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刘明洋 《青年记者》2006,(19):59-62
美国是世界上的报业大国,但最早的免费报纸却并不是出现在美国,而是出现在瑞典。尽管在2000年之前美国的免费报纸也早已有之,但那时的免费报纸大多是些发行量不大面向社区的小型报,并未形成气候。大报开始运作免费报纸,还是进入到21世纪以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黄卫 《新闻界》2004,(1):20-21
作为一个小政府、大社会、城市稀少、乡村广阔的国家,加拿大拥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社区报体系。要研究社区报纸,加拿大是一个很好的样本。本文拟对加拿大的社区报纸进行一个梳理,以探讨这种报纸形态在今天的生存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黄卫 《传媒观察》2004,(5):37-39
作为一个小政府、大社会,城市稀少、乡村广阔的国家,加拿大拥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社区报体系。要研究社区报纸,加拿大是一个很好的样本。本文拟对加拿大的社区报纸进行一个梳理。以探讨这种报纸形态在今天的生存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廖卫民 《新闻记者》2005,(11):47-49
2005年的一天,在从温哥华到北京的国航班机上.在各种各样供乘客阅读的报刊中,笔者看到了两份在加拿大出版发行的华文报纸,一份是《星岛日报》,一份是《环球华报》。这两家报纸同时出现在国航班机上。似乎有某种象征意味:加拿大的华文报业大战从地面打到了空中。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新闻媒体业的情况,对因特网时代、全球化环境中的世界各国传媒业很有参考价值。加拿大已有60%以上的成人在家里使用因特网,其中48%在家通过宽带上网。同时,在众多的公共图书馆(如多伦多市每个社区都有,全市联网),人们也能免费上网。尽管如此,加拿大的报业仍相当庞大。一、免费报纸统计加拿大有多少报纸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加拿大有许许多多免费报纸。这些报纸有些已连续赠阅了20多年,有些刚刚创办;有些发行量很大,有些则很小,随时都可能出现和消失;有的免费任取,有的可订阅,但要收订费。比如在465万人口(占…  相似文献   

6.
陈峰 《青年记者》2005,(9):68-71
美国报业的格局 美国的报纸是建立在城市和社区的基础上的,没有类似于中国省报那样的州报,在1982年《今日美国》创刊之前也没有形式上的全国性报纸。美国社会城乡差别不大,凡有城镇的地方,必有自己的报纸,且这些报纸独自拥有各自的市场,很少互相重叠,自己覆盖的区域和读层次十分清晰。  相似文献   

7.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第一家以“社区报纸”为旗帜的报社——巷报社于2004年2月6日在长春市成立。《巷报》创刊号也随之于2月8日隆重推出。这标志着在美国、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展了数十年的“社区媒体”,正式亮相内地报业市场。这一事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我国为数众多、竞争日趋惨烈的都市报群体,正在尝试一种新的突围模式。  相似文献   

8.
让新闻与居民的生活越来越近——美国社区报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峥 《新闻实践》2006,(3):55-56
提到美国报纸,人们马上会想到在美国甚至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几份大报。但实际上,美国老百姓平时接触最多的却是他们身边的社区报纸。无论是在繁华喧嚣的国际大都市还是在边远偏僻的小山村,我们都能找到社区报纸的身影。这些社区报是居民之间的纽带,也是连接社区与外部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目前,一家加拿大公司正与美国的全国报纸联合会合作,准备建立一个旧报纸阅览网站,提供多达5亿份旧报纸的资料,通过微缩胶片来阅读旧报纸即将成为历史。据称,在这个名叫“美国绢年史”的网站上可以看到所收藏报纸的每一页内容,其中最早的报纸是门世纪的。预计该工作需要5至1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花费约1亿美元。美在网上建旧报档案馆  相似文献   

10.
刘明洋 《青年记者》2004,(11):59-60
发行量是报纸的生命线。在美国考察它的报纸运作,会强烈地感受到各家报纸对于发行量的关注,以及为保证发行量所采取的相应的诸多措施。近些年,美国报纸总体的发行量有所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受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影响。网络媒体的快速传播以及它所独有的阅读浏览的方便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于是,在报纸发行上如何实现对用户的最大的方便,就成了报纸人士努力去做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1.
美国报纸的日报总量与中国相差不多,报纸从采编到出版的过程,有许多也与中国相同。但是通过了解,也发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特别是关于办报的一些细节,更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2.
美国报纸联合网NNA这样定义社区报:"现在,区分一张报纸是否是社区报的特征是看它是否是为一个特定社区提供信息服务。社区是指一个地域上、政治上、社会上或者是宗教上的共同体,并且这个共同体共有从属感。一些社区报只在网络上存在。任何一家定位为一个特定社区服务的报纸都可以称为社区报。"1本文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来分析社区报如何发展和社区报的互联网思维。  相似文献   

13.
田丰 《青年记者》2005,(8):73-74
NIE,是英Newspaper InEdu-cation的简称,中可译作“报纸参与教育”。报纸参与教育是美国的一些有影响力的报纸为适应目前激烈的竞争所采取的一种媒介经营策略,以培育潜在读。这些报社在办报过程中“紧密结合学校教育,举办讲座,创办刊物,专门报道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供图并茂的知识,并鼓励教师们在课堂上引入报纸教学,以培养学生们的读报兴趣,培育未来的读群,扩大报纸的发行量”。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世界上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报纸种类繁多。在美国,凡是有城镇的地方必有自己的报纸,因而出现了众多中小城市报纸和社区报纸,这些报纸都拥有各自的市场,很少互相重叠,自己覆盖的区域和读者十分清晰,以其贴近读者、服务到位而据有一方市场。比如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州就拥有88家日报,该州最大的报纸《费城问讯报》也不能独霸全州。  相似文献   

15.
陈力丹  王海 《新闻界》2014,(4):66-70
美国西部的同性恋社区报,其内容除了涉及同性恋的特定话题外,其他内容与一般的美国地方报纸没有明显的差异。任何一份同性恋社区报纸,传递给人的第一感觉只有亲切与平和。尽管从报纸的文本层面可以看出,作为亚文化群体的同性恋社区需要与主流文化的沟通和协商,以维护自身权益,消除文化交流的壁垒,但显然,它们总体上不具备跨文化间的交流功能。  相似文献   

16.
2004年8月,《三峡商报》实施了一项颇有创意的人才培养计划——选派青年记者到宜昌市中心城区的街办、社区挂职锻炼。试行一年多来,首批进入社区挂职的18名记者,不仅真心实意地为社区老百姓做了一些工作,融洽了报纸和市民的关系,提升了报纸的市场影响力,同时也快速提升了青年记者的新闻业务工作能力,使《三峡商报》这张市民生活类报纸的新闻更加鲜活、服务更加贴近,信息更加有用,探索了一条报纸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美国老百姓平时接触最多的是他们身边的社区报纸。无论是在繁华喧嚣的国际大都市还是在边远偏僻的小山村,都能找到社区报纸的身影。无论是参照国外社区报发展经验,还是从国内报业竞争环境形势上看,国内发展社区版(报)已到了必须被重视的阶段了。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4,(17):74-80
本文以美国社区报的发展变迁为线索探讨了美国社区新闻思想的流变,选取了不同阶段代表性学者和新闻从业者的社区新闻观进行分析。美国社区新闻思想的大体发展脉络是:早期乡镇报人有办报的思想但没有报道本地新闻的思想;上世纪30年代注重本地社会生活报道成为乡镇报纸共识;自1950年代郊区城镇报和大城市邻里社区报获得大发展,"社区新闻"概念应运而生,社区报纸与社区发展关联起来;1990年代至今,社区新闻思想走向深化,社区报纸的责任意识凸显。  相似文献   

19.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05,(12):75-77
插页广告是由报社代印或由广告商直接提供的活页广告,一般先于报纸印出。插页广告与分类广告一样,在美国区域性报纸的广告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广告客户多为零售商。在报纸发行下滑,广告收入萎缩的今天,美国报纸的插页广告额保持了上升势头。美国报业正将插页广告的个性化服务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印刷包装机械和计算机系统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与之比较,我国报纸的插页广告服务就粗放、粗糙得多了。[编按]  相似文献   

20.
张清 《新闻知识》2006,(2):24-25
在加拿大和美国,报纸的发行量在走下坡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个趋势愈加明显。根据美国报纸协会和加拿大报纸协会提供的2003 年统计资料,两国国民中都是只有一半多一点儿的成年人(54%)在星期一到星期五读报;加拿大人星期六读报的多一点儿,为60%,美国人星期日读报的人多一点儿,为62%。1991年至2001年十年间,加拿大18岁以上每天读报的人减少了12%。减少最多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