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押"和"五花判事"是同一制度的不同称呼,"六押"是唐人对中书舍人"参议表章"实施形式上的形象概括;而"五花判事"则是宋人对唐朝中书舍人"参议表章"署名字体上的形象概括。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早在唐太宗贞观三年前,中书舍人就已获得"参议表章"的职掌.李蓉、刘后滨二先生认为,唐初中书舍人职掌的重心是"侍奉进奏",而"参议表章"则是在唐高宗、武则天以后逐渐取得的.实际上,由于材料不足,目前我们还无法准确界定唐代中书舍人"参议表章"的起始年代.  相似文献   

3.
要笑到最后,成为真正的赢家,必须将宝押在增强服务的针对性上,押在鲜明的个性上。今年春节,短信拜年独成风景。短信拜年以其独有的方便、快捷和高成功率、大覆盖面,为手机和小灵通用户所喜爱,几年时间占据主流位置,使用的数量和范围大大超过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在短时间内创造着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了唐代,由于经济上获得了高度发展,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进一步加强,国家机构的设置和各项工作制度更趋完善,治理国家的效能也大为提高,实行的“三省制度”和“五花判事”便是一例. 唐代的中央机关,设有省、台、寺、监、卫等机构.其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辖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为辅佐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有个术语叫“路径依赖”.即走惯了一条路就很容易再走这条路。说白了就是跑顺腿的路不用琢磨也能走到底儿。走路可以信马游缰.做舆论监督就不能不琢磨琢磨。一方面,舆情政治生态复杂多变;另一方面,传播从来都是在政治的“关怀”下成长的,政治控制对舆论监督的实践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舆论监督是读的看点、报纸的亮点和把关人的难点,要我看,难就难在上述两方面。怎么办?都市报的开拓《华西都市报》就曾把长期以来舆论监督的潜规则形象地概括为六个字,叫“打苍蝇抓生活”。  相似文献   

6.
“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汤姆森基金会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中的这段论述,对标题的重要性作了精辟而形象的描述。而真正要达到“精彩的标题”,感染力因素无疑能为这份“精彩”抹上重重的一笔。现实生活告诉我们,标题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不可能只是纯客观的简单再现,字里行间不可避免要熔铸着作者对人物、事件、现实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清人袁枚说:“…  相似文献   

7.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第六频率——乡村频率于2003年10月1日开播.全天播音19.5小时。结合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两会”精神,总结半年来的对农广播实践,我们初步认识到,办好对农节目,应该用三种视角看待“三农”,概括地来说就是:高瞻远瞩看待农村.近距离审视农业,零距离贴近农民。  相似文献   

8.
标题,是对文章最有价值的内容的浓缩、概括和提炼。在报纸这个巨大的信息源中,读者对新闻的选择过程,首先是通过对一个个标题的浏览来实现的。因此,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面孔”,是文章的“眼睛”,只有“面孔”诱人,“眼睛”传神,才能留住读者。一个好的消息标题不仅要符合新闻  相似文献   

9.
蔡赴朝 《中国广播》2014,(5):101-101
2013年的广电“新政”可以概括为合并、调控、扶持、节俭、停播、过顶六个关键词,对其回顾、梳理可以管窥广电行业走向。  相似文献   

10.
胡珊珊  张颖  刘妍 《大观周刊》2011,(31):49-49
海明威在其作品《老人与海》中塑造了圣地亚哥及大马林鱼的形象。老人圣地亚哥--勇敢、自信、自尊,永不屈服的性格特征,是海明威式“硬汉”形象的概括和升华。大马林鱼的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笔者从此角度出发,分析了作品中的性格特征,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段勃 《新闻知识》2006,(4):57-59
具备新闻敏感是对一个新闻记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形象地将新闻敏感称作新闻记的“新闻鼻”,但是对于电视记来说,他不但要有一个灵敏的“新闻鼻”,还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  相似文献   

12.
件是归档件整理的基本单位,即自然件。事由是指一件具体的事,一个具体的问题,一段有紧密联系的工作过程,是问题之下的小概念。一个问题可能有若干个事由,一个事由也许由多个件组成。  相似文献   

13.
"皇马"报道媒体失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永利 《青年记者》2003,(10):10-11
2003年夏,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队访华成为“非典”后又一重大的“媒介事件”,国内各家媒体“蜂拥而上”,纷纷开辟专栏、专版以至专刊加强报道声势力度。通过媒体集中聚焦的“议程设置”作用,皇马访华一时间成为球迷欢乐的节日。在此次新闻大战中,媒体为了市场化炒作需要,有意渲染球迷的疯狂行为,记者表现也缺乏职业素养。媒体不经意间“塑造”了“扭曲”“变形”的中国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向世界传播着非理性的中国国家形象。教训深刻! 球迷形象——从疯狂到崇洋媚外  相似文献   

14.
“民族性”(或日“国民性”)是什么?一个民族能否被概括出若干“性”来?如果能的话,这样的概括在多大程度上是客观的、而非本质主义的?如果存在“民族性”的话,造成它们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人的“民族性”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张森 《记者摇篮》2009,(5):34-34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它是新闻的题目、新闻的“眼睛”。好的新闻标题犹如画龙点睛,能够深刻地揭示报道的思想意义,简沽地概括报道的内容和要点,有效地吸引读者的视线,使读者对全篇新闻产生注意力和读完全篇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沈琳娜 《新闻世界》2014,(7):328-329
公益传播作为一个传播研究热点,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媒体的公益传播。本文对《楚天都市报》成功树立的"信义兄弟"形象以及对社会信义之风的讨论做出一些概括和归纳,试图从中找出其传播的模式,以期为媒体的公益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郭杰 《青年记者》2005,(7):43-44
这几年,汉语中出现了不少新名词,概括得非常好,“弱势群体”就是一个。谁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当然是农民。而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由于与城市的近距离接触,他们的弱势又被成倍放大。  相似文献   

18.
王平  刘皓 《新闻世界》2010,(2):27-28
专题报道可以实现报纸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的集中展示,展示过程实为一个信息的筛选、梳理与整合的过程,即“洗菜”的过程。本文以安徽日报中博会特刊中的六省报道为例,说明在信息激增的今天,“洗菜论”是如何在中博会专题报道中发挥作用,将六省的信息做成“精品菜”与“特色菜”。  相似文献   

19.
郑英 《新闻传播》2014,(2):63+65
感动别人的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形象结果",是让新闻鲜活生动起来的活力因子。瞄准新闻中的"概念结果"来借用形象,是新闻"形象结果"的构成原则。一个好的记者要想写出出彩感人的新闻佳作,就必须在提炼"形象结果"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概括”是新闻写作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是驾驭新闻语言必不可少的表现方法。一般有两种基本方法:“抽象概括”与“形象概括”。所谓“抽象概括”就是:抽象事实,概括本质。在语言表现上,抽象概括的内容理性色彩浓。比如,雷锋的事迹丰富多采,雷锋的精神丰厚深刻,周恩来总理则把雷锋精神和时代特色概括为四句话。所谓“形象概括”就是:借助形象,概括本质。在语言表现上,形象概括的语言出形象,感性色彩浓。比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