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的一生极其短暂,他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写过散文、小说、剧本,但主要致力于写诗。他却用自己的一生在追求爱、追求自由、追求美,并创造出了许多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让人过目难忘的诗歌。徐志摩共留下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相似文献   

2.
(一)导入新课 走近文本 1.导入新课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钟情诗神缪斯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义这样悄悄地走了。被胡适称为“情圣”和“诗圣”的诗人徐志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节课让我们和忐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追求爱、自由和美的诗意的内心……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是现代作家中“西化”色彩极重的一位,他对西方文明的谙熟和倾心赞美认同是不言而明的,因此,许多人相信,他是一位用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国的方块文字来构筑着自己“爱、自由、美”的单纯信仰的理想化诗人。对西方文化,徐志摩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接受体,同时也是一个积极的影响主体。他的许多艺术作品,深深地打着“中国传统”的烙印,有着明显的“中国性”。我们从《再别康桥》的意象选择中,便可窥见一般。“轻轻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悄悄的)来;/我轻轻的招手(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诗歌开头…  相似文献   

4.
张惠平 《文教资料》2006,(22):70-71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了。诗人徐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徐志摩,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浪漫主义诗人。1896年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商家庭,1916年考入北大,1920年赴英学政治经济学,就读于剑桥大学。1922年辞别剑桥回国,历任北大、清华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1931年11月,诗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康桥是徐志摩赋予剑桥大学的一个诗…  相似文献   

5.
台湾影视艺人伊能静曾在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中扮演诗人徐志摩夫人陆小曼。此文是 她瞻仰徐志摩墓后写下的感言《衣冠冢》,收入由现代出版社近日推出的她的散文集《生死遗言》。当他们在徐志摩的衣冠冢前哭泣相拥时,我的心却陷入了一片冷然,远远地一个人站着,像远古太虚的存在。真奇怪,我当然想过要与真的他相遇,但怎么会是这么多的人?但也就这么一瞬间,我与你的心又再度互通起来。虽然结束这么久了,但我与你的亲近却还是慢慢我明白你爱的形式,在人多里寂寞,在人也只有徐志摩永远的热血热情,让你自被一个人爱着却没有畏这并…  相似文献   

6.
徐志摩是一个才气横溢、交游极广的浪漫主义诗人。《再别康桥》以其独特的魅力把徐志摩的诗歌创作艺术推向了顶峰,同时这部作品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康桥曾寄托着诗人美好的人生理想.对徐志摩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相似文献   

7.
徐志摩是现代作家中“西化”色彩极重的一位,他对西方明的谙熟和倾心赞美认同是不言而明的,因此,许多人相信。他是一位用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国的方块字来构筑着自己“爱、自由、美”的单纯信仰的理想化诗人。  相似文献   

8.
放飞孤独     
喜欢《独坐敬亭山》是有原因的。我爱山爱海,虽不是出世高人,但那种与自然相亲的感觉实在令我每一个毛孔都感到舒畅;我爱读诗词,“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所以,我与“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简直可以说是深情款款了。自己先爱,才能让学生爱。上课了,自然要加一些作料的。“有这么一位诗人,他的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使多少中国人眼泪汪汪;有这么一位诗人,他一生写诗无数,被后人称为诗仙;有这么一位诗人,他酷爱饮酒,斗酒诗百篇。他就是——”“李白。”《静夜思》《望庐山瀑…  相似文献   

9.
赏析     
主持人:今天,我们来赏析一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人首先,我来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及其文章的写作背景。徐志摩是位浪漫、康酒的诗人,生于1896年,逝于1931年,浙江砂石人,曾留学欧美。1922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是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诗人,也是新诗中很有影响的诗人之一。著有《志摩文诗》、《猛虎集人《云游》等诗集二十三部。他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时,是皇家书院的特别生,而且作者把剑桥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到最后毕业时,为了表达自己对这里的依恋之情,写了一篇《离别康桥》。1928年,当作者出国讲学…  相似文献   

10.
桑玲 《教师博览》2005,(11):46-47
四年级的语课上.我们学习课《加了一句话》。课的大意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在街边乞讨.她前面的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结果没有一个人给她钱。一位诗人经过那里.在木牌上给她加了一句话.变成了“春天来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晚上,诗人再次经过那里.看见许多人都停下来:给了这位老妇人很多钱……  相似文献   

11.
司有雪 《山东教育》2002,(26):28-28
现代著名诗人兼学者朱自清先生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他是在徐志摩还没有逝世前就这么说的。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徐志摩对新诗的发展,确实做出过比较突出的贡献。从徐的全部诗歌创作看,他的诗是以浪漫主义为特点的。而真正构成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和独到贡献的,是他的一部分抒情诗,用诗人自己的话说,就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这类诗可以说代表了徐诗的主体。徐志摩是个主张以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最能表现诗人性灵的诗,大概要算《再别康桥》了。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三美”主张———新诗…  相似文献   

12.
在已经逝去的二十世纪,历史的转折形成了中国文学的断裂,旧文明整体框架的崩塌和新文艺思潮的吸收建设,为每个文学大师提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文化背景。在这个背景中,每个文学大师都是典型的文化复合体。徐志摩始终置身于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徐志摩是一个多种文化冲撞而融合的“人”。在骆寒超教授的《论现代吴越诗人的文化基因及创作格局》一文中,已经将徐志摩置于吴越文化环境中进行考察,徐志摩身上的地域文化色彩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徐志摩与故乡心灵的联接应该进入我们考察研究的范围。本文尝试着进入他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寻求他对故乡丝丝缕缕的感情痕迹。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大话是: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事情做.”这是徐志摩在一九二六年《晨报·诗刊》创刊时说的话.徐志摩一生在诗艺探索上是个有心人,在创作中不断地创格、创新,追求诗美.在新月诗派形成之初,他与闻一多等人为在中国建立一种“创格的新诗”孜孜不倦,不遗余力.徐志摩和闻一多对新诗有许多一致的见解.闻一多认为作诗是出于诗人的“至性至情”;徐志摩也认为诗是诗人“个性的表现”,感情的升华,来不得一点儿虚假.闻一多提倡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徐志摩则认为“新格式与新音节”是创造诗的形式美的要点,并认为诗“与音乐与美术是同等性质的”.当闻一多的格律说在诗坛上开始出现形式主义的  相似文献   

14.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的生命步履匆忙而短暂,他 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 1931年因飞机失事匆忙中离开了这个让他既爱又恨的世界,灵魂飞升入他心驰神往的理想天堂。   徐志摩是现代文学史上很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人生,他的感情故事,和他的诗同样让人永难忘怀。他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和理想主义思想情调,影响了几代人。作为新月派的掌门人,对诗歌尤其是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胡适之先生在《追忆志摩》中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在里面只…  相似文献   

15.
康桥是一个让徐志摩魂牵梦绕的地方。《康桥西野暮色》《康桥再会罢》和《再别康桥》构成了徐志摩的康桥系列,“康桥情结”贯穿于徐志摩一生诗文之中。其中,流传最广,最为人称颂的,便是《再别康桥》。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回到康桥,故地重游。11月6日,  相似文献   

16.
粱宾宾 《留学生》2014,(3):40-41
中国“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那首诗歌《再别康桥》,让许多中国人认识了英国剑桥大学和那里的康桥。然而那并不简单地是诗人抒发浪漫情怀的所在,而真正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大学城。  相似文献   

17.
自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问世以来,人们对诗歌的探讨向来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诗歌运用了一系列典雅柔美、极富传统化内涵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眷念和痴情的“美、爱与理想”的珍视和告别。剖析这些意象在化传统中的象征意义,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更深刻的层面来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相似文献   

18.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洗练,想象丰富,比喻新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集中体现了他作为“新月派”的灵魂诗人所倡导的新诗的唯美原则,即“意境美,绘画美,音乐美”。  相似文献   

19.
理性地说,徐志摩在其诗《再别康桥》中作别的是母校一康桥,然而,诗中几次作别的却是"西天的云彩"。这是为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诗人徐志摩的心里是最清楚不过的。那么,让我们走进诗中,走进诗人的心里,去探究一下诗人的用语意图。一、西天的云彩,意境开阔,激人想象。这里的"西天"既可实指西方,西边的天际,暗指位于英  相似文献   

20.
遥寄徐志摩     
徐志摩,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当我刚跨人“无限之生”的第一条界限——生的时候,你却早已挥挥衣袖,越过那另一条界限,结束了你那短短的三十六载年华。感谢上苍,在偶然的一天让我拜读了你的美文。“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面对如此沉甸甸的感情注脚,我竟第一次由衷地感到了内心的激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