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2009,(7)
吴学安2月4日在《农民日报》撰文:报载,目前中国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20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在明显下降,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近一半。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刊登李彩艳文章指出,调查显示,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农村大学生的比例几乎下降了一半。  相似文献   

3.
数字     
20世纪80年代,成人高考带有很强的文凭补偿性质,在职成年人占到考生总数的60%或更多。20世纪90年代,成人高考已基本完成文凭补偿这个历史任务,在职成年人在考生中的比例下降到30%左右。  相似文献   

4.
谢青 《考试周刊》2010,(56):188-189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由于民办初中的扩招,大量的优质生源和师资流向民办初中,尤其在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生源素质下降、基础薄弱,教师队伍弱化.教学环境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熊丙奇 《成才之路》2011,(34):12-I0007
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比例逐年下降,再次引起社会关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可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  相似文献   

6.
据《光明日报》报道,在中国农业大学2011年的大一新生中,农村户籍生源10年来首次跌破三成,仅占28.26%。如此低的比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忧虑。近年来,重点大学农村生源的减少是整体趋势。统计显示,上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县级中学生比例占到50%左  相似文献   

7.
今年9月6日,工人日报刊登了一篇《名牌大学农村生源比例是面镜子》的文章。文章说,长期以来,重点高校对农村生源比例一直闭口不谈。今年,北京大学首次公布了该校的农村生源比例:今年北大共招收3145名本科生,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为14.2%,即平均每7名本科新生中只有1名农家子弟,  相似文献   

8.
《新华日报》在9月2日刊登了一篇题为“北大招了多少农村娃”的新闻,报道了高等教育在城乡生源入学机会方面的失衡现状,其中提到“今年北大入学新生中农村生源比例占14.2%,农村生源比例从三成降至一成左右”,此消息一出就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中专卫校的生源呈现质的复杂性走向.面对近乎走向市场的生源竞争,它的生存和发展几多欢喜几多忧.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城乡人口的流动和农村生源的逐步减少,为优化教育资源投入和提高乡村教学质量,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村开始了一轮大规模的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农村小学从2000年的44.0万所下降到了2010年的21.1万所,一些农村流动教学点被撤销。这一大规模的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优化了乡村教学资源,但也带来  相似文献   

11.
曾几何时,技术工人魅力诱人。20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初中学生分流到职业高中的比例高达整个初中学生的70%;1996年山东省技术招生数高达7.7万人;不少人为进石家庄技工学校要找市长批条子,多少青年人为自己是一名技术工人而深感自豪。  相似文献   

12.
郑敏 《成才之路》2011,(28):12-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于农村生源萎缩和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等考量,一些地方开始进行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对这一做法给予了肯定,指出:"调整学校布局结构,使人才在产业、地区的分布更加合理。适应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波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获取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城乡不公问题迅速成为社会焦点。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比例下降与基础教育、高校招生考试、高校招生录取密切相关。基础教育的城乡差异使得农村学生输在了竞争重点高校的“起跑线”上,体现程序公平的高校招生考试在报考、施考、命题等环节渗含着“歧视”农村考生的因素,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的加分政策、生源属地化倾向也更加有利于城市考生。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农村学龄人口不断减少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同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不少中小学生源不足、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质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目前我国高校新闻类专业泛滥。在20世纪80年代.只是在一些特大城市的重点院校设有新闻传播类专业。到20世纪90年代。新闻传播类专业在各地高校迅速铺开。进入21世纪以后.新闻传播类专业不仅在一些理工、农业、体育院校遍地开花。在一些地级城市院校也纷纷涌现。后果是学生质量下降,就业形势严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警惕对农村学生教育机会的制度化伤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年初,从温总理的关注开始,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又成为一个公共话题.基本情况是,在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中,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总体在上升,从1989年的43.4%到2003年与城市生源比例持平,2005年已经达到53%.但问题是,在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却在明显下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农村新生的比例早已不足20%.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办教师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历史产物。新中国建立后,鼎力发展教育.因国家财力不足.须依靠群众力量办学.于是有了民办教师。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中小学民办教师人数约为44.8万.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1977年达到顶峰4712万人.占当时中小学教师总数的56%。此后开始对民办教师进行整顿、减少比例,至2000年基本消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民办教师一直是中国农村教育的主体.为农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90年代,在我国乡镇农校经费保障制度的初始设计中,乡镇农校的办学经费虽然有乡镇从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中提取一定的比例、集体自筹、收取学费、勤工俭学收入补贴等多种形式,但从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中提取一定的比例无疑是乡镇农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农村教育费附加的取消,我国乡镇农校经费保障制度的原有基础已经丧失,需要对乡镇农校经费保障制度进行优化或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20世纪20~30年代,我国就有社区教育的乡村教育实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实践探索.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社区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针对面临的问题,不断加强农村社区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马鞍型发展过程。90年代中期,职业教育达到发展高峰,当时中等职教占高中在校生比例达56%。90年代末期,有3年时期连续处于低谷。到2004、2005年,职业教育又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