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准确模拟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的非线性力学行为,本文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建立了UHTCC受压、受拉本构关系及损伤模型参数确定方法,采用该本构模型对UHTCC立方体试块受压、UHTCC薄板直接拉伸、UHTCC/混凝土复合梁受弯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应力应变关系、位移荷载关系曲线和开裂形态与试验结果吻合,验证了本文UHTCC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合理性;数值模拟展示了UHTCC和混凝土不同的损伤和开裂发展过程,结合试验结果说明了UHTCC使裂缝无害化分散、控制裂缝扩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韧性理论研究的回顾,论述将韧性理论引入能源系统问题的研究价值;在此基础上阐释能源系统韧性的概念框架;从能源系统研究对象、能源系统的扰动因素、能源系统韧性的量化评价方法以及韧性提升路径等方面,构建能源系统韧性的研究框架;最后探讨能源系统韧性研究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分析发现,能源系统韧性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目前主要关注韧性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对于能源系统韧性的形成机制、动态演变过程、扰动因素的作用机理、韧性评价模型的验证与应用等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组织韧性是指企业在动荡变化中生存、适应和成长的能力。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综述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较缺乏量化分析。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有关组织韧性研究的242篇文献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和Gephi软件,梳理了组织韧性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过程,展现了组织韧性研究领域的基本现状,厘清组织韧性研究的演化脉络。结果显示:(1)学者们从能力视角、过程视角及结果视角解读组织韧性的内涵。(2)组织韧性已成为管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逐渐形成三大研究热点:组织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组织韧性的指标及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组织韧性的提升路径研究。(3)组织韧性的研究自2011年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引领了组织韧性研究的风向。最后,探讨了组织韧性研究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推动组织韧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韧性理论、产业链理论研究现状的回顾,论述将产业链韧性引入人工智能产业链韧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工智能产业链韧性模型,并从产业链分布、识别扰动因素、产业链韧性评估与测度方面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链韧性的研究框架,最后总结人工智能产业链韧性评估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人工智能产业链韧性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关键指标体系和韧性曲线的产业韧性测度是人工智能产业链韧性评估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唐宇  宋永永  薛东前  叶昊  余娇娇 《资源科学》2022,44(7):1331-1343
科学认知能源富集区经济韧性演化过程与规律,是推动能源富集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演化韧性视角下构建能源富集区产业结构演替与经济韧性响应分析框架,采用区域经济韧性测度和分解模型,从主导产业动态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演替和区域经济韧性转化3个方面,研究1990—2019年能源富集区榆林市经济韧性演化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①榆林市经济韧性演化经历了“重组-开发、开发-维持和维持-释放”3个阶段,区域经济韧性呈前期和后期弱、中期强的倒“U”形曲线;②1990—1999年第一和第三产业竞争力与结构素质是影响榆林市经济韧性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路径突破能力,2000—2019年榆林市经济韧性的剧烈波动主要由第二产业竞争力的快速“增强-下降”所引起,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性显著增强;③能源采掘业竞争力波动是榆林市能源化工产业韧性演化的主要动因,能源加工业和化工产业对能源化工产业韧性演化的作用日益增强。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探索能源富集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元分析的方法探讨组织韧性和创新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有71篇中英文文献,198个独立样本量符合元分析标准(N = 19299)。异质性检验发现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较为合适;主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组织韧性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显著;调节效果检验发现组织韧性的类型和创新的测量方式以及文化情境影响了组织韧性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其中,运用组织韧性概念测量到的组织韧性与创新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运用动态能力和组织柔性概念测量到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更高;其次以创新为过程测量到的变量间相关系数更高;此外在东方文化背景之下,组织韧性与创新的关系更为显著。以上结果说明,组织韧性与企业创新密切相关,同时还要考虑组织韧性的类型、创新的测量方式以及文化情境对二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首先从工程、生态和演进三个方面对韧性概念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将其与已有概念进行区分,并提炼能源系统韧性的定义;其次,分别从指标体系构建、评估工具选择和评估结果分析三个方面系统地总结韧性的测度方法;最后,对韧性应用于中国现实的研究进行探索,从韧性视角分析天然气"气荒"事件。研究发现,与理论研究取得的成果相比,能源系统韧性的实证研究较少,因而未来能源系统韧性的研究不仅要进一步明确系统的边界,而且要在实证分析中取得进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的现状,探讨编辑职业韧性的培养策略。【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职业韧性量表,通过现场调查和网络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韧性。【结果】 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总分为(56.93±7.36)分,得分指标为79.07%。职业韧性量表的3个维度得分指标由高到低依次为成就目标、调整适应、探索精神。【结论】 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培养策略主要包括提升编辑成就目标水平,改善编辑调整适应能力和培养编辑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9.
提高重点产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已经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本文采用2007—2021年数据测算2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分析时空变化规律并基于正态云模型作韧性评价。研究发现:仪器仪表、通用设备、化学原料等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水平评价弱,抗风险能力有待提升;技术创新能够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并且技术创新水平对产业链韧性存在市场规模和研发投入的门槛效应。从异质性检验来看,技术创新对中低技术型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第204期双清论坛"抗震韧性城市建设的关键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围绕城市抗震韧性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面对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建设抗震韧性城市势在必行,提高工程、城市和社会的韧性能力已经成为国际工程界的共识,是国际防震减灾领域的最新前沿。论坛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凝练了城市抗震韧性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重点研究内容:(1)韧性城市设计地震动参数及抗震设防;(2)城市单体工程结构的韧性体系与功能恢复;(3)城市工程系统功能恢复及韧性提升;(4)城市抗震韧性评价及设计。通过地震学、土木工程、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城市抗震韧性的研究必将助推中国土木工程由单一基础设施灾害安全迈向综合基础设施集群系统的灾害安全和功能韧性等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冠疫情”是VUCA时代的典型事件,组织韧性越来越成为组织危机响应和调整应变的重要能力。随着疫情事件在强度和时空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平台型组织在这种危机情境下具备较好的适应和应变能力,表现出较非平台型组织更为突出的组织韧性。本文基于组织韧性理论和事件系统理论,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阐明平台型组织特征对其适应韧性和调整韧性的激活,并进一步探究“新冠疫情”事件属性(强度属性、时间属性、空间属性)的调节作用。本文提供了平台型组织“特征—韧性激活”的研究路径,丰富了组织韧性的相关研究;并且基于事件系统理论拓展了背景事件“情境化”的研究视角,深化了情境属性的研究,进而对突发事件下组织韧性激活的危机管理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抵御冲击、快速恢复、持续增长的“韧性”非常重要。从熊彼特发展理论与有为政府理论视角出发,基于278个城市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等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创新创业发展与政府赋能对于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创新创业发展显著增强了城市经济韧性,城市经济韧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这意味着本地城市创新创业发展除了可以增强本地城市经济韧性以外,通过空间溢出还可以增强周边城市的经济韧性。创新创业发展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具有空间联动效应和相同趋势;政府赋能对于创新创业发展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并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也会增强周边城市的经济韧性。政府赋能的调节效应同样具有空间联动效应和相同趋势;政府赋能存在门槛效应,政府要以创新创业发展为突破口跨越门槛,才能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能源结构特点决定煤炭产业链供应链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自然灾害、新冠疫情和国外遏制等突发事件对煤炭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冲击。为了解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进而提出韧性提升策略,基于韧性的4个表征能力,即准备能力、吸收能力、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构建了煤炭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将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2种方法结合,提出基于灰色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煤炭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评价模型。最后以陕西省M公司的煤炭产业链供应链为例,对其韧性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M公司煤炭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较高,但一些影响其韧性水平的短板因素仍值得关注。最后,对产业链供应链各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以期提高产业链韧性水平去应对不确定风险。  相似文献   

14.
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引入风险承担意愿和风险承担水平要素,构建组织韧性、风险承担、成长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探讨在VUCA环境下,组织韧性对新创企业成长性的影响路径,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组织韧性的作用机制进行拓展研究。结果显示,组织韧性有助于提升新创企业的成长绩效;风险承担意愿、风险承担水平分别在组织韧性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风险承担意愿和风险承担水平在组织韧性与成长绩效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帮助企业构建组织韧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构建制造业创新韧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TOPSIS法对2012—2020年江西省制造业创新韧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实证研究了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江西省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江西制造业创新韧性持续提升,进步迅速,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导致江西制造业创新韧性水平较低的因素主要有创新资源投入不足、创新产出相对较少、创新人才缺乏、金融支持不足、本地市场需求疲弱等。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江西制造业创新韧性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江西制造业创新韧性的提升。增加研发投入,强化金融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培育力度,努力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着力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提高江西制造业创新韧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创业初期,创业团队脆弱性是一个普遍而突出的问题。然而,目前对社会创业团队韧性的生成知之甚少。本文以一家初创期的社会创业团队为研究对象,识别其初创期经历的逆境/危机关键事件,基于单案例研究探索社会创业团队的韧性要素、生成机制及韧性表现。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创业团队的集体心理倾向性(共享价值、共享心智模式、团队心理安全、团队集体效能感)是团队生成韧性的基础要素,在逆境/危机情境触发下,通过团队内个体间互动过程(团队内部关系建构)和团队与外部互动过程(社会关系网络利用)强化团队内部合作与外部资源获取和利用能力,进而生成团队韧性。社会创业团队的韧性表现为资源韧性、价值韧性、创业韧性等特征。研究结论对于社会创业者如何建立有韧性的、可持续的创业团队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高风险社会背景下,探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同行评议韧性治理四维路径,为同行评议治理提升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剖析现行同行评议社会韧性、结构韧性、制度韧性、功能韧性等风险挑战,以区块链出版平台Pluto Network为例,探求全程化、网络化、整体性韧性治理效能升级路径。【结果】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韧性治理适用于同行评议治理领域,可在评议前强化赏罚分明的评议信誉共识,评议中提供相辅相成的信息验证支持并实行明暗相参的辩证评议制度,评议后规正各得其所的后续资源配置。【结论】Pluto Network平台的同行评议韧性治理为我国带来启示,包括引入评议信誉预警彰显社会韧性、注重评议数据支撑补齐结构韧性、探索多元评议机制升级制度韧性、延长评议价值链条拓展功能韧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深入研究区域经济韧性意义重大。本文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借助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我国区域经济韧性产生的影响,并从区域经济韧性的分维度和数字金融的分维度进一步验证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韧性产生正向影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可以强化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作用。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组织韧性能够帮助企业度过危机、应对意外和实现成长,但危机情境下企业如何形成组织韧性的过程尚不明确。聚焦“危机情境下管理层的注意力配置如何影响组织韧性的形成”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归纳式案例研究方法,提出了一个组织韧性形成的过程模型。结果发现,在不同危机情境下,管理者的注意力配置焦点直接影响了企业战略变革重点及相应的资源配置,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准备能力和适应能力,并由此形成了流程基础型、资源丰富型、韧性聚焦型3种不同类型的组织韧性,最终实现了企业在危机后的恢复与成长。  相似文献   

20.
温亚  刘伟  郭超  张秋洁 《科教文汇》2014,(11):214-214,223
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群体之一,心理韧性对于研究生健康成长成才意义重大。文章在分析了研究生心理韧性问题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升心理韧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