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人都有过焦虑或者紧张的经历。当面临意义重大的生活事件时,多数人会不同程度地心跳加速,胸口憋闷,面色潮红,语言不利,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因为兴奋过度而晕倒。在高考考场外翘首期待的家长们的脸上,在产房外坐立不安的准爸爸们的脸上,在等待面试重要职位的求职者的脸上,你都能轻而易举地捕捉到焦虑的神情。  相似文献   

2.
理解野蛮人     
什么?理解野蛮人?你也许会说,这多无聊!我们自己都理解不过来,还去理解野蛮人?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无聊的游戏,理解了野蛮人,我们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按不同种类把记忆分为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和中期记忆几类。童年生活中的一些片断直至最小的细节人们都能记得很清楚;你问自己亲近的人,父母、爷爷和奶奶,他们会对你谈起几十年前的一些趣事;童年时熟记的乘法表永远留在记忆中。这就是长期记忆。你看了一部电影,读了一本书,但是过了很短一段时间,你就会把这部电影、这本书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人家介绍你同某人认识,而你在重新和他见面时,却怎么也记不起他的名字。这是短期记忆。中期记忆是一种特殊的分类,只需要记几分钟的东西就属中期记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多次重复需要记住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知多少     
Q:为什么打哈欠会传染? A:如果你正在打哈欠,请继续,大家不会因此责怪你的。我们知道,打哈欠并不是因为你感到无聊,很可能只是因为你看到其他人呵欠,或者读到一些有关哈欠的文字,甚至只是想到了打哈欠这个词。也许,这是一件好事:我们的祖先在篝火边的哈欠让他们能活得更久。  相似文献   

5.
正大脑中竟然会有一些假记忆。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假记忆?人有多少记忆是假的?假记忆会让嫌疑人承认没犯过的谋杀罪吗?让我们一一来揭开谜底。想象一下,警察突然来到你面前,告知你:当你还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时,曾犯过一次罪。现在,你被逮捕了。警察要求你将事情发生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讲述一遍。但是你否认这件事情,不是因为你不诚实,而是你想不起来在你的人生中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但是,负责调查的警察却拿出厚厚一叠证明文件,这些文件包括了他人的证词,甚至还有你父母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感冒、发烧了,上趟医院,人们觉得很正常。可要是你对别人说,我心情不好,烦,去趟医院,那人家准得瞧瞧你,甚至会瞪你几眼。在当代人的生活中,恐惧、焦虑、烦躁、压抑……好像只能算一种情绪,一种心情,远远比不上生理的病痛引  相似文献   

7.
<正>自2006年以来,社交网络开始成为很多人社交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有没有这样的时候:你感觉无聊和空虚,因而习惯性地拿起手机看看朋友的新动态;或者是这样的时候:你浏览着朋友们在社交圈里发布的各种动态,反而觉得自己很孤单无助?驱动我们拿起手机的动力是孤独感。作为社会性动物,人天生需要归属感。归属感一部分来自令人满意的社会交往,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无法令自己感到满足时,他就会感到孤  相似文献   

8.
正还记得儿时跟同伴一起快乐奔跑的画面吗?还记得小时候你爱不释手的那个玩具吗?还记得童年时邻居阿姨对你的夸奖吗?相信,在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或多或少存留一些美好的片段,我们把它叫做记忆。因为有了记忆,我们的人生多了很多可以回味的美好。记忆是每个正常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我们对它都很熟悉。但最近一个关于记忆存储的最新研究却打  相似文献   

9.
由于焦虑和紧张,很多人都患有或轻或重的失眠症;为了能让自己入睡,有些人为自己特别准备了一张精心挑选的唱片,在睡前为自己播放音乐。但现在似乎不需要唱片了。是失眠症好了吗?不是。是科学家能够依据你的大脑活动时发出的脑波制成你为自己编写的“摇篮曲”,它的催眠效果比你听别人演奏的音乐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信息》2003,(17):46-47
你与史蒂芬·霍金、阿诺德·施瓦辛格或者萨达姆·侯赛因是朋友吗?似乎不太可能。或者任意想出一个人来,如果你想联络到他,应该怎么办?你可以这样做:找一个最有可能和他有联系的亲友,把问候转达给他,然后他也照样去找下一位亲友。那么,一共需要多少个这样的亲友“中转站”,就能找到对方呢?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拼命记忆一些东西,但感到收效甚微的时候,那不妨换一种方法——当一首你非常熟悉的老歌传来当你正在街上购物,或者在小路上散步的时候,突然有一首你非常熟悉的老歌从远处飘来,这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放慢脚步,认认真真地把那首老歌听完,然后立即激动地和同伴畅谈起自己最初听这首歌时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     
正为啥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多数人应该都有过这种体验,理智上明明知道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场景是第一次遇到,但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与人的"提取记忆"出错有关。"提取记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回忆",比如我们考试答题时,脑子里回想书本上的内容就是一个提取记忆的过程。当你认为你见过某物、某人时,其实就是你提取的记忆与现在面对的某物、某人匹配。大多数时,我们提取的记忆是正确  相似文献   

13.
身为现代人,你是否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你是否感到与社会和人打交道成了一种负担?当你为莫名的烦恼、焦虑、恐惧和空虚所苦时,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已成了一个现代文明病的受害者?假如这些蚕食你精神健康的心理痼疾逐渐发展成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它们就不仅仅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问题了。请以积极、负责的  相似文献   

14.
记忆也有形态吗?说出来或许吓你一跳,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记忆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就像思想、感觉一样。原来事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其实记忆是有形状的。这一现象打破了认为记忆无形的传统观念,至少就大脑而言,记忆是有形的,  相似文献   

15.
<正>你是否为记不住单词、历史年号等烦恼?你是否对《最强大脑》《一站到底》里的记忆超人艳羡不已?要想记得多、记得牢,有效率的记忆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为你揭秘最新、最科学的记忆原理,搜罗更有效的记忆方法。也许不久之后,你也可以挑战"最强大脑",成为"记忆达人"!  相似文献   

16.
吴嘉欣 《百科知识》2021,(23):17-19
你也许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节目:表演者在很短的时间内观察并记忆数量庞大的字符或图形,随后在主持人的测试中对答如流.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是否会对表演者那惊人的记忆力感到好奇呢?他们都是记忆天才吗? 事实上,研究者发现,超凡的记忆能力并非只被少数天才所拥有.掌握巧妙的记忆策略,每个人都能成功地在脑海里快速记下一段文章或一串数字.奇象记忆法,就是记忆策略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闫冠男 《百科知识》2013,(10):35-36
近日,在"你有数学恐惧症吗?"这一微博热门话题下,有近万人参与了讨论,其中近8成网友选择了"有,看到数学就头疼"。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你是一个听到要上数学课就感到焦虑的学生吗?你和朋友们一起吃饭时,担心算出每个人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为什么?     
<正>睡觉时眼睛为什么会动?人在睡梦中眼睛会转动,这是为什么呢?研究发现,当人们看到或者是闭上眼睛想象熟悉的人或场景时,内侧颞叶(一个与视觉感知和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神经元会变得活跃。而当我们进入做梦的睡眠阶段时,眼球会快速地转动,内侧颞叶的大脑细胞也会突然活跃。也就是说,眼睛在梦中  相似文献   

19.
我曾多次与你一起,在你的良种基地观察禾苗长势,拍摄资料照片。面对滚滚绿浪,你神态自若,妙语连珠,一对深邃的眼睛射出聪颖的光。然而,每当我提出对你进行采访时,你竟变得局促不安。你把目光转向天边,凝视着蓝天上那一片片随风飘逝的云。噢,朱新华,你是在寻找失去的记忆呢?还是在辨别身后那一串串深深的足迹? 翻开你的人生档案,能够浓缩的是这么几行文字:朱新华,35岁,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还没搞清楚自己的脑子在想些什么时,未来机器人却能轻松"看透"你,简直比你自己都更了解你。读脑绘图像:拷贝记忆不是梦多伦多斯卡伯勒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团队开发出一种读心术,通过扫描你的大脑来展现你脑海中想象的图像。按照实验,这种读心术几乎万无一失。完成这项任务的是一种读心机器人,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人工智能程序,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