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思过度     
我们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  相似文献   

2.
法国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跑到巴黎去拜访他父亲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忙找个工作。他父亲的朋友问他:“你能做什么?”“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先生。”“数学精通吗?”“不行。”“你懂得物理吗?或者历史?”“什么都不知道,先生。”“会计呢?法律如何?”年轻人羞得满脸通红,第一次知道自己太不行了。父亲的朋友对他说:“可是,你要生活啊。将你的住处留在这张纸上吧。”年轻人无可奈何地写下了他的地址。他父亲的朋友欣喜地叫着说:“你终究有一样长处,你的字写得很好呀。”年轻人原来很自卑,但这句话给了他很大的鼓舞和自信。因为字好,他父亲的…  相似文献   

3.
看轻你自己     
一位年轻作家初到纽约,马克·吐温请他吃饭,陪客有30多人都是本地的达官显贵。临入席的时候,那位作家越想越害怕,浑身都发起抖来。“你哪里不舒服吗?”马克·吐温问。“我怕得要死。”这位年轻作家说,“我知道,他们一定会请我发言可是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想起可能要在他们面前丢丑,我就心神不宁。”“呵呵,你不用害怕,我只想告诉你——他们可能要请你讲话,但任何人都不指望你有什么惊人的言论。”马克·吐温的话对很多年轻人来说都是适用的。对于年轻人来说,由于一直渴望充分展示才情,当机会突然降临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一下子…  相似文献   

4.
曹中原 《教书育人》2008,(11):23-23
有一位年轻人,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的工地,看见所有的人都在汗流浃背地搬砖。他去问第一个人:“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没好气地回答:“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在服苦役——搬砖吗?”年轻人又去问第二个人。这个人的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得多,他先把手里的砖码齐,看了看说:“我在砌墙啊。”接着他又去问第三个人。那个人脸上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来,抬头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说:“你是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啊。”  相似文献   

5.
一个年轻人向父亲征求意见:“我想在咱们这条街上开店赚钱,得先准备些什么呢?”父亲想了想说:“你如果不想多赚钱,现在就可凭两间门面,摆上货柜、进些货物开张营业;如果你想多赚钱,就先得准备为这条街上的街坊邻居们做些什么。”年轻人问:“我先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很多时候,人都有一种奇怪的心理,那就是往往容易站在自己遭受的磨难的立场上去揣想别人,觉得别人都比自己过得逍遥、幸福,相比之下,自己则成了世界上最晦气、最不幸的人了。有个青年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逢人便吐苦水:“我实在是太不幸了!父母没有给我留下遗产,我没有别墅,没有小汽车,甚至连件像样的大衣都没有。”一位老者对青年说:“我出50万元买你的一只手你愿意吗?”“当然不愿意啦!”青年人毫不犹豫地断然拒绝。“那么我用100万元买你的一条腿,可以吗?”青年人又坚决地摇了摇头。老者笑了:“年轻人,你现在不是已经拥有150万了吗?你还…  相似文献   

7.
我老是被我同学说:“你太单纯啦!”刚开始我觉得没什么,因为我很多时候确实不像她们想得那么多。后来有一次,有个同学好像很讨厌我一样对我说:“你以她们说你单纯是在夸你吗?她们是在说你蠢呢!你难道不知道单纯就是‘单蠢’呀!”  相似文献   

8.
爱心反馈     
绘丹 《教书育人》2007,(12):71-71
一所中学在高一入学分班测验中,除正常知识考评外,出了两道附加题,特别标注,本大题不计入总分。第一题: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太乐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成年后你们打算怎样安排父母的生活?第二题:如果你的朋友曾经对你很好,可突然有一次做了一件伤害你的事,而且伤得很重,你会怎样处理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唐老鸭信箱     
《小学生导读》2012,(6):14-14
霍山县城西小学晓程同学:我比较胖,同学们都喊我“小胖子”,怎么办? 唐老鸭叔叔:同学们喊你“小胖子”,也没有什么恶意,可能还有一种亲切感在里面。长得比其他小伙伴胖,可能是生活营养太好,加上缺乏运动所致。建议以后在饮食上多吃素菜,少吃大鱼大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这样几个月下来,你就不再是“小胖子”啦!  相似文献   

10.
说明文小辑     
《初中生》2006,(Z8)
晓桦对你说:很多同学一听到说明文都会皱起眉头,仿佛说明文就是无趣的代名词。其实,这真的是一种误会。在这一次的“主题阅读”里,晓桦向你介绍几篇很有趣的说明文,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的奇妙世界。大千世界真的很神奇哦。相信当你开始看这组文章的时候一定会和我一样,一会儿发笑,一会儿感叹。你会和我一样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她不仅创造了我们聪明的人类,也创造了有着很高智慧的动物!这些高智慧的动物们的生活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精彩得多。在《有趣的动物智商》一文中,你会发现很多动物竟然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智慧。在《海葵与双锯鱼》一文…  相似文献   

11.
一个年轻人向父亲征求意见:“我想在咱们这条街上开店赚钱,得先准备些什么呢?”父亲想了想说:“你如果不想多赚钱,现在就可凭两间门面,摆上货柜、进些货物开张营业;如果你想多赚钱,就先得准备为这条街上的街坊邻居们做些什么。”年轻人问:“我先做些什么呢?”父亲想了想说:“要做的事很多,比如,街上的树叶很少有人打扫,你每天清晨可以扫一扫;还有,邮递员每天送信,有许多信件很难找到收信人,你也可以帮忙找一找;另外,不少家庭需要得到一些举手之劳的帮助,你可以顺便帮一帮……”年轻人不解地问:“这些跟我开商店有什么关系呢?”父亲笑了:“你…  相似文献   

12.
作文的构思往往离不开想象,有位作家也曾经说过:“想象是一副能使思维飞翔起来的翅膀”。而写好想象作文,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中考作文命题中,也常见想象作文的命题出现。 真题回放 2013年广西省南宁市中考作文题: 亲爱的同学,十年后的你。会是啥样?能否成为最好的自己?去问问你的人生际遇、兴趣爱好,更要去问问你的青春志向。和你为之付出的青春汗水……  相似文献   

13.
当年轻人步入社会,开始职场生涯的时候,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社会关系要比在校时复杂得多,因此这对年轻人来说又是一次心理、智力方面的重大考验。在诸多的人际关系中,如何处理与上司的关系是最主要的,也是决定你在这个单位呆得会不会顺利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4.
青岛天堂     
亲爱的微笑流泪:你好!你会惊讶我给你写信吗?我在杂志上看到了你的交友宣言,你说“生活就是一半笑脸一半泪眼”。我喜欢这句话和你的笔名。对我来说,生活很平淡,有时候我会觉得孤单,你也会吗?但即使流泪,也比什么都没有经历过要好得多。期待你的回信。请叫我红色石头。  相似文献   

15.
小区里开了两家水果店,经营东门店的是一位年轻的姑娘,经营西门店的是一位50多岁的大娘。两家店相距不远,但生意相差很大,很多人都很喜欢往东门跑。刚开始我以为是年轻人的嘴甜,后来经观察发现,东门的水果要比西门新鲜很多,顾客都是冲着新鲜水果去的。一天,买完水果后我伺姑娘:“为什么你的水果总是比西门的新鲜?很少看到有坏的,是因为你的进货渠道好吗?”小姑娘笑了,说:“哪里,我们都是从同一个水果批发市场进的水果,只是我喜欢把最坏的留在最后卖,.而那边喜欢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卖。”  相似文献   

16.
在对大班孩子进行规则意识培养时,我们与家长沟通,听到家长很多无奈的感叹:“孩子就听老师的话,在家里我们说什么都不听,一点规矩都没有。”“是呀,现在大了还学会顶嘴了,他比你还有理。”“现在的孩子太不好管了,哪像我们小时侯。”  相似文献   

17.
“硬熬”──中年人健康生活的大敌人到中年,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肩负重任,因此,许多人硬撑着身体干,孰不知,这倒成了健康的一大危害。有关医学专家提醒中年人在以下几个方面都要注意,切忌“硬熬”:一、身体疲劳时不能“硬熬”。疲劳是身体需要恢复体力、精力的正常...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的世界里,要跨越菜鸟到高手的距离是很不容易的,不但要努力地学习(小编:看《中学生电脑》,嘿嘿),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跟进。可是在数码的世界就不同了,因为受到产品的局限,从菜鸟到高手往往比想象中容易很多。所以菜鸟不用太沮丧,高手你也别太得意,鲁迅先生说什么来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所以风影今天就教你八招数码相机拍摄秘技,带你迈上这条从菜鸟到高手的路,壮大我们的玩家队伍!  相似文献   

19.
常常听到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太调皮,和别的孩子比起来差远了,其实这并不能全怪孩子,作为家长也得找一下原因,平时你是怎么跟孩子说话的。现代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很多时候家长们往往感情代替了理智,说话时不注意说话的内容、方法,不注重与孩子沟通,或者有求必应,一味迁就;或者出言不逊甚至打骂孩子,如果这样,就不能把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完全推给他们。因此,要让你的孩子听话,家长首先应该注意自己的说话,讲究一些说话的方法,切不可将“教子忌语”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后,昔日同窗好友天各一方,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前不久,很多同学给我来信说他们在生活中感觉很失落,总觉得工作不理想,收入不高,领导不器重自己……然后他们问我:你生活得怎么样?还要我谈应对之策。我录了一则曾经读过的寓言寄给同学: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碰到一位老人,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说:“简直糟糕透了。”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观者觉得诧异,问老人为何前后的说法不一致呢?老人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