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苓 《新闻采编》2006,(4):40-41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紧紧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行深入学习、观察和思考,更加明确了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即通过自己的工作,努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给错误思想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及阵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宣传纪律;坚持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始终带有务实和实务取向。2020年,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记协的直接指导下,作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创新之举和重要抓手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发起建设并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2023年是“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推进开展十周年,本文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135位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话语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元新闻话语与社会角色理论,探索面向高等新闻教育的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建构。研究发现,职业话语叙事阐释了典范传统与时代语境下当代新闻人承载的角色期望。同时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在组织、公民、家庭多重角色扮演中,呈现了理想化与现实性并存的认知张力。基于角色期望和角色认知的现实,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致力于开展对新闻边界和新闻权威的共同维护。多维的角色建构剖析有利于破除新闻实践与学术知识系统间的认知壁垒,将新闻理想注入青年一代的认知系统中,同时为辅助理解新闻教育实践提供了思考的新视角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非典时期新闻传媒的角色审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童兵 《现代传播》2003,36(5):5-8
非典是一场真正的“天灾人祸”。对非典时期中国新闻传媒的角色与政府的传媒安排进行审视与评说十分必要。中国新闻传媒在非典前期不仅缺位 ,而且错位 ,其主要原因是新闻源的垄断和政府信息的不公开。部分官员的主仆易位导致公民的知情权受到侵害 ;只有归权于民 ,才能使新闻传媒拥有一个广阔的天地。新闻传媒的告知、沟通、警示、教化功能在非典期间受到审视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也从中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生态及舆论格局发生了改变,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工作者通过权威的声音来引导舆论、激励人心,并为新时代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如果其在角色道德层面存在缺失,不仅会影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前景,还会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公信力产生消极影响.由魏茹芳编著的《新闻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觉》一书,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研究本位,运用社会学、伦理学、传播学及新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新闻工作者角色道德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促进新时代背景下新闻工作者良好个人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无冕之王”,这是社会送给记者的称号,在公众眼里,记者职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是世事变化的记录者和宣传者,是社会的良心,是正义和公正的化身。然而,近些年来,“记者”这一行业内自身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这一曾经无上光荣的职业光芒渐渐暗淡。在智联招聘新近完成的一项职业吸引力调查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同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新闻民工”,这是越来越多的新闻人对自己所处的或尴尬或窘迫的职业角色的自嘲。正像李希光教授所忧虑的那样:“在今天,当我们的媒体市场化后或者产业化以后,中国新一代新闻工作者正在陷入严重的工作和生活窘地。在一个饥肠辘辘的中国商业化媒体环境里,中国的记者正在变成一个整天为自己生活奔波养家糊口的人。”健康的社会依赖健康的媒体,而媒体的品格依赖于记者的职业素质。从“无冕之王”到“新闻民工”,无论在公众的眼中,还是在记者们的心中,“记者”两字都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风光、神圣。当社会不断质疑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时,作为媒体中人,我们思考的问题应该很多。  相似文献   

6.
记者节有感     
11月8日,记者节,新闻工作者的节日。也许会有记者忘记了自己的节日,但我认为,就像国人不能忘了国庆节一样,记者也应该记住记者节。现如今这个“节”那个“日”已经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但国家还要专设一个记者节,我想决不是为了凑过节的热闹吧。作为一名“老记”,一到记者节,便会油然而生一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自豪感。在我国,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光荣,但并非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专有的节日,只有教师节、记者节等是中国所设立的专属一种职业的节日。对此,我想每一个真正的新闻工作者都不可能麻木不觉。光荣总是与奉献、责任联系在一起的。我为有记…  相似文献   

7.
今年2月11日,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提议,首都19家新闻单位和其它有关职能部门协助举办的“中国质量万里行”系列采访活动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同时,也对评估新时期中国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角色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参照系。新闻工作者作为我们国家革命和建设的一个方面军,其主动性常常被其职业特点所制约,所以其创新意识也被淡化了。人们很容易责备新闻工作者在“大跃进”、“反右”及“文革”中的消极作用;新闻工作者也很容易想当然地把过失归咎于上面的决策错误。看来,不管是社会还是新闻工作者本身,都没有从新闻工作者主体地位来思考其创新意识。由于职业的特点,新闻工作者能最广泛地接触实际生活,能为决策者提供大量的一手材料,帮助他们发  相似文献   

8.
新闻工作者充当着“今日新闻的记录者,明日历史的见证人”这样一种特殊的角色。因此,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对今人负责,还要对后代负责;不仅要对事实负责,还要对社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正因为这样,许多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为此献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41年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初创时期的总编辑杨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看了《新闻与成才》新开辟的“编辑看稿札记”专栏,作为报道员,我感到眼前豁然开朗,心里透明了许多,以前对军报太多的偏见也随之烟消云散。“编辑看稿札记”为报道员和编辑架起一座“连心桥”。说实话,当我们把一份份稿件邮给你们,都希望自己的稿子能变成铅字,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仍然不见稿子上报,心里面便会产生很多对编辑们的偏见和不切实际的看法,而这些看法的理由大多是:编辑跟咱不熟,稿子再好也不会上报;给编辑们送点礼稿子肯定能登;再加上一些谣言:某团宣传干事花了多少钱才在报纸上登了个“豆腐块”;“要想稿…  相似文献   

10.
党性问题,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一个根本原则.是新闻工作者的“魂”,没有“魂”,就没有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就会迷失方向;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者的“根”.没有“根”,就没有正确的立场.政治风浪来时.就会随风摇摆,丧失立场。因此,新闻记者必须要有崇高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1.
卢文炤 《青年记者》2017,(29):43-44
《青年记者》是面向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期刊,以“先进传媒文化倡导者”为办刊宗旨,紧紧围绕我国新闻传媒业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闻工作的新变化,积极推动新闻人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的提升.新闻专业期刊的编辑是“站”在新闻工作者后面的人,虽有特殊性,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部分.作为《青年记者》的编辑,我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先进传媒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杂志究竟应该向新闻工作者倡导什么、反对什么,自己应该做怎样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探索公共图书馆的使命:英美历程借鉴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21  
于良芝 《图书馆》2006,(5):1-7,31
本文回顾了英美公共图书馆在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对自身使命的探索;它将整个过程划分为以下阶段:在“图书馆信仰”中产生,在经验主义考察中走向理性,在职业乐观主义背景下扩张,在功能设计中优化,在社会影响力驱动下巩固;总结了图书馆职业在回答“公共图书馆的使命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时的几度彷徨和迷失;指出在任何时候,公共图书馆对自身使命的认识都可能存在局限,重要的是,公共图书馆不被自己的局限捆住手脚,失去探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记者当自律     
记者的职业是神圣的、崇高的,所以才有“无冕之王”的称谓。一位名人曾这样描述记者职业的重要,他说,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记者笔下有人命关天,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由此可见,记者是一些虽没有权威的名义而影响作用极大的人。   现实生活中,一大批新闻工作者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不辱使命,乐于奉献,深入生活,深入实际,采写了大量的鲜活新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鼓与呼,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新闻工作者。然而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少数新闻工作者却忘记了自己的使命,作了金钱的俘虏,干起了与记者职业道德相…  相似文献   

14.
龙永仪 《新闻窗》2010,(1):94-94
曾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2008年1月底至2月初,贵阳城里就真实地上演了一个个“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的感人故事。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笔者有幸用摄像机记录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场面。  相似文献   

15.
邵志远  袁侃 《青年记者》2007,(16):29-29
“不怕通报,就怕上报”、“有困难、找媒体”都是人民群众对媒体监督功能的形象评价。但是媒体在其影响力迅速扩大的同时,其角色功能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异化,特别是其在行使舆论监督这一功能时,出现了错位和越位,对于政府行政、司法公正和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违反了社会主体各司其职的精神。“媒体审判”,也有学者称其为“舆论绑架”的现象开始频频出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张晓敏 《大观周刊》2011,(16):176-176,175
新闻工作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参谋和助手,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这是新闻工作者职业的特性、从而也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按照喉舌、参谋和助手的职能去不断进入角色、完善角色、服从角色、出色完成职责所赋与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博览     
新闻队伍的角色期待与角色差距一、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期待:新闻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担负着与社会沟通信息、反映舆论的职能,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大。当前改革的事业更向新闻工作提出了繁重而艰巨的任务,社会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期待很高。首先,新闻工作者要有为革命新闻事业献身的精神。其次,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准确、生动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博览     
新闻队伍的角色期待与角色差距一、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期待:新闻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担负着与社会沟通信息、反映舆论的职能,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大。当前改革的事业更向新闻工作提出了繁重而艰巨的任务,社会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期待很高。首先,新闻工作者要有为革命新闻事业献身的精神。其次,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准确、生动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误区一:新闻工作者负责向大众传播医学知识,而大众只是被动地接受。医学科普的直接目的在于使公众理解医学、选择医学,使医学技术向着有利于全人类的方向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由单向传授变为双向互动,通过互动的科普方式,向公众传播“身边的科学”。在实践中,把一些最新的科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的细节里,能让读者觉得离自己很近,是“自己的事”。这样,读者就会主动“理解”、主动“选择”、主动“交流”。这样,媒体的角色也就从一种“居高临下”的“指导”状态,变成一种平视的、朋友间的“交流”状态。误区二:科普报道是给青少年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代先贤都重视文人的德行,评价文人总是道德在前文章在后。曰:“道德文章”。新闻工作者当然算文人了,是传播信息、传播知识的人,是当先生的人,所以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谓。作为新闻工作者,无疑要会写文章。这是吃饭的家伙,是基本功;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就不仅要有写文章的功夫,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才无德不配当新闻工作者。所以,当一名新闻工作者不容易,要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新闻工作者更不容易。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新闻工作者,是我们每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要努力的方向,但并不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能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