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中国广播新闻界力主扬长避短的战略,纷纷拿起广播音响这一有力武器进行报道,广播中的音响和文字比.它更能渲染气氛,和画面比,音响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力。近几年来,江西广播奖的评选中,带“响”的报道逐年提高,纵观全国,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节目中,记者采制的音响报道悄然增多。但是,由于报道形式的改变而带来的一些实质问题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广播按照它自身的规律运行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时,广播界的同仁们忽然发现:广播在经历了诞生——发展——壮大——辉煌几个阶段之后,开始出现不容忽视的滑坡现象。站在世纪之交,面对广播见仁见智的争论,对广播发展趋势及其走向作一些研究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仅就“广播功能及其属性、广播运作模式和启用高新技术”三个方面,谈点认识。一、关于广播的功能及其属性广播作为一种现代电子传媒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属性。这是广播的根本属性。这种政治属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基本理论为指导,形成了诸如“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3.
黄英 《新闻采编》2005,(4):27-28
眼下无论你身在何处,什么时候,只要打开收音机,都不难听到一些被听众称之为“卖药”的节目。我们广播人通常美其名曰“医药健康咨询讲座”。“医药健康”节目诞生于90年代中期,从90年代末到现在一直风头不减,为广播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这些“卖药”节目往往是一些医生甚至对医疗知识一知半解的人在那里自拉自唱推销药品,很少顾及听众的感受,听众很有意见,严重影响了广播的收听率,使广播人弃之心疼,食之又骨鲠在喉。那么,“医药健康”节目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它对广播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多于利呢?这成为许多广播业内人士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录音报道在广播宣传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以声夺人”是“扬独家优势”的重要体现,是广播新闻中最富表现力的因素,是广播的活力和灵魂所在。在广播新闻中,音响主要由环境音响、记者现场播报和采访对象同期声三种。音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营造立体化的空间。音响的运动感和透视感处理得好,可以通过声音塑造出空间的立体感觉;二是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三是更具时效性。  相似文献   

5.
陈瑾 《声屏世界》2005,(4):38-39
近年来,随着广播新闻的不断深化改革,现场报道、录音报道等独具特色的报道形式已在各地广播电台广泛兴起,记口播、记连线使长期被称之为幕后“英雄”的记走到了话筒前,用各不相同的语音、语调、语速担当起播报新闻的主角,使广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然而,一段时间来我们发现,地方广播电台的部分记在“播”的过程中存在着某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笔认为:地方广播记应在“播”字上下点工夫。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听广播”可以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那么“看广播”则是打开“天窗”说话,让声音变得不再神秘,充分展示出这种面对面交流的直观可信和独特吸引力。而广播的社会活动打破了声音的“神秘”性,以“走进寻常百姓家”的丰富形式,日益成为现代广播赢得公众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7.
让法律专业学员运用法律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提高准确运用“法律语言”,逻辑分析、推理和论证的法律思维能力,是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的培养目标。但在广播电视大学的课程设置中,没有“法律语言”课,这给学员准确、规范的使用“法律语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人通过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课教学,摸索一些渗透“法律语言”内容,着力培养学生良好“法律语言”的粗浅方法。  相似文献   

8.
如今,手机短信已经深深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为传播事业向前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它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现状和广阔前景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深层的思考。对于广播而言,积极合理地开发利用短信不仅是发挥广播之所长,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全新的创收方式。它不仅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完美地结合,而且使传统广播和手机短信实现优势互补,手机短信为广播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广播的腾飞发展插上了新翼。  相似文献   

9.
广播热线直播节目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广播增添活力和生机的同时,也给广播带来了一些弊端和隐患。由于这样向社会呈开放性地办广播,热线直播节目随时都可能出现问题,甚至出现较重大的问题,这是亟待警惕、研究和解决的。  相似文献   

10.
传媒竞争是无情的。今天,我们对广播图新革旧,把广播作为产业发展,是对传统广播的重大突破,是对广播属性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也是广播人又一次思想变革。 “碰撞”广播产业,把广播作为产业发展,关键是广播要引入产业理念,用产业理念去管好广播、用好广播、发挥广播潜能,不断实现广播产业的自我价值增值。 一、推行成本核算。多少年来,不少广播人总认为,办广播除了广告可搞成本核算外,其它节目没有必要搞成本核算,其实这种观念的偏差,导致广播“资源”的流失和广播“财富”的浪费。例如,一些专业台、系列台或一些专题节目,与证…  相似文献   

11.
在电台众多的节目里,广播评论能鲜明表达对各种新闻事实的立场和态度,是广播电台的“旗帜”,是“号角”,是“灵魂”,是真正代表广播电台自己的“声音”。然而近年来,广播评论在广播媒体中的地位逐渐被弱化,一些地方电台鲜见真正意义上的评论节目。因此,广播电台加强自己的“声音”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朱浙青  方伟军 《中国广播》2004,(6):59-59,64
今天的中国传媒市场竞争已经相当激烈。昔日辉煌的广播逐渐变得“弱小”,因为本来属于广播广告的市场蛋糕在被抢吃。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带来市场的重新排位,广播的市场经历了一次次空间的“出让”。广播广告的市场竞争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四大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间  相似文献   

13.
繁荣带来竞争,竞争促进繁荣。广播电台与电视台、电视台与有线电视台之间的相互竞争和促进几乎无所不在。正是在这种竞争的推动下,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获得了巨大的活力,呈现空前繁荣的新局面。然而,在繁荣的灿烂阳光下也有一些不该有的“角落”。这里,笔者试就“竞争”与“合力”问题作一些探讨,向同行讨教。一十几年来,广播一直被一种“阴云”笼罩,那就是:广播正在走向衰亡。另有一些“有识之士”说,电视是广播的克星,电视的兴起意味着广播丧钟的敲响。近年来有一种新论,认为多媒体的出现将取代报纸与电视,是对当今各媒体的否…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第四媒体”在给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带来巨大j中击的同时,也给这些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作为广播文艺工作者,如何利用好网络,办好新时期的广播文艺节目呢?本文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童云 《新闻世界》2002,(9):23-23,26
当网络像一道旋风在全球迅速普及开来的时候,有人预言,广播的末日就要到来了。网络的发展无疑会对传统广播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然而就像电视的出现并没有毁灭报纸一样,新与旧之间不完全是“你死我活”的争战,网络给广播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和竞争,也给广播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刘静 《新闻前哨》2001,(11):43-45
随着电视的兴盛,曾经辉煌一时的广播陷入了困境,“广老三”的称呼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广播的尴尬。有人认为广播的衰落是由于电视声像传播手段的优势,我认为不尽然。否则如何解释广播这些年在报纸面前也“直不起腰杆”?广播的困境,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没有发挥出广播的优势。 广播的优势是什么?是“快”!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手持移动电话的出现和普及,广播在传播技术手段上比电视理应更快、更经济、更简便。但是,这些年由于一些非技术性原因,广播的“快”不尽如人意。人所有的你没有,你所有的却又发挥不出来,这就是广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班闯 《新闻前哨》2010,(6):63-64
据笔者所在频率2009年的收听率调查,有五成以上的听众是被电台的精彩节目吸引而“爱上”广播的。广播不仅能告知人们各种资讯,更能纾解紧张繁忙的现代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广播魅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广播节目的灵魂”——主持人的发挥。节目中,他们运用各种技巧吸引听众的注意。本文通过笔者的一些工作体悟,提出一些小方法,和大家探讨提升节目可听性的主持技巧。  相似文献   

18.
张彦君 《记者摇篮》2001,(10):21-21
近年来,随着电视和网络的发展,广播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似乎成了“弱势媒体”。一些单位的领导由于不重视广播宣传,使电台记者在采访中遭受冷落的情况时常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2005,(4):80-80
本刊讯“北京电台数字广播节目试播暨‘中国数字音频/多媒体广播产业联盟’筹备新闻发布会”3月28日在北京新大都饭店举行。发布会上,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汪良台长宣布: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数字音频广播4月18日开始试播,届时一套由北京音乐广播制作的“世界音乐”节目将给广播听众带来全新的听觉享受;  相似文献   

20.
张宏 《中国广播》2005,(12):61-63
经济广播的出现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广播改革的标志。以珠江经济广播为代表的调频广播的良好音质和直播方式的广泛采用,为听众带来了全新的感觉.成为当时各城市最有影响力的主流广播。然而从本世纪开始,相对于交通、音乐广播的日趋红火,作为各地“老字号”的经济广播却走入低符,广告滑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