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莉敏 《文教资料》2007,(29):40-41
2007年6月12日,76岁的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获第二届布克国际文学奖。阿契贝"开创了现代非洲小说",被公认为现代非洲文学之父。他不仅以其小说的社会意义闻名于世,更以他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蜚声文坛。阿契贝用自己的小说创作展现了非洲的历史与现实,旨在帮助尼日利亚获得世界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荒原蚁丘》中主人公之一萨姆,在主体性缺失的情况下逐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惨结局。本文在后殖民语境下,从主体性缺失的两个表现形式——模仿和腐败来分析萨姆的悲剧,揭示了主体性的缺失才是萨姆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被公认为"非洲现代文学之父",其小说主要关注的是非洲的传统文化及其与殖民时期外来文化的碰撞。《瓦解》作为阿契贝的代表作之一,以主人公奥贡喀沃的一生为线索,向读者展示了灿烂丰富的伊博族文化以及在白人殖民者入侵后氏族生活逐渐没落的场景。在该小说中,阿契贝作为了一个站在非洲的立场上的内部书写者,通过对伊博族独特风俗、宗教信仰等的描写,打破了以往西方作家对非洲的刻板印象,向读者展示了真实的非洲文明。  相似文献   

4.
凌叔华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着力描写女性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但作为一名京派作家,她看到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改变处境的艰难,由于在现实中难以找到女性出路,她将目光回归到了人类的初始阶段——"童年"。  相似文献   

5.
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写于1987年的小说《荒原蚁丘》被称为"其永恒价值超越乔治.奥威尔的不朽著作《1984》"。对话性是这部小说的一个典型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两个方面,文章用巴赫金复调理论中的对话性来解读文本,表明其研究价值:对话是改变被压迫者的生存状况,是构建和平、秩序的和谐世界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荒原蚁丘》是尼日利亚的杰出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留学英国的青年萨姆、克里斯和伊肯的故事,揭示了一些非洲国家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状况:在西方接受民主教育的所谓精英,返回祖国后却依然实行独裁统治。然而在这个沙文主义盛行的国度里,也出现了来自女人们的声音,她们的声音是向男权话语的一种挑战和颠覆,同时也象征着第三世界女性同胞们为自己争取话语权的新发展,新希望。  相似文献   

7.
阿契贝怒斥康拉德是一桩事关非洲文学历史进程的著名公案,可是在中国并未得到充分理解。文章从赵海平分析该事件的文章入手,指出其有只知局外人康拉德、不知局内人阿契贝之病;然后将批评的视角调整至非洲文学一方,截取阿契贝对人的描写数例与康拉德比较,以显示他们对原住民的态度;最后谈论阿契贝挑战康拉德的意图,以及重新讨论这场争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是尼日利亚及至非洲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现代非洲文学之父。阿契贝笔下的非洲不仅拥有自己的语言,还有独特的信仰和传统文化。其代表作《瓦解》以主人翁奥贡克沃的一生为缩影,讲述了殖民者到达之前非洲本土人的生活。作品中包含着浓厚的传统的婚姻仪式和观念;这些仪式和观念体现了伊博文化独特的特点,这种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解读小说中的婚姻仪式,有助于了解中非文化差异,便于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叙事学于1986年由美国学者苏珊·兰瑟提出,它旨在改变女性被边缘化的地位,关注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着重分析女性作家在话语层有别于男性作家的表达。这些都为分析女性作家作品开拓了全新的学术视野;莱辛的短篇小说《另外那个女人》通过突现的女性声音来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语境,表达女性话语诉求,将性别政治寓于叙事之中,以此改变女性被边缘化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小说<人民公仆>是非洲文学大师钦努阿·阿契贝的作品.小说以20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的政治斗争为主线,揭露了社会的各种弊端.女性人物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角色,但却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发现在后殖民时代,非洲女性依然是男性的财产与工具,同时女性无意识地认同了男性对她们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中非洲妇女的形象被边缘化﹑丑化﹑异化,福.恩瓦帕率先打破男性作家一统文坛的局面,延续了阿契贝等人的创作手法,将非洲文化巧妙植入英语,采用大量的对话来铺展故事,重塑了非洲妇女艾福茹自尊﹑自立﹑自强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12.
《荒原蚁丘》中阿契贝用了大量篇幅来讲述女主人公比阿特丽斯的故事,而且把她当作整个故事的第三见证者。甚至小说结尾两个男主人公都死了,只剩下两个女主角和一个刚出生的女婴,似乎把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了女性身上。但事实上,小说的细节部分得出作者对女性地位的虚化,反衬的是实际生活中女性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相似文献   

13.
钦努阿·阿契贝的代表作"尼日利亚四部曲"是一部书写古老非洲的历史画卷。小说书写了非洲传统文明、欧洲的文化殖民、西方文明的现代性以及非洲民族文化复兴的道路。作家的历史书写策略体现出一种对西方文化的颠覆与含纳的张力,小说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意义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4.
《生为女人——女性的话语》中女性散文寄寓女性作家对女性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海明威、劳伦斯、简.奥斯丁、艾丽斯.沃克笔下几位女性人物的特点,对比了男女作家创造的女性形象的不同,揭示了文学作品中体现的男女两性地位的不平等——男性企图占据主体地位,支配控制女性,而女性逐渐觉醒,竭力改变被支配、被控制的客体地位,试图找到一种能够消除男女霸权中心意识,使两性相互融合、和谐发展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女性作家以不舍的少女情结深入到隐秘的潜意识中打捞女性成长岁月里的生命体验,展示女性酸涩甜蜜的成长之路。欣喜、失落、焦虑、迷茫——少女成长中的种种丰富而又复杂的生命体验始终贯穿着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文本。  相似文献   

17.
以男女作家对“日常生活”的书写为切入点,探讨男作家笔下的女性书写——“他塑”的“疏离日常”与女作家笔下的女性书写——“自塑”的“亲近日常”这一明显的差异,并探究其中的原因和体现的性别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通过对阿契贝的一种常见解读"帝国反写"的反驳入手,考察阿契贝在小说之外的个人表述与小说书写与后殖民理论的密切关联,论述阿契贝在反抗殖民主义话语或东方学书写中的两个层面:反抗遗忘与揭示知识霸权,最终得出阿契贝的书写其实并非简单的道德判断或策略意义上的"反写"或对东方学叙述等级的"颠倒",而是在警惕与自觉中抽去东方学叙述中"主体"与"他者"二元对立的基础,取消对立,完成后殖民理论语境下某种真正的反殖民主义反抗。  相似文献   

19.
针对女性文学的文化症候和误区,探讨女性文学的未来走向,强调女性作家应该注重创新,理直气壮地站出来,去创作一种新的文学,一种供全人类共同欣赏的文学——生态女性文学,这才是中国女性文学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学界有关早期美国女性文学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诗人安妮.布拉兹特里特,对其他女性作家则几乎不曾涉及。本文以美国17世纪女性文学创作为背景,简要介绍了一位极其重要的早期美国女性作家——玛丽.罗兰森的生活经历、她的代表作品和她所采用的体裁,揭示了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并肯定了她对美国文学特别是美国女性文学所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