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辞是语言表达的艺术,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使语言表达得体适度,同时也受语言特点的制约,通过汉英两种语言修辞的对比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两种语言的基本特征和差异。本文主要对比分析词汇修辞类中汉英比喻修辞手法的不同,以增强对两种语言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
暧昧表达、敬语都是日语中最具特色的表达方式。从这些表达方式中可以看出说话者的语言品位。通过例句分析会话表达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意思,暧昧表达、敬语在表现说话人自身较高的品位和良好的涵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探讨暧昧表达、敬语如何体现说话人的日语品位,旨在让日语学习者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语言特征及表达,从而更好地进行语言和文化上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贾华 《民族教育研究》2010,21(3):100-104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性格和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含蓄委婉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日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一大特征,它渗透在日语的各个方面,并成为对蒙古族学生日语教学的难点,与蒙古游牧民族直率的表达方式形成鲜明的对照。本文论述了日语含蓄表达方式的社会思想渊源,择取了不同的场合,通过日语中的省略现象和否定表现形式,对日语含蓄表达方式和民族特性的密切关系与蒙古族语言表达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84):76-77
崇尚"以和为贵"的日本人为了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缓和冲突,更倾向于采用间接的拒绝表达方式。暧昧表达方式是日语的显著特征之一。本文对间接拒绝表达方式中的典型代表「いい」、「けっこう」的语意、语用进行了分析,对日语拒绝表达方式的分类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并对其形成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而探索了日本独特社会文化和条件下形成的暧昧表达的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5.
日语的暖昧性与日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暧昧性是日本语言文化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也是其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一大特征。日语的暧昧性在日本人日常生活交际中到处可见。暧昧性表达具体表现为含糊、委婉及省略等表达方式,此种表达源于日本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日语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理解、尊重日本文化以及日本人的表现心理,才能使其正确掌握日语的暧昧性。  相似文献   

6.
从广泛意义上讲,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即修辞手法,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语言的同义选用,即从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中选用最有效的表达手段。另一类是语言的变异使用,即将某一方式加以变化,变为异乎寻常的表达手法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词语的锤炼在整个修辞...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表达情感的工具,而语言中的比喻表达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对准确传递信息具有促进作用。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会背景不同,审美观点和观察事物的角度等也不相同。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各个社会群体的比喻表达方式也各有特点。从对比语言学角度,通过实例分析汉语和日语中体现的人文因素,并对中日比喻中的"联想意义"和"共鸣"进行阐述,探究比喻表达方式的异同,研究比喻现象的实质意义,为解决外语表达和外语理解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8.
学习日语的人都知道"暧昧"是日本语言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日语表达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既反映了日本人的传统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也反映了整个日本民族的文化特性.暧昧的语言表现几乎涉及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我们在学习日语当中的难点.本文从表现形式入手分析日语"暧昧"表达的内涵,探究其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9.
日本人在与人交际时,特别重视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体现在语言上,日语表达的暧昧性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而拒绝行为是一种威胁到对方面子的行为,因此在进行拒绝表达时,日本人更喜欢采用模糊、暧昧的表达方式。在拒绝表达中,副词的灵活运用,使语言表达更加意味深远、委婉含蓄。  相似文献   

10.
指出日语谚语中,比喻修辞方法使用的频率很高,日语谚语带有浓厚的民族、区域、历史、文化色彩,在汉译的过程中,要兼顾或再现谚语本身的文化寓意和比喻修辞的特殊性。对使用比喻修辞的日本谚语汉译,应把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11.
用典和比喻是北朝石刻文学中广泛使用的修辞手法。这两种手法的综合运用,通过其修辞上的提升效果强化了石刻文学的赞颂功能,造成了句式整齐、节奏和谐的语言表达效果以及典雅、壮丽的审美特征。二者的结合所造成的"喻典",使得其修辞功能更加多样、强烈。在佛教石刻文学中,带有宗教色彩的典故和比喻又呈现出佛教文学在表达过程中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2.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为了更明确地表达原文思想,使译文更符合汉语表达规范和习惯,满足汉语修辞的需求,通常采用增译法。增译法的运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译者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取得满意的表达、修辞效果。同样直译加注法方式对文化意象脱落能进行有效的补救,尽量做到保留民族文化特色,做好传递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教授一种语言,同时也是在教授一种文化意识。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发现:日本人把以心传心作为人际交流的重要通道。日本人的暧昧受到中国宗教影响,在单一的语言、民族、生活习惯等背景下,他们非常了解彼此的思维表达方式以及行为规范,形成了特有的集团意识、暧昧的文化习惯。日本虽受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但它有自己特殊的文化背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暧昧意识影响着日语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14.
肖蓉 《海外英语》2014,(16):267-268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是每个民族长期使用发展起来并逐渐固定下来的语言形式,通过它可以充分反映出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之间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本质上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精髓。我国对汉语成语、谚语以及歇后语等语言现象的研究较多,对惯用语进行深入研究的却不多见。该文试图通过对汉语和日语中"虫"惯用语的对比分析,来探讨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对"虫"的相关认识,并藉此来探寻"虫"惯用语的产生根源及其背后蕴含的各自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作文除了好的材料、好的构思谋篇、不同寻常的思想和立意外,语言的别样表达也很重要。所谓"化腐朽为神奇",更多的是指语言表达能运用各种修辞,使平淡的语言生出惊奇,使套板语言陌生别致。一、比喻比喻这种修辞我们经常运用,用得好坏,关系到文章是否形象。什么是比喻?墨子说:  相似文献   

16.
日语中的的暧昧性表达在日本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日本人之间对于这种含蓄、暧昧的表达方式心领神会,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倍感困惑。本文对于日语中常见的几个暧昧表达方式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形成这种暧昧性表达方式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7.
日语表达的暧昧性是日语的一个典型特点。而这一特点背后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即:岛国根性和“以和为贵”思想的影响。从语法和表达习惯两方面来阐述日语的这种暧昧性特征,剖析这一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根源,可以帮助日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深层的文化内涵,更好地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学习,培养其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日语的表达方式中包含着暧昧性、集团性等日本文化的特征。因此,在日常的日语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必须导入相关的日本文化。这样才能使学生顺畅的使用日语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陈佳 《现代企业教育》2010,(16):134-135
由于生活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联想也不同。正确了解掌握日语的比喻表达,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日语语言的表达能力。本文对比喻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并重点解析说明了日语常见的几种比喻表达。  相似文献   

20.
不少的文学作品中使用的习语、典故、谚语、比喻等都是作为语言修辞的一种手段,而且在特定的语境下是最有力的手段,不断地推动着语言的发展。通过对英傣两种语言在修辞中惯用的喻体对比,提出语言修辞方法,尤其是比喻的修辞手段和量词的使用,不仅蕴含着民族历史文化背景信息,而且还能反映出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一个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特征,同时还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传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