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HSPA 1A)+ 190G>C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指标的关系.方法:试验对象为4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其中男生300名,女生100名,均为汉族.受试者以95%~105%个体通气无氧阈(VT)进行每周3次,每次5000m,为期18天的长跑训练.测定训练前后摄氧量绝对值(VO2)、摄氧量相对值(rVO2)、通气无氧阈(VT)和每分钟通气量(VE),并进行跑节省化试验.采用ABI7900HT的Taqman基因分型技术,检测HSP1A1基因+190G>C位点基因型.结果:HSP1A1+190G>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存在关联,随着G等位基因的增加,个体有氧运动能力也在增加;有氧耐力训练前后,不同基因型者VO2max、rVO2max、VT/VO2和VE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氧耐力训练前GG基因型个体RE/HR值显著低于GC和CC基因型者,且随着C基因型的增加,RE/HR值也逐渐增加,趋势检验发现具有剂量效应关系(Rtrend<0.05);有氧耐力训练后不同基因型RE/HR和RENE值以及他们的变化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C基因型的增加,RE/HR和RE/VE值以及他们的变化率也逐渐增加,趋势检验发现具有剂量效应关系(Ptrend<0.05).结论:HSPA1A基因+190G>C位点与有氧耐力训练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存在关联,GG基因型个体具有较高的有氧运动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基因多态性与低氧训练-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后左心室功能训练效果的关联性分析,为预测低氧训练效果,制定个性化低氧训练方案提供分子标记.方法:68名男子大学生运动员接受为期4周HiHiLo训练,使用Doppler超声心动仪测试其训练前、后安静状态和递增负荷运动下的心功能指标.采用PCR-RFLP方法解析受试者IGFBP3基因A-202C、Pro158His位点的多态性,并与训练前、后心功能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结果:A-202C位点多态性与50 W/SV和CO、100 W/SV和CO初始值关联,均为AA基因型高于AC基因型;与150 W/HR、CI的训练效果关联,表现为AA基因型变化显著;Pro158His位点多态性与50W/EF、CO和CI,100W/CO初始值关联,均为AA基因型高于AC基因型,与安静状态/HR、50W/SI、100W/SI的训练效果关联,表现为AC基因型变化显著.结论:IGFBP3基因A-202C位点从基因型和Pro158His位点AC基因型对于4周HiHiLo训练在左心室功能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预测低氧训练效果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ICER基因微小RNA结合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方法选择178名大学新生进行18周的长跑训练,测定训练前后最大摄氧量绝对值(VO2max)、摄氧量相对值(rVO2max);进行跑节省化实验测定12 km/h跑速下的RE各项指标;同时测定训练前后受试者心室结构和功能相关指标。采用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检测DICER基因rs1057035位点多态性。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对rs1057035位点进行功能研究。结果 DICER基因rs1057035多态位点与VO2max、RE、心室结构和功能相关指标的初始值没有关联,但是与VO2max、心室结构和功能相关指标的训练敏感性有关联。长跑训练后,TC+CC基因型受试者VO2max和rVO2max变化量显著高于TT基因型者;TC+CC基因型受试者心室结构指标ESD、IVSS、PWD、LVM和LVMI变化量显著高于TT基因型者;TC+CC基因型受试者心室功能指标SV、EF变化量显著高于TT基因型者,而T变化量则显著低于TT基因型者;经协方差分析,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基因功能研究显示,与rs1057035位点T基因型相比,C基因型显著降低DICER基因的表达活性。结论 DICER基因rs1057035多态位点与研究对象长跑训练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存在着关联,长跑训练后TC+CC基因型者VO2max以及部分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显著高于TT基因型者,该位点多态性可以成为人群训练敏感性的分子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取ACTN3基因C1747T多态位点进行解析,筛选中国举重运动员选材用分子标记.方法:提取94名中国北方汉族优秀举重运动员全血DNA,应用PCR-RFLP方法解析C1747T多态位点,通过X2检验与206名普通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94名中国北方汉族优秀举重运动员的C1747T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分布经f检验符合H-W平衡(X2=2.04;df=2;P0. 05).优秀举重运动员组与普通时照组ACTN3基因C1747T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1,P<0.05),等位基因分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2,P<0. 05),与普通对照组(CC基因型:31%;C等位基因:56%)相比,举重运动员组CC基因型(47%)以及C等位基因(66%)的出现频率较高.结论:我国北方汉族人群ACTN3基因C1747T多态位点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与优秀的力量素质显著相关.可以将ACTN3基因C1747T多态位点的CC基因型作为中国北方汉族举重运动员的选材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选取HIF-1α基因第12外显子上的C1772T单核苷酸多态(SNP/C1772T)解析,并与有氧耐力训练后左心室结构、功能指标进行关联性研究,探讨该多态位点作为预测有氧耐力训练后左心室结构、功能指标适应性改变的分子遗传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对象为102名中国北方士兵.受试者进行18周有氧耐力训练,测试有氧耐力训练前后安静及递增负荷50 W、100 W、150 W下左心室结构、功能等指标,应用PCR-RFLP解析HIF-1α基因SNP/C1772T的基因型,采用关联(Association-Study)研究方法,研究18周有氧耐力训练前后安静及递增负荷左心室结构、功能等指标变化量与HIF-1α基因SNP/C1772T关联性.结果:1)HIF-1α基因SNP/C1772T基因型在士兵中分布频率经卡方检验[x2(df=2)=1.05,P>0.0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2)SNF/C1772T的CC基因型受试者18周有氧耐力训练后安静状态下左心室结构指标,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室舒张未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internal dimension,EDD)、舒张未期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diastolic,PWD)等变化量与CT基因型受试者相比表现出明显改善(P<0.05,P<0.10),其增长率分别为90%,4%,2%;左心室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每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T)变化量也表现为高于CT基因型的趋势(P<0.1);3)SNP/C1772T的03基因型受试者18周有氧耐力训练后,递增负荷实验150 W时CC基因型受试者SVI、心功能指数(cardiac output index,COI)的变化量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SV、每分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的变化量有高于CT型的趋势(P<0.10).结论:HIF-1α基因SNP/C1772T多态性OC基因型可作为预测有氧耐力训练后左心室结构指标LVMI、EDD、PWD和功能指标COI、SVI等敏感性变化的分子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脂肪酶基因LIPC-514C/T多态性与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人群血糖及健康体适能变化运动干预敏感性的关联,探讨LIPC-514C/T位点作为糖代谢异常人群运动敏感性相关分子标记的可能性。方法:招募32名PDM患者,进行12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运动干预。运动干预前、后测试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肌肉重量、内脏脂肪重量、■、握力、纵跳、俯卧撑、坐位体前屈等指标,应用SNP微阵列芯片对唾液LIPC-514C/T位点进行解析,对比运动干预对LIPC-514C/T位点不同基因型PDM患者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1)LIPC-514C/T位点CC型基因频率为37.5%,CT型为50.0%,TT型为12.5%,基因频率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2)运动干预前,LIPC-514 C/T位点不同基因型的PDM人群血糖和健康体适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3)运动干预后,FPG、...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取HIF-1a基因第7内含子上的C958G单核苷酸多态(SNP/C958G)解析,并与有氧耐力训练后生理表型指标进行关联性研究,探讨该多态位点作为预测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分子遗传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对象为102名中国北方士兵.受试者进行18周有氧耐力训练,测试有氧耐力训练前后血红蛋白(Hb)、最大耗氧量(VO2max)及通气无氧阈(VO2 VT)等指标,应用PCR~RFLP解析HIF-1a基因SNP/C958G的基因型,采用关联(Association-Study)研究方法,研究18周有氧耐力训练前Hb、VO2m3ax及VO2 VT等指标变化量与HIF-1a基因SNP/C958G关联性.结果:HIF-1a基因SNP/C958G基因型在士兵中分布频率经卡方检验[X2(df=2)=0.20,P>0.05]符合HaMy-Wcinberg平衡.SNP/C958G的GG基因型受试者18周有氧耐力训练后Hb、VO2 max、VT/VO2分别提高了5%、5%、4%,同时,GG基因型与CC、CG基因型受试者有氧耐力训练后Hb、VO2max、VT/VO2的变化量相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HIF-1a基因SNP/C958G多态性GG基因型可作为预测有氧耐力训后Hb、VO2 Max、VT/VO2敏感性变化的分子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8.
刘海平  胡扬 《体育科学》2007,27(2):38-41,93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基因第7内含子上C958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预测低氧训练效果分子遗传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关联(Association-Study)研究方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实验解析技术,选取41名健康受试者在模拟海拔2500m高度进行4周低氧训练(低氧暴露10h/d,3次80%.VO2max低氧训练/周,共4周),实验前后,分别测试1次最大耗氧量(V.O2max)、血象指标(hematological parameters)、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理指标,观察HIF-1α基因SNP/C958G与4周低氧训练后生理指标变化量的关联性。结果:SNP/C958G与低氧训练效果明显关联。4周低氧训练后,CG基因型受试者的V.O2max和Hb分别增加了180.30±318.08ml/min,6.53±7.80g/L,其提高幅度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RBC和Hct分别提高0.46±0.66×1012/L,0.05±0.05%,其增长幅度有高于CC基因型的趋势(P<0.10),且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生理指标在低氧训练后,CG基因型受试者提高幅度上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从低氧定量负荷实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鄄欤19 NP/C958G的基因型组间未显现出组间差异。结论:SNP/C958G的CG基因型可作为预测低氧训练效果的分子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阻训练结合电刺激增加肌肉力量及含量的相关生物学机制,为抗阻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6名健康男大学生随机分为常规抗阻训练组(CREG,n=8),抗阻训练结合电刺激组(HYBG,n=8),所有受试者均完成10组每组包括10次膝关节屈伸的练习,组间间歇时间为60秒,负荷约为65%IRM。分别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15 min、30 min、60 min、120 min、24 h时取静脉血,测定血浆GH、IGF-1、NE及LA的浓度。结果:与CREG比较,HY-BG受试者血浆GH水平在训练后即刻至60min显著高于CREG(P<0.01,P<0.05,P<0.05,P<0.05);HYBG受试者血乳酸水平从训练后15 min至30 min显著高于CREG(P<0.05,P<0.05);而血浆IGF-1水平与NE水平的变化趋势,HYBG和CREG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抗阻训练结合电刺激对GH和LA的影响比单纯抗阻训练更明显,且不会诱导较强的交感神经活动。这种训练手段提高肌肉力量及含量可能主要是通过提高GH分泌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为测定并分析不同运动能力受试者在动力和静力性运动时肌肉运动疲劳过程中肌电和脑电信号变化特征,将20名受试者分为两组,经常运动组(A组)10名,运动不足组 10名(B组).受试者进行动力性MVC持续肌肉收缩和1/3MVC静力性持续收缩两种运动,同步记录EMG和EEG信号.结果显示,MVC动力性运动时A组受试者平均MVC、RMS、IEMG显著性大于B组,MF则呈下降.随肌肉收缩持续IEMG变化形成一明显的转折点,但1/3MVC静力性运动时肌肉持续收缩时间短于MVC运动时间.不管是动力还是静力运动IEMG拐点与脑电α指数拐点发生在时间上一致.结论:IEMG形成的拐点可能成为肌肉疲劳的参照点.EEG所反映的中枢疲劳与EMG所反映的外周疲劳在生物电学变化上具有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5名山西省男子柔道运动员冬训大负荷训练期血清睾酮(T)、皮质醇(C)、血红蛋白(Hb)、血球压积(HCT)的测试分析表明大负荷训练使男子柔道运动员的T、T/C值显著下降(P<0.05),5名运动员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运动疲劳,C值变化不明显(P>0.05)。柔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的Hb、HCT与其基础值之间没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T、C、T/C及Hb是男子柔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机能评定的有效指标,对防止运动员过度疲劳、及早发现和预防运动员潜在性贫血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究稳定与非稳定下不同负荷对深蹲练习时主要肌群肌肉的刺激效果是否对同一肌肉的刺激效果一致.方法:对河西学院体育学院2013年级25名男生进行不同负重的(30%的最大力量、60%的最大力量)深蹲测试,采用BL-820S科研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对受试者臀部、下肢6块肌肉(臀大肌、臀中肌、股外侧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腓肠肌)进行表面肌电分析,从肌肉活动角度对非稳定和稳定状态抗阻训练的肌肉刺激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稳定条件下以30%RM,深蹲时所有肌肉的值无显著性变化(P>0.05),同样的在稳定条件下以60%RM深蹲时所有肌肉的值也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在非稳定条件下以30%RM深蹲时所有肌肉的值也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在非稳定条件下以60%RM负重深蹲时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腓肠肌、臀中肌、臀大肌等的值出现显著增长(P<0.05),研究结论:非稳定支撑面与稳定支持面可能同样具有提高身体稳定性、增加身体表层肌肉的刺激程度,两者不存在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夏小慧  胡扬  席翼  文立 《体育学刊》2012,(3):125-129
为了研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β)基因区的rs 131758、rs 470117多态位点以及由其组成的单体型与有氧耐力训练前后敏感性指标的变化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其作为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标记的可行性,对102名中国北方汉族青年进行为期18周的有氧耐力训练。采用活动跑台的逐级递增运动负荷方法测定训练前后"跑节省化"(RE)相关指标;采用卧式蹬车的极限下递增定量负荷运动方式测定训练前后不同负荷状态下(安静时、50 W、100 W、150 W、恢复期)的心脏结构指标;由心脏结构指标获得心脏功能相关指标。采用MALDI-TOF MS方法解析受试者基因组DNA rs 131758、rs 470117多态位点基因型。分析训练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与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发现:1)rs 131758位点的AA型与训练后跑节省化时心率(ΔHRRE)的训练敏感性相关联;2)rs131758位点的AA型与训练后心脏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ΔPWS指标的训练敏感性相关联;3)由rs 131758-rs 470117位点组成的单体型AT与训练后安静时每搏输出量指数(ΔSVI)、心动周期(ΔT)、心输出量指数(ΔCOI)的训练敏感性相关联。说明:rs 131758位点的AA型和由rs131758-rs470117位点组成的AT单体型可以作为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对有氧耐力训练敏感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
无氧耐力训练周期中血清睾酮(T)与血清皮质醇(C)比值和个体无氧阈(IAT)发生变化。其变化形式表现为:在训练周期中T/C值和IAT发生变化的时间和程度不同;在训练周期中男游泳运动员与女游泳运动员的T/C值和IAT变化的时间和程度不同。通过对上述不同变化的分析研究,旨在为优秀游泳运动员安排无氧耐力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游泳     
G861.1.G804.2 20013635优秀游泳运动员无氧耐力训练周期中 IAT 和 T/C 值=Changes of IAT and T/C ratio during anaerobicendurance training in elite swimmers[刊,中,A]/李越,俞建忠∥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5(4).-41-43,66表2参10(XH)游泳∥无氧训练∥耐力训练∥优秀运动员∥睾酮∥血清∥皮质醇∥无氧阈无氧耐力训练周期中血清睾酮(T)与血清皮质醇(C)比值和个体无氧阂(IAT)发生变化。其变化形式表现为:在训练周期中 T/C 值和 IAT 发生变化的时间和程度不同:在训练周期中男游泳运动员与女游泳运动员的 T/C 值和 IAT 变化的时间和程度不同。通过对上述不同变化的分析研究,旨在为优秀游泳运动员安排无氧耐力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漓  李燕春  衣龙彦  聂晶  王景玲  胡扬 《体育科学》2012,32(4):41-52,76
目的:拟从EDN1及NOS2A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中筛选出与HiHiLo(高住高练低训)训练效果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帮助制定个性化的低氧训练方案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Association-Study研究方法,测定、分析了72名我国北方地区汉族健康男性青年30天HiHi-Lo训练前后有氧运动能力、心功能变化率与EDN1、NOS2A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HiHiLo训练方案包括每晚10h低氧环境(14.3%~14.8%含氧量)暴露、每周3次30 min75%VO2max强度的低氧运动和日常的体育锻炼。有氧运动能力指标包括递增负荷功率车运动中测定的最大耗氧量、固定负荷血乳酸以及低氧训练中的血氧饱和度,心功能指标包括彩色多普勒测定的安静及三级固定负荷(50 W→100 W→150 W)功率车运动3min后的心脏结构与功能指标。基因多态性选取了EDN1基因外显子SNP/rs5370、rs1800997和3’端rs4714383,NOS2A基因启动子区STR(CCTTT)n和内含子SNP/rs2248814。结果:1)经过30天HiHiLo训练后,EDN1基因SNP/rs1800997的3A/3A基因型人群在安静状态下左心室心肌收缩力提高程度显著优于含4A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人群,SNP/rs4714383的CC基因型人群运动中左心室泵功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含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人群;2)NOS2A基因STR(CCTTT)n上2个等位基因n值之和与VO2max提高率显著正相关,SNP/rs2779249的GT基因型人群固定负荷运动中心脏机能节省化水平提高的程度显著大于GG基因型人群。结论:在我国北方汉族男性人群中,EDN1基因SNP/rs1800997、rs4714383和rs2779249的3A/3A、CC和GT基因型携带者HiHiLo训练后心功能提高效果较好;NOS2A基因STR(CCTTT)n基因座上2个等位基因n值均较大的基因型携带者HiHiLo训练后VO2max提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有无抗阻训练经验的男性大学生在四个负荷强度下杠铃深蹲和卧推的最大重复次数差异,将受试者依据有无抗阻训练经验分为两组,测试两组的杠铃卧推和深蹲在95%、85%、75%和65%1RM四个负荷强度下的最大重复次数,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研究结果:(1)有抗阻训练经验组在65%和75%1RM强度下杠铃卧推的最大重复次数明显更多(P<0.05),在85%、75%和65%1RM强度下杠铃深蹲最大重复次数明显更多(P<0.05)。(2)有抗阻训练经验组中,65%1RM的杠铃深蹲的最大重复次数明显多于卧推(P<0.05);无抗阻训练经验组中,85%1RM的卧推次数大于深蹲,65%1RM的深蹲次数大于卧推。研究结论:(1)抗阻训练经验是影响最大重复次数的重要因素。(2)有抗阻训练经验的男性大学生在进行中低强度的杠铃深蹲和卧推训练时可完成更多的次数。(3)相同负荷强度下杠铃深蹲和卧推练习之间的最大重复次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不同形式肌肉收缩时肌电参数变化特征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探讨动力性与静力性肌肉收缩时EMG各参数的变化特征及疲劳时各指标的差异,比较不同项目运动员肌肉收缩特征对EMG参数的影响及与该项目的关系。研究方法:27名受试者分为两组,第一组为赛艇运动员(组一),第二组为田径爆发性力量项目(跳跃、短跑)专选运动员(组二)。受试者以2/3Mvc做静力性持续等长收缩,动力性持续肌肉收缩则采用本人的MVC,同时记录EMG信号,分析IEMG、E/T值和MF。研究结果:持续静力性肌肉收缩时,随疲劳的发展赛艇运动员与田径运动员IEMG、E/T值均显著升高。但赛艇运动员从运动开始至80%时段一直保持平稳,此后迅速上升。静力性收缩时两组运动员随疲劳发展MF从高频向低频转移,但田径运动员频率下降速率要快于赛艇运动员。结论:赛艇运动训练促使大脑皮层动员运动单位工作更具有时间耐久性。快速、爆发式运动使疲劳时大脑皮层兴奋性下降更快,肌肉更易于疲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eNOS基因的G894T和4B/4A位点多态性与急性高山病(AMS)的发生及其低氧运动习服效果的关系.方法:阶段1:在模拟海拔4800 m低氧环境中,61名北方汉族大学生急性暴露6h,其中,入舱30 min后以恒定负荷蹬车20 min(70 r/min),LLS量表评价AMS.阶段2:恢复1周后,48名受试者在模拟环境下进行3周(2 h/天,4 d/周)渐进式低氧训练,海拔高度分别为2500 m、3500 m和4800 m.恢复1周后,重复阶段1的低氧暴露和运动,LLS量表评价AMS.以PCR-RFLP法检测受试者eNOS基因G894T和4B/4A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阶段1中,49.2%的受试者发生AMS,G894T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携带者的AMS发生率无显著差异,4A基因携带者的AMS发生率显著高于4B携带者.低氧运动前、后,受试者AMS评分的分布频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60.4%的受试者低氧耐受力增强,4A携带者AMS的低氧习服效果更好.结论:间歇性低氧暴露辅以运动对AMS的低氧习服效果显著,4A等位基因是AMS易感性及其低氧习服效果的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20.
G804.7 20032568补充肌酸和抗阻训练促进人体股外侧肌废用性肌肉萎缩恢复的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机制研究=Oralcreatine supplementation and anti-resistancetraining facilitates rehabilitation of musclesdisuse atrophy on histo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刊,中,A]/高淑杰(沈阳体育学院),Beggitte N.B.(哥本哈根大学运动科学院肌肉研究中心)//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1).-36-39图5表3参15(SJ)肌酸//抗阻力训练//肌肉//萎缩//组织化学//生物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