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考点剖析 该实验主要考查同学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压强知识深刻理解实验原理的能力。(1)同学们应明白采用可燃物(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O2使压强降低,由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等于瓶中O2的体积,  相似文献   

2.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知识容量大、内涵深刻。现将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归纳如下,以便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这个实验。1.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答:该实验是利用某物质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不是气体,从而使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当集气瓶内外气压相等时,集气瓶内增多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此体积占实验前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的百分数即为空气中氧气体积的百分数。2.燃烧匙内的物质为什么要用红磷?能否用其他可燃物如木炭、硫粉、铝箔、铁…  相似文献   

3.
氧气知识是初中化学应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现将氧气知识考点梳理如下,并对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关氧气的典型考题进行研析. 考点一: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原理及方法:如图1,利用过量的红磷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通过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2)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最终集气瓶内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相似文献   

4.
<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化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来的。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是九年级化学第一个重要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不但要注意装置的密闭性和步骤的先后顺序,而且还要分析引起误差的原因,药品的选择依据和实验的原理等,最后所得的结论是一个大概的数字。该实验的原理是:根据红磷的燃烧,消耗集气瓶里的氧气,使得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相似文献   

5.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是新课标各版本教材中共有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各版本实验装置也类似.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中的实验装置的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里的氧气,在瓶内外形成一定的体积差,从而使密封装置中的压强减小,引起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上升进入集气瓶中(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相似文献   

6.
下图所示的是教科书上介绍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其原理是:足量的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内充分燃烧,使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固态物质,几乎不占瓶内空间,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因为瓶内氧气被消耗,气压小于大气压,烧杯内的水就被压入瓶内,约占1/5体积,而这1/5体积就是集气瓶内原空气中的氧气体积.  相似文献   

7.
一、化学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利用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从而使容器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打开弹簧夹后,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可粗略地认为是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二、实验仪器集气瓶、燃烧匙、烧杯、玻璃导管、胶皮管、弹簧夹.实验药品:红磷、水.三、过程与现象(1)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的水(用于溶解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同时可吸收燃烧产生的热,有利于瓶内降温),并将水面上剩余体积分为五等分.(2)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此环节发生的现象:红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放出热量.(3)红磷熄灭,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此环节观察到的现象: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内,最终水面在大约五分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演示实验,能通过实验形象生动地展示出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多少,但教材中用集气瓶和烧杯作为实验装置(原图可见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27页),笔者认为仍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9.
【实验原理】利用过量的可燃物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据此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0.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一个探究性比较强的实验,尽管实验装置多种多样,但原理大体相同。即,用足量的某种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导致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减小,液体被外界大气压压入容器中,然后根据容器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两道测定氧气含量的探究性中考试题。例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1):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甲生观察到的现象是:①;②。…  相似文献   

11.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实验2-1(图1),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引起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由于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导管中原来没有水而冷却后有残留水,维持红磷燃烧需要的氧气体积分数相对较高、因而无法除尽氧气等原因,导致实验误差太大。另外,  相似文献   

12.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绿色化"改进 教材已有的实验设计有以下不足:其一,实验误差过大,盛燃着磷的燃烧匙从伸人集气瓶到塞子塞紧集气瓶这20-21出瓶外,使集气瓶内空气样品的体积不准确.其二,磷在一处燃烧,产生的白烟不能与周围的空气快速置换位置,从而使燃烧过早熄灭,集气瓶内的氧气难以完全参与反应.  相似文献   

13.
其基本原理是:选择的某种物质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但不与空气中的氮气及其他气体反应;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减小,气体压强减小,根据进入的水的体积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本实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嘏和探究欲,  相似文献   

14.
王晨敏 《化学教与学》2013,(6):93-93,97
一、教学背景及目标分析人教版化学新教材中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  相似文献   

15.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原教材实验在操作、效果等方面的不足,改进了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用家用电磁炉对集气瓶内的铁片加热;点燃铁片上的红磷.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实验易于操作,重现性好和安全环保,实验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相似文献   

16.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实验2-1(如图1),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少,引起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相似文献   

17.
一、基础知识和常规考点 1.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固体,使容器中的压强减小,致使水进入容器中.测定容器中水的体积,就得到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第7页,安排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在读取进入钟罩里水的体积占钟罩内原空气体积的比例时,水槽中的水面与钟罩内的水面是不一致的;人民教育出版杜2001年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5页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3页,以及许许多多的教学参考资料上,又给出了图1所示的装置去代替钟罩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在读取进入广口瓶里水的体积占广口瓶内原空气体积的比例时,烧杯中的水面与广口瓶内的导管口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相似文献   

19.
一、开放型试题 1.条件开放型 例(2005年四川中考题)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的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  相似文献   

20.
王斌 《化学教与学》2013,(1):54+77-54,77
2012年10月份有幸在南京弘光中学观摩了省化学优质课,其中东台实验学校杨老师“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一课中,用“瓶吞鸡蛋”实验引入,即用沾有酒精的棉花点燃后置于集气瓶中,在瓶口放置一只熟鸡蛋,片刻后鸡蛋被吞人瓶中。此化学魔术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一片惊呼,兴趣很浓烈。都想尽快揭开这个奥秘.所以他们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了新知识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