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我们常说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良好的教学情境,然而真要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原以为自己设想好的教学情境会被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所打乱,此时就需要教师冷静地运用教学智慧采处理。郭老师刚上第一节课便遇到了令他尴尬的事——学生当场给他编顺口溜,嘲弄他。面对这种情况,通常有三种解决办法:一是板起脸严肃批评那住“大笑者”.以维护课堂秩序和教师的尊严,二是不理那位“大笑者”.力图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开.将教荤纳入自己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邢芳 《现代教学》2006,(5):22-22
面对“顺口溜风波”,郭老师很好地展现了他的教学机智。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只有拥有冷静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才能迅速判断事情的性质,思考处理的办法,进而安定课堂的秩序,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引导到正常的教学上来。而有没有教学机智是衡量教师成熟与否的标志之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个怪圈:老师不厌其烦,学生索然寡味;老师探幽发微。学生莫名其妙;老师谆谆教诲,学生唯唯喏喏……难怪有一位学生说:“我一个人在家里读《窦娥冤》时哭了,上课听老师讲《窦娥冤》时却睡着了。”究其根源,这是我们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关系.让教学目的蒙  相似文献   

4.
一天午后。 “老师,看我……”老师闻声回头,只 见一女孩拿着菜刀就往自己手腕上放。“扑 腾”一声心跳,老师急忙伸出手去抢刀。“婷 婷,快把刀放下,太危险了。”女孩见状,得 意地说:“不放,不放,除非你同意我这次 不用考语文。”“好,好,这次不考语文,你 快把刀放下。”“这还差不多。”当她的刀离 开手腕时,老师一把抢过刀,对她说:“婷 婷,这样多危险,要是伤到自己怎么办?下 次听话,不可以这样。”她喃喃着说:“不 用考试了,不用考试了……”  相似文献   

5.
汪启喜 《福建教育》2005,(3A):15-15
“谈心本”.顾名思义.学生与教师说悄悄话用。刚开始时.我对学生说:只要你们有话想对老师说.可以课后面谈、打电话.也可以用老师发给你们的“谈心本”(笔记本.一人一本,老师赠送学生的)。汪老师有两个承诺:一、只要是你们“谈心本”上的悄悄话,老师保证,没经过你们的同意决不让第三人知道里面的秘密;  相似文献   

6.
甜品小段     
聪明的学生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讲振动和共鸣,为了让学生理解,老师提问道:“如果我朝鱼塘扔一块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罚款5元!”退学教师:“你刚上半年高中,为什么就要退学呢?”学生:“因为考虑到我现在的学历,已经超过了华罗庚先生,用不着再上学了。”虚字眼有一天,老师给李刚和魏利讲《论语》。当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时,老师解释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悦,高兴;乎,虚字眼。”讲完,老师问道:“你俩听懂了吗?”…  相似文献   

7.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沉默”成了课堂教学中必须打破的状态,于是,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许多老师精心设计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而很少思考让学生“静”下来的策略。在课堂上,许多老师经常发出的教学指令是请同学们“踊跃回答”、“积极讨论”,而很少要求学生在回答和讨论之前静静地“沉思”,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回答、这样讨论。在课后反思时,经常听到老师自责地说“这节课气氛还不够活跃,学生的讨论还不够热烈”,而很少听到老师说这节课留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时间如果再充裕些就更好了。  相似文献   

8.
晨间接待时,孩子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和父母说再见后跑进教室,蔺婷也拉着妈妈的手来了,可她的脸却看不见一点点高兴的样子。蔺婷的妈妈和蔺婷道再见后,向我招了招手,就闪到了门的一边,显然是不想让婷婷看见。我迎过去问:“婷婷今天怎么不高兴?”婷婷妈妈一脸着急的样子对我说:“老师昨天选体操队的孩子,婷婷的个子太高没选上,回家后哭得不肯吃晚饭,我们问她,她也不说,好不容易今天早晨问出来,还不让我跟老师说,孩子听老师的话,你们开导开导她吧。”送走了蔺婷的妈妈,我为自己的粗心而愧疚:园里要举行体操比赛,每班限选2…  相似文献   

9.
一向认为教学水平还不错的我,期中教学调查时,却收到重点班学生(我们是普通高中,学校为分层教学,把成绩相对较好的编在两个班,并非实际意义上的重点班、实验班.)给我的一条建议:“老师,请别高估我们”.理由大概是说,测试时命题较难;讲课(主要是讲题)太快;解题只讲思路,少有具体的过程板书.真没想到,学校寄予厚望、同行羡慕、我引以为荣的这些学生,会提出如此建议,着实吓我一跳.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服饰     
某日,一学生走进教师的办公室,天真而诚恳地对英语老师说:“郭老师,你的穿着太朴素了。你看我们的化学老师,打扮得多精神,即使讲课差点,我们也愿意上她的课,一看见她就来精神,心里就舒服。”郭老师一听,难过极了,心里头是又酸又气,又难堪。自己辛辛苦苦地,每天认真地备课,上课,看作业,也就没有时间每天照照镜子,打扮打扮,注意自己的修饰。自己以为这是一种敬业的牺牲精神,没想到学生却给了这么一个评语,真冤枉啊。可是,学生毕竟还小,说完,还笑眯眯地看着她,不以为过。自然,郭老师不好对学生的童言无忌发作,只能在…  相似文献   

11.
平时我喜欢找学生谈心。面对面的方式,固然很好,但学生还是不太敢说真心话.尤其是关于老师的缺点或不足。这时,我总是鼓励学生:“你大胆说.老师不会计较.老师就喜欢听你们对我的评价.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要是你们的真心话.尽管说!”在我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怂恿”下.学生就会怯怯地说:“最不喜欢的是你喜欢拖堂.我们特烦!”一个人是这样说,三个五个也是这样说:男同学是这个意见,女同学还是这个意见;上届学生这样说,这届学生才开始教.就这样说了!  相似文献   

12.
去年,薛老师接手新分的六(5)班。这个班比他原来带的班“实力”强多了。不少学生上进心强,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一开学,学生雨婷就上交了一本厚厚的“语文暑假作业总动员”。不无自豪地说:“一个暑假,做了语文、数学、英语,厚厚的三本。爸爸说,要考高分就要多做题目。”薛老师爱怜地看着这个乖巧的女孩子,不知是应该表扬还是安慰。  相似文献   

13.
一、激发课堂交往的“情”——转变教师角色 交往的课堂迫切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他的教学魅力就在于他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激发学生交往的欲望,从课前的师生问候就开始实现他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上课伊始,他亲切地问候“孩子们好!”,孩子们礼貌地回应:“老师好!”,他又真诚地说:“孩子们真可爱㈠孩子们又该怎样回应老师呢?他顺势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最想说的话,有的说“老师真可亲!”,有的说“老师真和蔼!”,有的说“老师真好!”等。一声真诚的问候,既拉近了师生距离,激活了学生思维,又拉开了交往的序幕。在教学过程中,于老师也一直以朋友的身份,一再激发学生交往的情绪,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往。他这样引导学生:“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老师成功的范读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时,他马上接着说:“老师读得好的地方,你可以试着学一学。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这种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很自然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场”。  相似文献   

14.
我刚开始教学生汉语拼音时,发现孩子们只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一项任务,对此毫无兴趣,一点也不爱学。于是,我给6个单韵母和23个声母分别起了名字,编了顺口溜,如:一扇小门“n”两扇小门“m”,伞把儿“t”,拐棍儿“f”,像9字的是“g”等。必要时我还边说顺口溜,边出示字母卡,让孩子们跟着说。这样做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孩子活泼、有趣地记住了字形。  相似文献   

15.
许黎剑 《河北教育》2002,(12):12-12
开学初,学校组织学生乘车去科技馆参观航模展,车子开时,我发现车上站着两个人——我和郑老师,而学生们一个个心安理得地坐着,有说有笑。我脑子一转,对旁边的学生说:“你们都坐着,可老师还站着。”几个学生似乎想到了什么,往里挤了挤,不好意思地说:“许老师,您坐这。”我微微一笑,说了“谢谢”就不客气地坐下了。车上唯一站着的还有郑老师,我又对周围的学生说:“你们看,郑老师还站着……”又有几个学生说:“郑老师,您坐。”郑老师笑笑说:“不用了,没几分钟,我站一站吧。”“不,郑老师,”我接上去说,“学生给你让座,…  相似文献   

16.
王卫红 《福建教育》2007,(12):55-55
拜读了李吉林老师《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实录,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李老师除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景美、文美外,还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在理解“欣赏”和”观赏”这两个词时,她采用比较辨析法:先利用图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桂林山水的画面,再回扣课文问学生“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从而引出新词“欣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词义;再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什么词形容”。学生回答“观看”,李老师以“观看桂林山水,也可以 ,  相似文献   

17.
教书与读书     
似乎老师们都已习惯了“教书的”这一称呼。台湾著名学者郭春兴教授曾问一老师:“你是干什么的?”那老师答道:“教物理的。”郭教授纠正道:“你应当说教学生学物理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老师着实在“身体力行”着这样的一种角色:教书者,教授书本知识也。教师们用的书,无非是课本、教参及辅导材料等等。走进英语老师的房间,也许你能看到的就是一些英语教学方面的书,如果还有的话,那就是尘封已久的读大学时的教材了;随意翻翻语文、历史、政治等老师书柜上的书,也许你很难找到一本数、理、化方面的书;反之亦然。我们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为了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其语言表达 能力,使信息及时得到反馈,说错能 及时纠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 知识,打好“说”的底,课堂上就要 加强“说”的训练,即说数学语言和 完整话;说运算方法和运算顺序;说 解题思路;说公式推导过程。 1. 强化说数学语言和完整话的 训练。低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表 达往往不完整,尤其是数学语言,更 难于正确表述。因此在教学时,可以 用完整话语回答问题开始,加强说的 训练。如,在教学“6的认识”时, 手中拿着4支红铅笔和2支蓝铅笔, 问:“老师手中拿着…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在教者指导下读懂文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能读书”,养成该书的习惯。叶圣陶大师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至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学就必须使学生具有“自能读书”的基本功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目能读书”呢?笔者认为:一、要振奋学生阅读的精神和情绪要学生善读,首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思想,而这种探索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  相似文献   

20.
学校举行了主题班会公开课活动,聋部二年级班主任郭艳玲老师的主题班会“你能管住自己吗?”使我特别感兴趣。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我来到郭老师的办公室“取经”.发现一个小男孩在办公室门外徘徊。我问郭老师:“这孩子找你有事吧?”郭老师眼睛里闪烁着喜悦,轻轻地说:“他是来要‘笑脸’的。这些天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能管住自己的情况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