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胜自我     
读完《读者》2000年第一期《决斗》这篇文章后,我沉思了许久。作者鲜明犀利的观点,精彩有力的话语让我深深折服。我仿佛感受到“决斗”字后燃烧着的熊熊的火,感受到作者的激情,甚至触摸到“决斗”之魂。“决斗”有很多种,有欧洲古典式的生死决斗;有战场上,刀光血影的格斗;有竞技比赛中两方的激烈较量;有生意场上勾心斗角的算计,这些都只是自己跟别人的决斗。而作者认为“自己跟自己,两个‘我’之间的争斗和较量是最主要的。”自己跟自己较量大多是精神上的决斗,它看上去并不轰轰烈烈,甚至是冷冷清清的,但一个优质的生命就该这样趋于完善。这…  相似文献   

2.
眼睛     
“春天是什么颜色?” “春天是绿色的。” “绿色是一种什么东西?” “绿色是生命!” 在我的生命中有两种颜色,除了黑,便是父亲常跟我提到的绿。父亲说:“你听,春天来了,出去走走吧!去‘听’春天!” 我走着,走在人群里,没有人注视我。我用我的听觉感受到光  相似文献   

3.
一个春暖花开的星期天,难得有这样的好兴致,柯克大侦探挽着儿子柯可的臂膀来到公园。柯可虽然都已长成了个半大小伙,还是脱不了孩子气,一进公园大门,就拉着大侦探朝动物园里跑。不料,两人差点被一个慌慌张张从动物园里急奔出来的年轻人撞倒。柯克责备那个人说:“你怎么这样莽撞?”抬头一看,只见那人喘着粗气,神色慌张,便问道:“出了什么事吗?”“那边有……有个人倒在动物园里,我正要去报案。”“在哪儿?”柯克来不及细问,连忙拉上柯可,跟随年轻人朝出事地点跑去。果然,一个身穿咖啡色西装的中年人倒在血泊之中。柯克仔细验看了一下,说:“他…  相似文献   

4.
不少孩子来信说:“孙老师,我感到很孤独,怎么办啊?”其实,孙老师倒觉得,正值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体验到孤独并不可怕,这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但是如果你最终不能从孤独中走出来,总是一味地回避社会,最后便可能把自己隔绝起来,得不到成长中所需要信息和情感支持,并为此而感到深深的苦恼和绝望。要想摆脱孤独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是自己积极主动去接近他人。另一方面是通过改变自我,使别人愿意接近自己。积极主动地接近他人的最好方法,便是关心、帮助别人。当你看到周围的同学有为难之处的时候,如果能主动伸出手去帮他一把,很可能…  相似文献   

5.
生命与爱     
虽然预知死期是我喜欢的一种生命结束的方式,可是我仍然拒绝死亡。在这世上有三个与我个人死亡牢牢相连的生命,那便是父亲、母亲,还有荷西,如果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在世上还活着一日,我便不可以死,连神也不能将我拿去,因为我不肯,而神也明白……失去荷西后的一个深夜里,我与父母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任重而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最有价值的就是生命,对人的尊重,对宇宙的敬畏,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生命具有不可重复性。一位日本教育家说,我们要培养“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生命教育。不仅日本,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已认识到在科技迅猛发达的社会里,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一、什么是生命教育什么是生命教育?掌握其内涵是非常关键的,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有二。一是教育“生命”———教育青少年能尊重生命,即能善待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又能关爱他人生命,尊重他人。二是“生命教育”———具有生…  相似文献   

7.
校园里,总会有这样美丽的错误—————题记Boy的话:天下哪有这样小肚鸡肠的女生?不就是那天对着穿裙子的你叫了声“小牛腿”吗?一句玩笑话,至于气得掉头就走吗?明明自己腿粗还不承认,还让我在后面追了那么久,颜面尽失啊!你生日那天,送了份礼物向你赔罪,谁知,你拆开包装,便把那只可爱的玩具松鼠塞回我手上,冷冷地说:“你以为每个女生都和她一样喜欢老鼠啊?”天啊,喜欢松鼠的人是我,和她有什么关系?我以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你也不会讨厌,哪里想到你这么大反应?更要命的是你连松鼠和老鼠也分不清。简直无理取闹!朋友都劝我好男不跟女斗,便给你…  相似文献   

8.
这三年     
<正>我生来便住在这幽暗的“囚牢”里,日复一日地过着无趣的生活,我呐喊,亦彷徨,或许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释放。跟我同住者,显得惬意极了,每日吃饱了便是睡,睡醒后活动活动筋骨,再去吃饭。我不愿如此,所幸,我生活的地方,墙壁上有个小窗,向窗外张望,看看风景,是我唯一消遣时间的方式。我喜欢在午后坐在窗前,沐浴着和煦的阳光,闲看云卷云舒;我喜欢看桃花在清风中摇曳,自在地细嗅花香、静听鸟鸣;我也喜欢在薄暮时分,看满天霞光,众鸟归林。时光飞逝,流年似水,就这样,时间过去了两年半。  相似文献   

9.
郝奇志 《家长》2009,(4):12-13
记得在女儿三四岁时,她自己在卫生间洗澡,很长时间才出来,而且是连续两天都这样,直到第三天晚上我自己洗澡时这谜底才揭开。当我用热水把头发淋湿,打开洗发液瓶准备洗头时,发现从那瓶子里倒出来的全是水!这可是我托别人刚买来的安利洗发液,一瓶要七十多元,这个价格就是放在现在也不便宜,何况是1997年那会儿呢!更可气的是,这瓶洗发液我刚使用过一次便成了这样,不用说,一定是女儿干的。这下子我可明白了,为什么这两天她洗澡用了那么长的时间,而我每次进去时,她全身到处都是肥皂泡。这可真是既让我生气又让我心疼,于是我便暗下决心要好好治治这个“小败家子儿”。  相似文献   

10.
“叮(口当)、叮(口当)”,岩石后面传来一种仿佛是弹奏七弦琴的声音,我好奇地绕过岩石,看见后面石缝里挤出的泉水,正一点一点地往下滴,发出悦耳的乐声。下面是一汪清泉。石壁上刻着三个大写“生命泉”。一股股的细流在石缝中缓缓地,曲曲折折地向前延伸,它虽然这样纤细,这样柔弱,但却永远不会干涸,因为,它是生命的泉水。我想,人生不也同这“生命泉”一样么?人生好比浩瀚的长河,这细细的流水就象是生命的时间。时间,既象这水滴一样唾手可得,但又象这山间的轻风,流云般,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  相似文献   

11.
一位朋友跟我讲:“您说一切成就都始于健康心理,这话对吗?”据报载,浙江省有个9岁男孩徐×,北京有个13岁女孩袁×,这两个学生虽然都是连年的三好学生,但是却由于心理素质的脆弱,一个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个自杀未遂而成了植物人!  相似文献   

12.
一捧黑莓     
我们家两年前才在纽约落脚。几经周折我总算谋到一份薪酬略丰的差事,辛苦倒在其次,只是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需要长期频繁地出差。儿子已经两岁多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刚被抱出产房时的模样———浑身通红、一脸皱纹。至于后来他怎样从襁褓中下到地上,会走会跑,怎样会叫“爸爸”,这些我就懵懵懂懂的了。儿子最爱玩捉迷藏,可每次出差回到家,我都像儿子玩具柜里那个散了架的“变形金刚”一样,再也提不起精神。虽说跟儿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可每次只要见我拎着个旅行箱出门,他便会哭天抢地。于是我总是在临出门的时候跟儿子玩捉迷藏,在我驱车“仓…  相似文献   

13.
从小我就天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大人。做大人多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玩到什么时候就玩到什么时候,想不睡觉就不睡觉,还有一个原因最重要了———当大人不会犯错误,这样就不会挨骂挨打了。小时候,妈妈为了哄我喝下鱼肝油,就告诉我说:喝了鱼肝油能很快长大,长得跟妈妈一样高。真的?太棒了!我信以为真,虽然鱼肝油的味道让我反胃,但每天晚上一吃完饭,我还是激动万分地向妈妈讨着要鱼肝油喝。那些天,我总觉得自己比所有的小朋友都高,甚至比妈妈还高,几乎跟爸爸差不多了。为了验证自己的高度,一天趁家中无人,我便“溜”进爸爸妈妈的卧室,…  相似文献   

14.
每一片烦恼的影子里,都会站着一个他人。追根溯源,你烦的是这个人,恼的是与之有关的事。最顽固的烦恼是,后来,这个人也遁去了,没了踪影,却还要跟自己过不去,缠斗个不休。这样的烦恼最是无药可治。这时候,不妨分解出另一个自己来,嘲笑一番,辱骂一番,与心生魔障的这个自己决裂。有些烦恼,需要我们痛快淋漓地决斗一次,完败另一个自己。  相似文献   

15.
时光易逝,似水流年.在我慢慢成长的日子里,有两个人额上的皱纹在增加.发间的银丝在出现……这便是我们的爸爸妈妈. 他们逝去的青春究竟被谁拿去?恐怕这个问题谁也答不上来.我只知道我长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壮,而他们却在一天一天消瘦;我在一天天长大,而他们却一天比一天衰老;我在一天一天自立,而他们却越来越"依恋"我.他们把自己的青春注入了我的身体里,我长大一分,他们的生命便失去一分.  相似文献   

16.
母爱如根     
梁丽 《中国德育》2013,(20):78-79
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里这样写道:“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这句话引起我很多的联想。有时自己仿佛也像瓶子里的插花,虽也在迅速地成长着,但总有一种没有根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午饭后,我看见盥洗室水槽里有许多被倒掉的菜。心想:这是哪个孩子不爱惜菜肴,我要好好教育他。于是我来到活动室,问:“水槽里的菜是谁倒的?”几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佳佳!”“这样做对不对?”孩子们仍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对!”我轻轻走到佳佳身边说:“佳佳,下次可不能再把菜倒掉了!”佳佳点点头。过了几天,我又发现水槽里有被倒掉的菜,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决定针对倒菜的事展开一次讨论。当我把水槽里的菜拿到了幼儿面前时,活动室里顿时沸腾了。“谁把菜都倒掉了?”我便趁势引导幼儿猜想倒菜的主要原因。“不喜欢吃。”“不想吃。”“吃…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摇篮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与生命的摇篮。“那哪里才是我个人的生命摇篮呢?”我常常陷入这样的痴想境界。放假,同学们都会兴高采烈地飞回自己温暖的家。我却不知道哪里才是我的归宿,哪里才是我生命的摇篮。虽然,那些亲朋好友对我像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亲姐妹一样,但我心里总是不踏实。从小,爸爸妈妈就离开了我,把我托付给外婆抚养。记得在炎炎夏日里,闷得叫人透不过气来,大地就像衰败的老人,紧锁眉头,铁青着脸。树上的知了不停地为自己这悲惨的命运而叫屈、呻吟。我热得抱头大哭。外婆看到电风扇抵挡不了酷暑,急得真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  相似文献   

19.
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该先有一桶水。不错,现在的教师身上都有几桶“水”。但是,我们更要进一步考虑怎样才可以把这杯“水”,甚至把这桶“水”全都送给学生,并让他喝下去,变成自己的水呢?一、循循善诱,为学生倒上一杯水我曾接手一个新班,面对没有一点英语基础的学生,他们只会跟我说中文。学生Tom跟我打招呼:“老师好。”我会指着自己说:“I‘m M iss Y ang.”并对他说:“H ello,Tom.“下次他就会说:“H ello,M iss Yang.”遇到语文、数学老师,他们也会用英语问好。进入课室时学生会有礼貌地说:“报告!”这时我会走到门口,跟他们一样行队礼,说:“M ay Icom e in,please?”下次,学生也会这样说了。有一次,有个学生说:“M ayI com e in,please?”我突然想起一个chant,就说:“One two threefour,com e in please and shut thedoor.”没想到记忆力不错的学生把它记心里了,下次就用上了。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学生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了。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喝下水在讲到Air这一课时,我做了一个小实...  相似文献   

20.
五月的春风,吹进了我们的校园,吹进了我们的心灵,我轻轻地翻开课本,第十六课《匆匆》两个醒目的字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便情不自禁地阅读起来。当我读到“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句话时,我深深地感触时间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已经流失了。作者想挽留时间,但时间却悄悄地溜走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啊!我用笔写了这样一句话:“我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读完这篇课文我深受感动,我知道了时间的宝贵,“莫等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