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高等教育学的中心范畴薛天祥杨晓江《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3期登载的《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和第4期登载的《专业论》两篇文章已经对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专业的范畴进行了讨论,本章将在此基础上,讨论高等教育学的中心范畴,明确定义高等教育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研究,在有的《高等教育学》中是不加区分的。如1995年版由潘懋元、王伟廉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中就是。据该书介绍,我国的高等教育学是从20世纪50年代厦门大学编写的《高等教育学讲义》发端的,到1984年由潘懋元先生主编的第一本《高等教育学》正式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的实践活动必须由高等教育理论指导才能健康发展,而集中反映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高等教育学,应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构建具有理论体系的《高等教育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理论指导作用。自1993年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成立后,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研究。本栏将系统发表薛天祥教授和他的博士研究生在该学科理论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1)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活动———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2)专业———高等教育学的中介概念。(3)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学的中心概念。(4)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5)高等教育原则论。(6)高等教育目的与途径论。  相似文献   

4.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点介绍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点是国家批准的我国继厦门大学、北京大学之后的第三个高等教育学博士点。该博士点共有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14人,博士导师为薛天祥教授。该博士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有:1、高等教育理论方向。该方向在...  相似文献   

5.
潘懋元关于高等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杨广云从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以80年代中期为界,可以把潘懋元先生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的研究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标志是1984年他主编的《高等教育学》的正式出版。如果说在后期,潘懋元先生的研究重点是运用教育的内外部关系的规...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学论体系的构建——潘懋元学术思想研究之三杨广云从70年代末至90年代这段时间,潘懋元先生的学术思想可以1984年他主编的《高等教育学》的正式出版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如果说在后期,潘懋元先生的学术工作的重点,是运用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深入研...  相似文献   

7.
一 教学原则作为教育学的组成部分,应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直观性原则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比较古老的教学原则,它在教育的发展、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最近几年出版的教育学教材来看,有些削弱,甚至取消了这一教学原则(如南京师范大学编的《教育学》,余本祜、赵浚谏主编的《教育学》,叶澜主编的《新编教育学教程》,李秉德主编的《教学论》,中央教育行政学院编的《高等教育原理》,潘懋元编的《高等教育学》,孙绵涛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概念》,前东德的克拉因主编的《教学论》,前南斯拉夫的鲍良克著的《教学论》,布鲁纳的教学原则体系等)。 从现有对直观性原则的论述来看,不外乎是从这样三个方面来解释的。一是从哲学原理即主要从人类的认识规律出发,简单地、机械地把它照搬到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地考虑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它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多学科辐集的园地,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交汇的场所。因而高等教育研究,既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合作,更需要富有实践经验的大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参加。最近,山东省委高校工委田建国的《高等教育工作论稿》,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田建国是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二十余年的中青年干部。他结合本职业务,刻苦学习教育理论,潜心研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1989年出版了16万字《创造教育学》专著,1990年出版了40万字《高等教育学》专著。这次出版的60万字的《论稿》,是…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的丰硕成果──简评三本《高等教育学》别必亮近十多年来,高等教育界的同志们从高等教育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研究高等教育的不同问题和规律,使高等教育学学科逐渐成熟和完善;还相继出版了近10部高等教育学专著,这些著作是高等教育学...  相似文献   

10.
申请高校教师资格,指定教材为教育部人事司组编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修订版)。申请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指定教材为袁振国主编的《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和李铮、姚本先主编的《心理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申请初级中学教师资格,指定教材为余本祜主编的《普通教育学》  相似文献   

11.
深入浅出 由博返约——潘懋元教授谈高等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懋元教授 ,1 92 0年出生于广东汕头。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召集人。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高教学会顾问、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潘懋元教授在中国创建高等教育学新学科 ,主编了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 ,成为中国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培养了第一批高等教育研究硕士生和博士生。潘懋元教授主要著作有《高等教育学讲座》 ( 1 983 )、《高等教育学》 ( 1 984)、《潘懋元高等教育文集》 ( 1 991 )、《新编高等教育学》 ( 1 996)、《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 ( 1 996)、《潘懋元论高等教育》 ( 2 0 0 0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等 1 0多部。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学的建立标志主要有专著问世说、入编目录说、综合标志说三种观点。通过对五门现代社会科学学科建立过程的分析发现:不同学科皆遵循知识本位准则,这符合现代学科的本质特征与进化逻辑。1984年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是第一部具有相对系统知识体系的高等教育学专著,具有无可争议的首创意义与开疆辟土的范式意义,确认其为学科建立的标志,符合现代学科的通用准则,有助于强化高等教育学的知识本位,破解高等教育学作为“制度依附性学科”的迷局。1983年高等教育学入编《学科专业目录》作为学科建制的关键标志,对于确立高等教育学学科的行政合法性、推动学科制度的系统构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华东师范大学教科所高等教育研究室成立于1982年5月,是最早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单位之一。研究室第一任室主任为郑放明教授,现任室主任为薛天祥教授。华东师大教科所高教研究室现有专职研究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并聘请杨德广研究员、忻福良研究员为兼职研究员。华东师大教科所高教研究室自成立以来,主持和参与组织了多次学术活动,主要有:1984年《高等教育学》编写大纲讨论会,1987年全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研讨会,1987年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历史很悠久,对高等教育下的定义也很多,但一般而言,现在大体认为专业性和高深性是其基本特征或内涵。薛天祥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说:“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是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专业教育。”[1]因而他认为高等教育的内涵有三点:(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2)是一种专业教育,即按专业类别培养人才的活动;(3)是学术性与职业性有机结合的教育。[2]这种见解,基本上反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意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11月第27次大会上确定了高等教育的一个定义:高等教育包括由大学或国家核准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其他高等学校实…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四日至十九日,由朱九思同志主持在华中工学院召开了关于潘懋元同志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教材听取意见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是根据教育部高教一司的通知精神召开的。  相似文献   

16.
一部上乘之作──评郭志刚、孙中田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熊威在近年来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中,由郭志刚、孙中田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师范学校教学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可以称得上是一部上乘之作。主要表现在体例比较科学、严密,...  相似文献   

17.
“八五”期间重点图书之一《成人教育学》出版列入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图书选题出版计划的《成人教育学》,现已出版发行。该书是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与福建教育出版社共同承担于1990年开始编纂“教育学”丛书之一.该丛书共有十个品种:高等教育学、中等教育学、小...  相似文献   

18.
《辽宁教育研究》2011,(2):F0003-F0003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学科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学科成员就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管理学专著《普通高等学校管理》。1993年沈阳师范大学被批准设立高等教育学硕士点,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8家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也是当时东北地区该领域唯一的学位点;  相似文献   

19.
黄蓓导师:薛天祥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1993年6月高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转化首先涉及两个问题,即“转化什么”和“如何转化”。从理论上分析,转化的内容包括3个方面:(1)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  相似文献   

20.
一部“新、深、实”的好教材——评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张先亮邢福义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于1991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它的出版,适应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和培养目标的需要,结束了高师院校长期以来没有专用现代汉语教材的历史。几年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