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教育的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随着近年来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也进行了创新。将大思政教育的理念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运用在思政课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摒弃在传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本文的阐述主要是对大思政教育理念进行分析,针对当下思政课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将大思政教育理念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融进高职思政课教育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培育大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分析原因,文章从高校党政领导者、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几方面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话语体系是思政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主要载体,担负着传播理论、培养能力、引领思想、解疑释惑、坚守阵地的职责;思政课教师话语体系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彰显原创性、时代性,活用传统、坚持学理性和普及性原则;要打造以马克思主义为底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具有中国风格、有理有据、千人千面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化生存背景下,数字技术塑造的新颖化、在场化、共情化教学叙事方式和教学互动场域克服了平面叙事式、大水漫灌式、身体缺场式教学活动的困境,为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提供了新视野、新思维和新方法。以数字技术为载体,推动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借助数字技术优势使高校思政课成为生动化、智能化、实景化、互动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吸收转化。同时,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运行过程中还应以主导性与主体性、建设性与批判性的有机统一为基本遵循,从而保障这一教学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慕课作为一种创新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在全球发展迅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如何应对这样的时代变革,有效利用慕课做好思政教学,已经成为思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传统思政课堂的不足,分析引入慕课可能带来的风险,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创新模式,应对慕课给思政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开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广大教育和理论工作者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近期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综述,以推动这一问题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大学拥有其特有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对思政课教学话语提出全新的需求。思政课话语建构应紧紧围绕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牢牢抓住其"突出实践导向""强化问题意识"等核心特征,有效解决思政课话语缺少生活化表达、缺少人文关怀、缺乏学理化论述等现实问题,构建起关照学生、贴近生活、饱含情感、富有学理的思政课话语,实现从政治话语到教学话语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时效性和持久性是当前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必须选择面对的突出问题.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为例,针对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情感认同的作用机制为基础,结合生动鲜活的典型教学案例,从"史论结合,赋予理论以生动性、趣味性,强化学生对政治理论的情感认同;强化师生互动,挖掘诱发共鸣的情感点,激发学生爱国精神和情感认同和采取多样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增强对课程时效性和持久性的情感认同"等三方面探讨了情感认同教育在《纲要》课程中的应用路径,以期能为当前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如何解决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困境,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民办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教学难题。想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做到思想性、学术性和亲和力的统一。首先思政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其次思政课要提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最后要加强思政课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途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符合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特点,有助于推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明确思路、开拓路径、构建机制、打造师资队伍,在加强综合考核的基础上,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1.
社会热点是现实社会的集中反映,并与高校思政课存在着明显的价值共生。但在实践中,高校思政课长期以来以理论说教和文本叙事的方式进行教学,脱离了社会热点,从而不利于思政课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因而在教学中需要渗透社会热点,探索以价值融合、内容融合和方法融合为途径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和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目的,本文提出了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性,如何实现的途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职学生理论社团是民办高职院校中具有政治理论色彩的社团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二者在指导思想、活动主体和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高度契合。学生理论社团是思政课的有效补充;思政课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都离不开理论社团的支持。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利于促进理论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学实效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参考,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关系到青年一代的未来.听障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中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现如今,听障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缺失、政治理论薄弱等现象.再加上我国特殊教育尚未健全,听障大学生思政课堂活跃度偏低,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普遍不高.为此,必须改进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以此提升听...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更高要求。建党百年之际,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提升学生政治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优化思政课的形式与内涵,拓展思政课教育功能。新时代思政课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将“四史”教育与理论结合、与现实贯通、与政治统一,通过增强教师素养,创新教学路径,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四史”、担使命、跟党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内涵及其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时代意义,提出了融入路径,即构建清晰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框架、建设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思政课、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从国情与党情视角审视思政课建设问题、构建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思政”格局等对策,以此推进高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言,为了配合理论教学,实现思政课教育目标,让学生自主参与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提升思想政治素质而设置的教学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同时又具有自我践行性和自我修养性。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必须注意主体性、普遍性,体现养成性、职业性、体验性。思政课实践教学法的具体形式可以采取讲、看、论、走、写等。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强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学生课堂表现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是思政课在线教学评价的基本问题,而在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解决思政课在线评价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思政课在线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充分发挥在线教学的功能,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因此思政教师应明确评价体系的特征和内涵,了解评价体系在构建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构建原则,以此探究出科学合理的思政课在线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9.
英特尔未来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必将使思政课过去理论与实际脱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得以改变。学习和研究因特尔未来教育,并把它有效地应用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对高校的思政课改革和发展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充分发挥开放教育思政课的“关键课程”作用,必须将思政课的四个课堂有机融合起来,即开展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课堂、面授课堂、实践课堂、拓展课堂的融合教学。开放教育思政课“四个课堂融合”教学需要针对成人学生的特点,结合社会现实,其要点是推进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强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融通,加强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充分整合利用系统内外思政课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