文的补订之作.  相似文献   

11.
吴则礼,字子副,富川(今湖北阳新)人,是北宋后期湖北籍诗人、词人,为宰相曾布之婿.少习贤良科,以父荫入仕.《全宋词》小传谓其“晚居江西,号北湖居士”,不确.平生交游甚广.与曾纡、韩驹、唐庚等唱和.有《北湖集》五卷.  相似文献   

12.
茶马古道既是商道,又是政道,还是旧时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通道。就临沧地区而言,凤庆是受茶马古道影响最大的县。可以说,凤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茶马古道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凤庆(旧称顺宁)种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其相关茶事在明代的《滇略》、《徐霞客游记》,清代的《滇行日录》、《滇海虞衡志》上都有记载。虽然大量的茶叶交易兴起距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但凤庆至下关的古驿道却早已有之,可以说茶马古道应该是古驿道的内涵延伸。  相似文献   

13.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日记体鸿篇旅游地理历史巨著.文章以旅游文化融合为着眼点,就《徐霞客游记》中旅游文化融合的表现形式以及在出境旅游方面给予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徐霞客,明末大旅行家,文学家。崇祯十年(1637)由江西入我省,经茶陵、攸县而衡山(衡东)至南岳、衡阳等地。(详见《徐霞客游记》中《楚游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以下简称《游记》)举凡所经之地,其地名,里程,方位以及名胜记之甚详,与数百年后之今日,无大出入,足征为文严谨。 1982年版《游记》附有今人诸绍唐、刘思源编、刘思源绘精装《附图》一册,供读者参阅其旅游路线,诚一大好事。余久居衡山(现衡东),于《游记》中攸县衡山一段,倍感兴趣,读原文外,又详阅《附图》中《楚游路线图(一)》,发现图中尚有若干可疑之处,或地名方位不确,或线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徐霞客游记》中的野生动物史料档案价值入手,首先详列《游记》视域中的历次虎迹寻踪,进而对徐霞客行叙中的人虎之间的种种冲突进行了分析,最后就自然档案史学如何进一步"发潜德之幽光"的可能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徐复祚(1560—1629以后),字阳初,别号阳初子、洛诵生等,江苏常熟人。南京刑部尚书徐栻之孙。少年时曾随祖父任,游历稍广。祖父没后,家内多有变故,一生亦多曲折,终生未取功名,晚年尤处贫窘。他曾别号破悭道人、休休生、三家村老、忍辱头陀、悭吝道人,可见他处于怎样艰辛的生存环境之中。徐复祚是晚明重要戏曲家与戏曲理论家,著述甚富。尝仿《辍耕录》,作《三家村老委谈》三十六卷以记当代见闻,未及刊行而散佚。清乾隆间郡人王元傅仅从其族孙访得六卷;嘉庆间黄廷鉴又访得稿本残册二卷,汇为八卷,题《花当阁丛谈》,刊于《借月山房汇钞》。近人邓实从中辑得有关戏曲文字,与所辑何氏曲  相似文献   

17.
《徐霞客游记》的作者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别名,明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马镇人。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人,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探险家、文学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不满明末的腐朽统治,毅然放弃任官,以毕生的精力从事艰苦卓绝的科学考察事业,是我国古代罕见的旷世独步的奇人。在旅游考察中,他主要以日记的形式,撰写了我国历史上篇幅最大、最为杰出的游记著作——《徐霞客游记》。钱谦益曾称:"徐霞客千古奇人,游记乃千古奇书。"国际著名科技史权威李约瑟博士赞美他有"惊人"的地理考察能力;我国学术界名流梁启超称他为中国学术史上的创新者;毛泽东曾在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号召大家学习徐霞客的求真考实精神;李先念则在纪念徐霞客诞辰四百周年之际欣然题辞:"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徐霞客游记》有多少版本?各有什么特色?它们是怎样演变的?这是深入研究《徐霞客游记》这部历史名著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点名单 计开:李珍国(南甸都司)、李含兴(系李珍国侄子). 十月二十八日讯 点名单 计开:而通凹、腊都、而排腊、而样双、施奶、陆滥当、而干、尔同巴(即而腊)、而刚干、而腊感、而肝. 十月二十八日讯 具亲供.卸署腾越同知吴启亮今于与亲供事. 实供得:卑职年四十九岁,四川遂宁县人,于同治十二年六月奉宪委署理腾篆.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奉上宪札开:英国派钦差三员,先由印度自缅入滇,并由驻京公使派翻译官马嘉理等来滇,赴缅甸交界迎接.十月十九日据马嘉理到滇呈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咨文、护照.除饬司派文武员弁及沿途州县护送外,饬卑职妥为照料,护送出境.等因.该翻译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腾,二十八日起行.卑职遵即妥为护送去后.至十二月间,民间忽有谣传,谓有洋兵数千,将从缅甸来腾.厅民兵燹之余,风鹤皆惊.一闻此谣,共相疑虑.当有十八乡练首各带从人,来至厅城,在清查局会议一次.其后,各团又在各该本乡齐团一次.缘腾越远在边界,东至永昌一百余里,西至盏西、北至古永均一百一二十里,南至南甸四十余里,皆系山深林密,匪徒出没无常.所以四乡百姓历系编联保甲,举办团练,以防匪徒而保身家,统名之日十八练.兹各乡偶闻洋兵来厅之谣,即于各本乡齐团,亦属该绅民等自卫身家之常,卑职并无札谕调团阻击洋官之事.迨至本年正月,忽闻马翻译复由缅甸来滇,路过边外被戕毙命.比即专足往探,回称:马翻译曾带随从五人来至蛮允,打住一日,复折回迎接洋官,路经户宋河,因野人拦讨过山礼,遂被戕杀.随人及所带什物亦被杀抢.并探得有洋官数员随带从人并缅兵二百名,亦由缅来滇,行至南崩,又被踹回.等语.  相似文献   

19.
<正>《徐霞客游记》自成书以来因其对所游经地区,特别是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地质、水文、动物、植物、居民生活、风土人情、民族分布、土司之间的攻伐征战等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记载之情事的详细记载,成为人们研究明代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社会和地理情况的重要参考史书。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徐霞客游记》一书作者的生平、创作的时代背景,以  相似文献   

20.
《公事日记》记录光绪十三年(1887)三月一曰到六月二十九日山西布政司衙门日常事务之梗概,为考察清末山西布政司衙门日常行政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光绪丙中年日记》记载光绪二十二年(1896)间贵州巡抚嵩昆日常事务,是研究嵩昆生平与交游的必备史料,亦是研究贵州官场的重要资料。《光绪丙午年日记》记述光绪三十二年(1906)元月一日至八月十六日内务府广储司银库员外郎宗芳的交游与日常办公情况,可为研究清代内务府广储司银库提供鲜活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