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的认识。爱因斯坦的理论中,引力被看作是时空的弯曲,并预言了引力可以弯曲光线,宇宙中存在着黑洞等等。但是一个世纪过去之后,时空的本质却仍是谜团:时空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时空的性质符合广义相对论?微观世界下时空和引力会是怎样?物理学家现在还不知道真正的答案,不过他们似乎找到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2.
在标准的量子理论中,时间是绝对的;而在广义相对论中,时间是动力学的。因此,作为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之结合的量子引力理论自然会导致"时间问题"。本文中,我将抛开量子引力的具体细节,来看看量子引力会给时间概念带来哪些后果。文中仅有的假设就是得到实验支持的量子理论线性结构的普适性,以及广义相对论在经典极限下的正确性。所得出的结论包括:量子引力中根本没有时间概念;时间概念是准经典的和近似的;熵与宇宙尺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齐利 《知识窗》2011,(3):50-51
引力变脸一:一张弯曲的膜 进入20世纪,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进步,出现了对引力的新解释。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对引力的本质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弱作用的真空极化效应,得出的真空极化压力公式能解释牛顿引力定律和广义相对论所能解释的引力现象,并预言引力具有速度效应、温度效应和屏蔽效应以及引力作用下能量不守恒。这些预言在较大范围内得到众多实验结果的支持。从弱电统一理论估算的引力常数在数量级上与观察值相符。若此理论能为本文建议的考证实验所直接证实,则引力就自动地统一到U(1)×SU(2)×SU(3)模型中了,四种相互作用就简单地实现了统一。  相似文献   

5.
广义相对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智力成就。本文基于相关的历史资料,按时间发展线索,试图厘清有关广义相对论历史起源的一些混淆。爱因斯坦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天才的物理直觉是其取胜的关键。没有任何人能撼动爱因斯坦作为广义相对论理论的奠基者地位,但如果没有格罗斯曼在数学方面的引导,诺德斯特勒姆等人在引力理论方面的挑战与竞争,尤其是他与希尔伯特在理论形成的最后冲刺阶段的相互角力,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成还要等待一些时日。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认为引力的速度与光速相同的理论可能是正确的,不过与今年初质疑他的理论相反,这一论断尚待证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斯图尔特·塞缪尔说,今年1月份两位科学家发表的关于引力速度的理论是错误的。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光和引力的速度都是每秒30万公里。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是正确的,不过这个假设只有通过引力波的探测才能得到证实。但密苏里大学的谢尔盖·科佩金和全国射电天文学观测台的爱德华·福马隆特认为还有其它办法。2002年9月8日,木星正好从一个类星体发出的无线电波前面经过。木星的引力使类星体的无线电波发生…  相似文献   

7.
广义相对论认为:一个物体使周围时空发生弯曲,另一物体在弯曲时空中沿最短程路线运动,这是引力的本质。由于行星近日点移动、光的偏折和光红移三个经典相对论引力实验的结果与广义相对论一致。因此目前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认为: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时空是弯曲的。史坦福大学以L.I.Schiff为首的一批物理学家提出一个题目为“用轨道陀螺-引力探测器B检验爱因斯坦”的实验,下面将把它称为GP-B(引力  相似文献   

8.
如果太阳突然消失,地球还会受到太阳的引力吗?在牛顿看来,引力是瞬时的,如果太阳消失,引力立刻消失;但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引力是光速传播的,因此太阳消失,地球还是会有几分钟的时间受到太阳引力的影响。不过这只是理论,没有被证实。最近,中国科学家先后对中国漠河、非洲赞比亚等地的6次日食进行观测,并分析了全球各  相似文献   

9.
青岑 《科技新时代》2004,(1):108-109
1918年,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就像光波是电磁力的载体一样,引力波就是万有引力的载体。例如,太阳和地球之间就是通过引力波传递引力子而实现引力相互作用的。引力波的存在与否是广义相对论的又一个关键性验证。引力波的传播速度为光速。这是电磁力与引力问又一个  相似文献   

10.
《科技广场》2002,(6):38
早在1859年,法国天文爱好者莱卡鲍尔就声称,他看到过比水星更靠近太阳的行星,如果这颗行星真的存在,水星稍微偏离预测轨道的运行就很好解释了。法国著名天文学家、曾经在“笔尖”上发现海王星的勒维叶认为,水星的运行是因为受到第十颗行星引力的作用,并将其命名为“祝融星”。他还计算出它的轨道,并预测了观测“祝融星”的最佳时间为1877年3月22日。观测结果却令所有的人大失所望:谁也没有观测到位于水星以内的行星。后来,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很好地解释了水星的近日点运行,水星位置的飘摇不定再也不需要依赖想像中的…  相似文献   

11.
广义相对论预言引力具有随温度变化的效应。一个与广义相对论等效的真空极化量子引力理论,进一步预言温度变化的速率与温度变化的均匀性会影响引力的大小。且比热愈大的物体引力温度效应愈强。我们用真空天平测量密封在烧瓶中的水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的重量至化,证实了上述预言。水通过微波加热从300°K升温至373°K相对增重(8±1)×10-6(500W微波功率)与(5±1)×10-6(225w微波功率)。从373°K自然降温至323°K相对减重(4±1)×10^-6。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2014,(6):84-84
《爱因斯坦的玩具:探寻宇宙和引力的秘密》是作者在《可畏的对称》成为畅销书之后的又一部科普著作。他从引力开始,从牛顿讲到爱因斯坦,从“老人的玩具”引入作为广义相对论基础的等价原理以及时空弯曲:再由引力进入膨胀的宇宙、物质的产生以及暗物质的存在:然后再次回到引力,讲述引力和量子理论结合的问题,涉及超弦以及膜理论:最后归结到自然的可认识问题。引力是学生学物理时最先接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著名相对论大师霍金(S.W.Hawking)从“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的“高位跌落了下来”(据2月22日《泰晤士报》),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其孕育的大爆炸宇宙学依然火爆。据报道,美国航天局4月20日发射了GP-B(引力探测器)卫星以检验广义相对论。其实,有着两条检验“捷径”,省钱省事也有效得多,但一直备受冷落。其一是追根溯源,从基础理论上进行审查。本栏已刊出多篇挑战广义相对论及其时空观的文章(如见2002年第3期,2000年第9、10期和2001年第8期等),读读它们至少可收“兼听则明”之效。另一“捷径”是考查既有的“验证实验”。教科书称有三(或四)大实验支持广义相对论,但本期上《重新审查广义相对论的“星光偏折”实验》一文,对其中之一的“星光偏折”实验给出了不同的诠释。且不论陈有恒先生的新解释究竟如何,值得注目的一点是10号星的“星光位移D更发生反引力方向的向外偏折”(见下图),这似乎足可论定该实验“验证了”广义相对论之说,是失实的。如何正确对待实验的问题,是实验本身所不能解决的,斯言不虚。看来,当代科学缺乏的不是实验,而是实事求是和理性,或诸如此类。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否完全正确?“引力探测器B”将通过实验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信息》2014,(1):114-114
作者:[美]徐一鸿著张礼译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1—01lSBN:9787502339878所属分类:图书〉科普读物〉数理化《爱因斯坦的玩具:探寻宇宙和引力的秘密》是作者在《可畏的对称》成为畅销书之后的又一部科普著作。他从引力开始,从牛顿讲到爱因斯坦。从”老人的玩具”引入作为广义相对论基础的等价原理以及时空弯曲:再由引力进入膨胀的宇宙、物质的产生以及暗物质的存在:然后再次回到引力,  相似文献   

16.
一个瘦得出奇、全身瘫痪的天才,他的身体无力地蜷缩在轮椅里,思想却在宇宙的最深处飞扬,穿越时间与空间,追寻宇宙的尽头,探索黑洞的隐秘──这就是斯蒂芬·霍金,被称为“当今爱因斯坦”的思想家、物理学家。  霍金是最早用广义相对论推演宇宙演变的科学家之一,他关于“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并将终结于黑洞”的论断已被科学界广泛接受。时间、空间的历史与未来,就是他的研究对象。  在他之前,没有人能解释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霍金以他的研究解释了宇宙如何创生,以及形成行星和星系的物质如何被创造,从而创…  相似文献   

17.
<正>工业革命如何与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联系起来?物理学可以把许多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例如描述引力的广义相对论,能把所有宏观物质联系起来,因为宏观物质都受到相同引力的制约。不过,你可能想不到的是,蒸汽机——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会与宇宙大爆炸、星系的分布、物质与反物质的不对称、希格斯玻色子以及暗物质有关系。而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的则是热力学——一种研究热和温度  相似文献   

18.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很好地解释了地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海洋的潮汐和行星与天体的运动,对于人类理解和解释宇宙中的各种运动现象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万有引力在解释各种运动现象的同时,也给人们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对于人类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由此而引申出的更多的问题和谜团等待人类去探索和解决。而万有引力本身也只是一个表象,它所隐藏的秘密一直激励着后来无数的物理学家去思考和探索,牛顿本人更是穷极后半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希望找到答案,然而他最终还是没有给出人们一个满意的结果。爱因斯坦为了解开这个谜题,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虽然相对论提出后遭到了很多物理学家的反对,但是人们却无法找到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然而当我们在探索微物质的时候,我们发现也许有更好的理论来解释引力,那就是基本物质的撞击压力差。  相似文献   

19.
<正>果壳中的宇宙,它的隐喻是多重的。在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我们的复仇王子有这样一句台词:"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而化用这句"戏言",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将《果壳中的宇宙》推向世人面前。这本书是霍金在继宇宙学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后的又一力作。其主题依旧是宇宙学,涉及广义相对论、量子论、黑洞、暴胀、时间旅行、弦论、超引力等诸多前沿概念。但相较于在世界  相似文献   

20.
爱好天文的人,喜欢凝望星空,看那点点繁星,虽不绚烂夺目,却也璀璨迷人,然而,真实的这些星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这个位置吗?完全不是!甚至可以说它们的本质和现象之间“谬以千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不计其数的星星,它们发出的星光,它们发出的一切,都被引力扭曲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假象,而且假得不得了。我们被“引力透镜”完全欺骗了。引力使光线弯曲引力透镜效应,又称重力透镜效应,这里的透镜不是指光学望远镜的镜头,而是爱因斯坦的“引力透镜”,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现象,依据广义相对论,由于时空在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