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黄鱼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其RAPD分析条件的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实验筛选出一种快速、简便提取大黄鱼基因组 DNA的方法 .以该法提取的大黄鱼基因组 DNA为模板 ,对大黄鱼 RAPD分析中的 DNA模板浓度、镁离子浓度、d 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 Taq酶浓度进行了研究 ,初步确定了适于大黄鱼 RAPD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 :2 5μL反应体系中 ,含模板 DNA2 5 ng,1 0× PCR缓冲液 2 .5μL,d NTPs1 0 0μmol/L,Mg Cl2 2 .5 mmol/L,引物 0 .2μmol/L,Taq DNA聚合酶 1 .0 μmol/min.  相似文献   

2.
周凌云 《科技通报》1993,9(1):62-63
Englander等的弹簧单摆模型(见Proc.Natl.Acad.Sci.USA,77(1980),7222)和Yomosa的基转子模型(见Phys.Rew.A,30(1984),474),均可导出DNA的动力学方程为Sine-Gordon方程的形式:式中φ表DNA分子的两个基转子相对于平衡位置的角移(摆模型为扭转角).式(1)有结状孤子解,用此解可解释DNA的遗传保真性,我们可基于(1)式导出激光-DNA相互作用的运动方程,对弱激光作用而言可仅考虑激光的电场作用,其作用可表为Q Ecoswt(Q相当于DNA  相似文献   

3.
汪丰云 《科学中国》2007,(11):50-53
50年代初,人们已普遍承认DNA是最重要的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就存储在DNA分子多核苷酸链上的4种碱基的特定序列上,进一步阐明其结构和功能已成为迫切的任务.这时,有3组科学家在进行DNA结构的研究,他们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鲍林,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富兰克琳与威尔金斯,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的沃森与克里克.这是一场实力与智慧的科学竞赛.  相似文献   

4.
在25℃、pH=7.40的条件下,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对菲(PHE)与游离DNA的结合模式进行了研究.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HE与DNA发生了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复合物.PHE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出现减色效应并伴随有微弱的红移,这种现象与体系中发生嵌插作用密切相关.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DNA对PHE具有静态猝灭作用,表明PHE与DNA之间形成了稳定的络合物.热力学数据表明在该复合物形成的过程中范德华力和氢键起着主要作用,且该反应在体外是自发进行的.PHE与游离DNA在体外以嵌插方式相互作用,形成了复合物.研究结果可为建立新的基于DNA嵌插的PHE去除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25℃、pH=7.40的条件下,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对菲(PHE)与游离DNA的结合模式进行了研究.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HE与DNA发生了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复合物.PHE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出现减色效应并伴随有微弱的红移,这种现象与体系中发生嵌插作用密切相关.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DNA对PHE具有静态猝灭作用,表明PHE与DNA之间形成了稳定的络合物.热力学数据表明在该复合物形成的过程中范德华力和氢键起着主要作用,且该反应在体外是自发进行的.PHE与游离DNA在体外以嵌插方式相互作用,形成了复合物.研究结果可为建立新的基于DNA嵌插的PHE去除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药材DNA条形码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蒙药作为民族医药之一,已开展了相关研究,文章介绍了蒙药材DNA条形码研究现状,并就蒙药条形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栾习芹 《科学中国》2007,(11):46-49
5月31日,诺贝尔奖获得者、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詹姆斯·沃森从美国贝勒医学院人类基因组测序中心和"454生命科学公司"负责人手中接过了装有他个人完整基因组图谱的数据盒,这是全球首份记录个人全部信息的"生命天书"记录着沃森本人基因组的所有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8.
生命科学     
生物电脑可按 DNA结构进行自我复制 ,并可植入人体内 ,控制人的感觉 ,处理外界传入人体的各种信息。同样 ,DNA在生命科学中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以遗传作为维系纽带的个体发育与种群进化的世代递进。而支配和联接这些基本特征的要素则是遗传信息 ,它将漫长的进化过程完整地记录在 DNA中 ,利用遗传信息从 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单向传递过程 ,“指导”合成特定的蛋白质得以实现 ,即遗传这一重要生命活动实质上是核酸分子运动的结果。科学家研究表明 ,人类的疾病与 DNA遗传基因密切相关。人体衰老、患病 ,实质是基因受…  相似文献   

9.
基于DNA纳米技术的各种超分子体(功能单元),能实现信息存储、计算、移动和靶向送药等功能,其纳米结构的控制精度达到了原子级。基于DNA纳米技术的信息存储和计算模式,具有高度并行性、高密度和低能耗,天生适用于大量信息的存储和并行处理。面对这种新兴的计算模式,人们研究和开发了各种计算模型,讨论其对传统密码体系的影响和DNA存储信息的安全问题,包括密钥搜索、信息加密、信息隐藏及认证等。文章综述了基于DNA纳米技术的各种计算模型对传统加密算法的影响,概述了利用DNA纳米技术进行加密解密、认证签名的方案和技术,总结了当前基于DNA纳米技术的信息安全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DNA计算及其在信息安全和存储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张文静 《科技通报》2012,28(6):92-95
针对DNA特征比对过程中,产生的生物DNA特征图谱特征较为复杂,生物特征极为琐碎,海量生物DNA特征的对比,依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传统算法多是基于单个DAN特征进行车轮式对比。一旦生物特征过于繁琐,造成比对匹配耗时,效率较低。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生物DNA特征海量数据对比技术。建立云计算网络模型,计算生物DNA泳道特征系数,将DNA限制性片断形成的谱带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完成海量DNA数据对比。实验证明,这种算法能够避免由于DNA图谱数量过大造成的匹配耗时缺点,提高了生物DNA指纹图谱大范围比对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DNA降解与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变化与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关系.认为应用DNA高度特异性染色方法--Feulgen改良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死后不同时间(0~14天)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呈缓慢而规律下降,直至死后两周仍未完全降解.根据死后DNA降解速率与死亡时间呈线性关系,提出了测定死后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可望成为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9):I0018-I0019
哈佛大学韦斯仿生工程研究所一个科研小组最近用一种"DNA砖块自组装"方法,制作出含32个DNA的大晶体,具有严格规定的厚度和复杂的三维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信息》2004,(10):36-36
在干草堆里找一根针是很困难的,但用一块磁铁就能把事情变得容易。要在大量DNA的“干草堆”里找到某个特定的DNA分子,磁铁同样可以发挥作用。美国科学家新研究出一种利用磁铁来检验DNA的新技术,可达到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张云娟  刘家华 《科教文汇》2010,(33):106-106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趣简单的实验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只要有细胞核的生物都会含有DNA。用简单易得的实验材料,做相对简单的实验,能让学生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中感受实验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DNA的甲基化作用作为一种常见的表观基因修饰方式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与DNA甲基化密切相关的蛋白--甲基化CpG结合蛋白(MeCPs)在DNA甲基化中起着非常显著的作用.通过浅谈DNA甲基化的作用及MeCP2的相关功能,并且构建了可表达MeCP2的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eCP2在肿瘤和Rett综合症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生物计算机时代即将来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计算机是以核酸分子作为"数据",以生物酶及生物操作作为信息处理工具的一种新颖的计算机模型。生物计算的早期构想始于195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Feynman提出利用分子尺度研制计算机;1994年,图灵奖获得者Adleman提出基于生化反应机理的DNA计算模型;在生物计算机方面突破性工作是北京大学在2007年提出的并行型DNA计算模型,将具有61个顶点的一个3-色图的所有48个3-着色全部求解出来,其算法复杂度为359,而此搜索次数,即使是当今最快的超级电子计算机,也需要13 217年方能完成,该结果似乎预示着生物计算机时代即将来临。文章重点介绍了生物计算机的产生背景及意义;DNA计算机,特别是中州I-型DNA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与步骤;DNA计算机的研究进展,特别指出在密码分析与破译等领域的应用;分析了DNA计算机的能力,指出了研究中的难点、发展趋势,最后对我国生物计算机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genetics,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phenomenon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itself. It points out that the comparability between gene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s the basis of putting forward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DNA. Through a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some laws of genetic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this article demomtrates the rationality of putting forward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DNA.  相似文献   

18.
李勤 《发明与革新》2014,(12):42-43
日前,澳大利亚的一家法院通过了墨尔本基因技术公司对BRCA1基因专利的申请.但在2013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定,Myriad公司持有的BRCA1和BRCA2DNA序列测试专利无效.理由是:自然形成的DNA片段是大自然的产物,并不能仅仅因为被分离出来,就符合专利申请的资格.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根据当前已有的关于一些NP完全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中已经成熟的技术,归结DNA计算的基本操作,提出基于DNA计算的基本操作,进一步解决分子生物学中操作的多义性,使我们之后的研究能够建立在一个相对简单的平台上。  相似文献   

20.
《发明与创新》2010,(6):46-47
犯罪科学从20世纪初开始发展,到今天,DNA鉴定的加入更是让它突飞猛进.前有美剧<犯罪现场调查>(CSI)、<识骨寻踪>的热播,后有国内<重案六组>、<案发现场>的风靡,这些涉及法医学、毒物学、DNA鉴定、痕迹学、指纹学、微量物证、现场分析、弹道学、法庭昆虫学、犯罪现场重建、文件检验、声纹鉴定、颅骨复原、犯罪心理测试等多种法庭科学学科的电视剧让犯罪科学家们前所未有"吃香"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