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学生自批自改文章,首先要解决“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一般说来,学生的自批自改往往总是效法教师的批改方法。所以要教会学生自批自改文章,就要让学生看懂教师的批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效而有法,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批改作用。为此,我每教一个班级,总是在第一堂作文指导课或评讲课上,就把常用的作文批改符号介绍给学生。同时,对开始写的三五篇作文,我总是改得尽可能精细些,添、改、调、删、(?),凡能用文字改通的,我都不但改过来,而且准确地用上规范的批改符号。每批好一篇作文,我都要发下去让学生读批改后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朱伯石主编的《写作与作文评改》中这样说:所谓作文评讲,就是对学生作文的优缺点和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评论、分析,它是批改的继续和发展,又是作文教学的总结和提高阶段,是指导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高中阶段的作文评讲,老师们大多选用典型评讲的方式。即教师选出一篇至几篇优秀作文作为典型,进行深入、细致的批改、分析,进行典型引路,  相似文献   

3.
姚斌 《陕西教育》2009,(7):104-105
“四环法”作文批改,即“学生演讲——学生和教师共同评讲——学生自改——教师抽批”的系列作文批改方法。具体做法是:一、学生演讲。就是由学生上讲台演讲自己所写的作文。在学生演讲前,教师收齐学生的作文本,有目的地抽阅上、中、下三类作文水平学生的作文各三篇,从中取得指导学生评讲和自改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4.
作文评讲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生对教师的作文批改和评语,还不善于推敲琢磨,很难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所以要加强作文评讲工作。重在表扬鼓励上进小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都比较强,喜欢老师的表扬。针对少年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对学生的作文应多加鼓励。我在评讲作文时,首先拿一篇写得较好的作文读给大家听,作为欣赏。读后,简要地说说这篇作文的优点。这样作,既是对写这篇作文的学生的一个鼓励,激发他的写作兴趣,也是对写  相似文献   

5.
林根 《师道》2002,(1):36
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一次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被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文章深深吸引住了。他决定利用作文评讲课朗读这篇优秀作文,让全班同学分享这份愉悦。程老师刚读完文章,一个学生刷地举起手说: “这篇文章是抄来的!”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同学们议论纷纷,并把目光投向那个抄袭作文的同学,她羞愧地低下了头。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语文老师往往在一个单元之后的作文训练中布置作文,然后批改,评讲,循环往复,一学期写他十篇、八篇作文,就算完成了写作教学任务。殊不知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收效甚微,长此以往,还将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笔者认为,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融为一体,将写作训练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7.
自主中见效益──作文批改浅议陈巍如何批改好学生的作文,语文教师常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要精批细改;有的认为可只阅不批改;有的认为应部分批改。我认为,精批细改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教师进行语文教改。应提倡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改自评,或工改互...  相似文献   

8.
作文的批改是提高学生习作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既要呕心沥血地指导习作,又要面面俱到地指导习作,又是横批,又是眉批,形式上热热闹闹。学生是否看批语,还是个问题,而这样做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次作文从指导到批改循环下来,教师累得筋疲力尽,而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却往往收效甚微。这种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引起了我的反思。改革作文批改的传统做法,达到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每当学生做好一篇作文,教师就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精心批改。但是,有的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只关心一下分数,根本不去认真看教师的批改,有的教师也未加注意,而使自己付出的劳动白白浪费。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作文批改后要及时注意信息反馈,促督学生认真分析修改。我的做法如下: 一、在作文评讲课上适当安排时间让学生仔细阅读批改好的作文。可让学生自己推敲琢磨,也可让同桌互看批改后的作文,交流习作体会,交流各自的写作动机,老师的批改用意,自己的修改打算等。这样,一则可以使  相似文献   

10.
近来,我校高三加大语数外学习比重,作为外语教师,我实在感到精力吃不消。例如作文,学生连交几篇上来,我根本来不及一篇篇批改,但又不能拖延。那么,如何在新课程下提高学生的英语作文水平呢?如何上好作文评讲课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学生自改作文是相对教师的批改而言的,包括学生独立修改自己所写的作文或修改同学的作文,或在教师指导下修改自己或同学所写的作文。提倡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力水平和作文实际,在作文批改方式上进行改革,采用学生互批、互评、互改与教师改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教给学生批改的范围。学生每写一篇作文,首先要求在立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按照这一模式进行作文教学,尽管教师都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但学生由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被动地位,自能作文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如何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最终达到“自能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呢?我在小学高年级尝试了指导学生分组自改作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是主要的举措:(一)示范引路,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步骤、方法现代教学十分重视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它有赖于教师正确的示范、启发、引导,以达到能真正独立策划学习过…  相似文献   

13.
作文的批改可以这样一试。学生作文之前可先准备好几篇范文,可以是名家之作,报刊上的文章,更可以是教师自己“下水”的习作,而学生最喜欢教师自己“下水”之作。学生写作时,范文可不露面,让学生自己先开动“机器”,自己动脑筋写。作文本收上来以后,选择几本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一番评讲,再将教师自己所写所选的文章读两篇,让同学们自己回味文章的得失优劣。  相似文献   

14.
于文利 《语文天地》2012,(12):59-60
许多语文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指导,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批改,甚至加班加点、一丝不苟地批改学生的作文。但是,这样做却并没有换来学生作文水平大幅度的提高,甚至也没有换来学生的感激,学生草草看看评语就放置一旁了。学生不上心,教师寒了心,双方的积极性都受挫伤。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是改变教师的作文评改意识,采用新型有创意的作文改评...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作文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把这篇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这篇文章是抄来的。”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举起手大声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作文的同学。她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突然的变故,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太好了。”老师接着说:“同学们,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得不多,可能同学们读得也不多,…  相似文献   

16.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辅导、批改方法,并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讲评,才能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作文教学中,我努力改变以往那“题目教师出,思路教师拟,文章教师批,优劣教师评”陈腐的教学模式,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着眼于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结构,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按照这一模式进行作文教学,尽管教师都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但学生由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被动地位,自能作文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如何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最终达到“自能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呢?我在小学高年级尝试了指导学生分组自改作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是主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作文批改,意味着教师对学生作文在内容和形式上作出评价。要想使作文批改得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作文批改的要素。首先,作文批改作为一个过程,要求教师有居高临下的知识体系,要能自始至终把握这个过程。作文批改既然是对学生作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评判,那么很自然地,教师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比学生知道得多得多,使学生心服口服,使学生获得新的见解,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写作知识体系。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应该认真地问一问自己:我的知识体系合理吗?高明到足以以自己的知识体系去指导学生吗?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能指望学生在自己的批改下获益。  相似文献   

19.
名字的风波     
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  相似文献   

20.
一、流动作文的运作形式1.流动写作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学生准备一本作文本,作为公共的流动作文本。学生写完一篇作文后,在标题右上方写上自己的名字(学生不能第二次在同一个作文本上写作),再传给本组其他同学。这样,学生的写作行为就成了小组团体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2.流动批改以学生批改为主,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可能比较差。这个时候,教师要手把手地教他们批改,要抓好时机,激发他们阅读作文的兴趣,教给他们鉴赏文章的方法,还要制定较客观的作文评分细则,供学生参考。参考细则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