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以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制度性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前我国以农民为主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发生及重要作用.通过借助博弈论模型,构建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对诱致性制度变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诱致性制度变迁成功的两个因素: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执行政策时的初始收益和规避中央推行变迁成本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农民接受制度变迁的收益与拒绝成本之间的关系.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成功实现与制度环境相关,制度环境会推动出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临界点.从本质上说,城乡统筹的制度安排可以通过诱致性制度变迁来逐步改变政府的决策行为,最终使其转化成强制性制度变迁而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2.
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内生于农业全面支持工业的赶超型发展战略和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体制,体现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征;而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则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结合制度变迁的强制力和诱导力,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才能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桎梏。  相似文献   

3.
朱志萍 《软科学》2008,22(6):104-108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内生于农业全面支持工业的赶超型发展战略和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体制,体现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征;而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则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结合制度变迁的强制力和诱导力,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才能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桎梏。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制度变迁的两种范式: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阐明了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制度变迁的内涵和特征,探讨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进程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蒋筱虹 《大众科技》2006,(6):109-110
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型建立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中,利用需求供给和成本收益分析原理,特点是制度产生是一个从需求到供给的过程.文章依据这一模型,在企业文化制度变迁分析中,发现企业文化制度变迁的障碍在于制度供给的既定成本过高,因而导致企业文化制度供给滞后,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降低既定成本是实现企业文化制度变迁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度创新促进电子政务发展应采用二元模式:一是对于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区域,应建立以诱致性逻辑为主、强制性逻辑为辅的制度创新模式来加快其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二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社会文明程度低的区域,应建立以强制性逻辑为主、诱致性逻辑为辅的制度创新模式来提高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对我国新农保制度构建过程中的政府责任进行分析。新农保制度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产物,新农保制度建设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在当前新农保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政府责任不明确及缺位的现象,为了促进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新农保制度构建中加强政府责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变迁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追踪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变迁轨迹,可以将这个变迁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期、兴起期和发展期。在不同阶段,大学内纷纷成立了各种跨学科研究组织,以满足社会需求。这种组织变迁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是一个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并行的过程。分析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创新,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如何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上,更重要的意义是为美国乃至全球的大学科研组织模式运行发展探索出一种有效可行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供求理论,通过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历程的回顾,探析了我国风险投资诱致性制度需求与强制性制度供给相互作用的制度变迁特点,并针对我国风险投资新制度需求先于制度实际供给造成制度供给短缺的现状,提出了提高我国风险投资制度运行效率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经过历次变迁并体现出阶段性特征,按照制度经济学理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渐进式制度变迁,而且在农村金融组织制度、农村金融市场制度方面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已有的经济贡献和经济效率是通过量的扩张实现的,金融制度"质"的贡献是比较低的。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以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与改革作为出发点,提高农村金融制度运行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制度变迁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与经济体制变革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我国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过程中,应充分协调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技术变迁的关系,既要利用国家在制度变革方面的优势,更要以培养中小企业的自生能力为最终目标,使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吕祥  周国华  姚建明 《软科学》2005,19(1):81-84
从崭新的思考角度提出企业内部作为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团体,应逐步改善内部产权制度;国家以次级行动团体的身份不断为家族企业提供合理的外部环境支持,由内而外的逐步完成家族企业产权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创业资本诱致性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以往创业资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当原有制度已形成相对完备的体系,适应环境的改变,需要向更新、更理想体系变迁时,应逐渐加大诱致性制度变迁方式的采用,以此来培育出一种能够"自律"的制度体系.强制性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转化,政府的功能应该定位于培养新制度需求的"第一行动集团".充分发挥税收鼓励政策对创业投资企业和投资者的双重激励作用,设立创业资本引导基金并培育创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吴凡  卢阳春 《软科学》2006,20(2):48-51
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因在于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不均衡,制度变迁过程就是制度从…→非均衡→均衡→非均衡→…的持续运动过程,制度供给与需求的非均衡轨迹就形成了制度变迁的轨迹。我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制度变迁也是遵循这种非均衡轨迹,在制度供给方与制度需求方的多重博奕中,从传统的供给主导型逐步向需求诱致型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探索与试点时期以及重建时期三个重要阶段,采用了不同的制度类型,其实质涉及到对公平与效率的选择问题。然而,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变迁尚属于诱致性变迁,并表现出强烈的路径依赖。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将面临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然而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早已不仅仅停留在军事、经济等方面,而是更加注重于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显然,现阶段产学研协同创新已然成为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相结合的一种趋势,同时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源地,其联邦政府资助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变迁历程为切入点,将对已有的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进行梳理,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变迁历程及其变迁特征,进而探讨该变迁过程究竟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还是诱致性制度变迁或者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并行的变迁过程,并且从政策安排的角度深入分析美国联邦政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介入的动力和机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在社会发展变化中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从前的私有制,而是公有制,一直到后期的在集体基础上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是由经营者来决定的,并可以自由流转。我国农村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是要合理的农村土地制度的,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制度的变迁中也能够看出来中国农村发展的速度也较为速度,但在相关土地制度应用过程中,还是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研究,这样才能和中国农村发展情况相符合,让农村土地制度真正为农民所服务。分析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以及创新。  相似文献   

18.
贺建军  陈雅兰 《科研管理》2005,26(Z1):147-152
本文是在对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情况下,发现我国科技评估的制度不健全、评估体系不完善、评估方法不规范等问题比较突山,而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理论是研究制度的重要理论,所以,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以制度变迁为主轴,分别对我国科技评估制度的变迁过程及主要模式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期望能对我国科技评估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石智刚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2):136-138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政府管制制度变迁是由多元主体推动的,其中主要包括消费者、企业和国家.三者在变迁过程中的利益必然存在冲突,在变迁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消费者、企业和国家都能引发制度的需求,但只有国家才能最终实现管制制度变迁的供给,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的制度均衡.而消费者、企业和国家三个变迁主体的力量对比及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有限理性又可能导致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政府管制制度变迁不是一种充分博弈的结果,制度结果与其制度创新预期相背离.  相似文献   

20.
董里  涂锦 《软科学》2011,25(1):61-62,66
利用行政区划的结构及行政区划变迁内外的影响因素数据,验证了中国行政区划结构变迁的动力因素。以行政区划变迁实证分析验证了林毅夫对中国制度变迁的理论假说:就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共同作用下的制度变迁路径来讲,地域行政管理制度的变迁更多的体现为诱致性制度变迁辅以强制性制度变迁,所以中国的行政区划变迁可能更多沿着"从下至上"的路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