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心理应对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应对能力是个体在后天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与生活事件进行交互作用基础上获得的、并受先天生物性因素影响的、平衡因生活事件导致的自身心理内环境改变和适应外环境变化的能力.本文对心理应对能力的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心理应对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外在不良因素与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不稳定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其中社会学因素起主导作用。本文试从“黄”、“灰”、“黑”三色污染等社会学方面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军事化学生管理模式的特点,从学生生活模式的突然改变、军事化管理的特点和弊端及现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三个方面,分析了学生产生强迫症状的影响及原因,并从纠正军事化管理中不适应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制度和做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及重视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工作三方面提出了改革军事化学生管理模式,以降低大学生强迫症状心理障碍发生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发展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环境、学校和学生个性,其中环境在学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河西堡镇区域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在这种特殊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心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区域的特点,研究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心理伤害是指外界的因素对人的心理方面造成暂时或永久的消极影响 ,心理伤害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心理学家艾吉兰教授指出 :“在心理上受过伤害的儿童在其成长中所接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滞 ,甚至比在肉体上受过伤害的儿童更大 ,因为心理的伤害是对儿童自尊的破坏。”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遵循儿童身心发育规律 ,培养健康的心理 ,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关键。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幼儿园教育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谈一点自己的见解。一、教学内…  相似文献   

6.
对于现代高中生来讲,学业好坏的主要标准是成绩。由于生理、心理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学生在成绩上表现是各有不同。本文旨在探讨学业不良生的表现及改变策略。  相似文献   

7.
强迫症是一种较常见而且较顽固的心理障碍.据统计,患强迫症的成年人,有50%起病于幼儿期。因此,幼儿期防治强迫症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强迫症往往表现为胆小怕羞、过于拘束呆板、兴趣少、缺乏自信、犹豫不决等,还会表现出强迫行为,如反复不停地洗手,走路时数电线杆等。少数患儿则  相似文献   

8.
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适应是指人随着环境的变化,为满足某种需要而改变其活动的一种现象。人对环境的适应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改变自己的行为;二是改变环境;三是改变自身的需要。如果一个人在这三个方面都不能改变,个体心理同客观环境不能协调一致,就会发生不适应或适应不良的现象,导致心理适应的问题,即所谓心理不适应。 大学生由中学升入大学后,学习、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人在心理上很难一下子适应,无法迅速开始有效的学习,一些严重的心理适应不良者,还有可能产生心理疾病,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入学后的心理适应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其心理不适应的主要表现,分析  相似文献   

9.
森田疗法在1例强迫症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迫症作为一种功能性障碍 ,往往会对个体产生社会功能上的损害 ,因此 ,对于强迫症的心理干预显得极为必要 而在强迫症的心理咨询中 ,不同的心理学派别都相继提出基于各自理论体系的咨询方法与治疗手段 本文尝试从森田疗法对强迫症心理咨询的实践角度出发 ,着力于探索如何运用这种哲学与人生观对个体进行心理辅导与救助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可能发生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之一。教师陷入心理危机,除了个体的主观因素外,客体的环境因素是绝不可小视的。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教师所处的客观环境,指出引发教师心理危机的主要因素有职业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方面因素。意在引起社会关注,以改善教师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11.
金在权对精神因果的研究影响深远,他提出的排他性论证至今仍然是人们讨论的热点。其实,金在权在早期还提出过一种解释精神因果的模型,但是这个模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个模型认为,精神因果关系是随附于物理因果关系的副现象因果关系,所以这个模型被称为随附因果模型。文章研究了金在权早期的精神因果思想,并分析了他对早期思想的自我批评。我们认为,在处理精神因果的问题上,他后来提出的功能化还原模型并不比随附因果模型好;因此,他的功能化还原模型是否真如他所说那样,是接近充足的物理主义,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SCL-90问卷对332名天津市机械类技能型人才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技能型人才心理症状均值低于全国常模,具有轻度躯体化、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症。不同性别、年龄段的技能型人才心理症状存在差异。男性比女性技能型人才具有轻度的敌对和精神症。老年比青年技能型人才更具有轻微的躯体化、强迫症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想通过这个案例的成功咨询,来说明如何运用钟氏领悟疗法治疗强迫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与管理。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理学院在校的177名学历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整理后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为: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躯体化〉恐怖〉其他〉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留学生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敌对等4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常模,焦虑因子得分与常模相仿,其他5个因子的得分高于常模。与常模比较,留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7个因子上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强迫症状-个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两个因子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性别差异和院系差异。结论: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重视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留学生教育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的创作心理是一个自然发展变化的过程,受到他的生存环境、性格、爱好、人生际遇以及审美追求等因素的影响。自卑是他心理状态的一个显著特征。贾平凹在超越自卑过程中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他的小说文本的生成动因,也是我们打开其文学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反映个体工作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的问卷对广东省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4.4%的教师有明显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躯体化、焦虑、强迫和抑郁症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主要的测量工具,分析商洛学院学生心理障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体系及模式。调查结果发现:心理障碍学生在大学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普遍存在强迫症、抑郁、人际敏感、焦虑、饮食与睡眠和敌对等障碍,不同类型障碍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67.27%的学生仅患有1-2种障碍;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存在显著的性别、独生状况差异,但无生源和学历差异;个体知觉因素及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没有显著影响,但学校因素是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学校心理学家应构建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及其教育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心理测试工具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高职院校2011级6415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整体状态处于正常水平,但也有25%左右学生的测评数据表明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抑郁等方面,且学生性别及成长环境与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结论:高职院校新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者占有一定比例,应重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采用SCL-90对福建省某高校2015~2019年连续5届共9238名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并不比城镇生源差,但强迫症状和恐惧两个因子得分较高;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男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因子方面较为突出;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有更高焦虑、偏执倾向,且焦虑水平高于全国青年均值;来自非完整家庭的学生有更高抑郁、焦虑倾向,且焦虑水平也高于全国青年均值。基于研究结果,建议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到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生为本提升学生心理健康自助能力,不断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深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以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效。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压力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研究生压力问卷>为工具,调查了某高校340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压力情况.SCL-90结果表明,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4.16%,其中,轻度心理问题者比例较大;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及抑郁三项因子检出率相对较高.压力测评结果显示,研究生成就压力得分最高,适应压力与人际压力得分与SCL-90所有症状因子得分及总均分有较高相关.本研究为高校寻找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