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公元550年,独揽东魏朝廷大权的丞相高洋,逼迫孝静帝元善见把皇位让给自己,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北齐。为了斩草除根,第二年,高洋用毒酒毒死了元善见和他的三个儿子。2.公元559年6月20日,天空出现日食,掌管天文的太吏对高洋说:"今年应当除旧布新。"高洋听了有点疑神疑鬼,担心自己篡夺来的皇位也会像东魏一样失去。3.他把彭城公元韶召来问道:"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中兴?"元韶信口回答说:"因为王莽当初没有把刘氏宗室全部杀光。"  相似文献   

2.
从汉元帝施行全面的儒生政治,导致西汉王朝进入衰亡阶段之后,再经成、哀、平三帝共37年(公元前32—公元5年)的统治,刘氏王朝使为王莽所取代。成、哀之际,“天人”之间,险象环生,危机四伏,面对这种世纪末日的严峻形势,儒生们在政治倾  相似文献   

3.
初中《中国历史》第79页说:“在政局动荡的情况下,公元8年,外戚王莽乘机夺取西汉的政权,做了皇帝,改国号新。”这里说王莽“公元8年”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新,是只将中国古代的年号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而没有顾及到月份的换算。《汉书·王莽传》记载,居摄三年十一月,改元为初始元年,“戊辰莽至高庙拜受金匮神嬗。御王冠,  相似文献   

4.
西汉三次外戚专权的程度及特征是不同的;但都有值得肯定的方面。吕氏专权有维持汉初政治、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进步作用。霍光正确地执行了武帝停止战争、恢复发展生产的方针,使危机四伏的汉王朝重新走向稳定,为“昭宣中兴”作出了贡献,他是“照宣中兴”的奠基人;王莽在西汉社会后期,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统治政权摇摇欲坠之机,凭借其姑妈及王氏势力取代了汉王朝,建立“新”朝。他所实行的改制,其用意是解决西汉后期存在的两个严重问题——土地高度集中、奴婢大量存在。但是他的改革失败了,因而也就使得他用非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尝试归于失败。尽管如此,王莽代汉及其改制并不能因此而否定。  相似文献   

5.
西汉末年,由于王莾纂权之后,实行了一系列脱离社会现实的政策,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加剧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发展。公元十七年在今湖北境内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绿林农民大起义。起义爆发后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响应,到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等农民起义部队打败王莽官军甄阜、梁丘赐部后,队伍空前壮大,众达十余万。当时绿林军尽管人多势壮,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文号、旌旗、表帜”,为了把反莽斗争推向深入,农民军“诸将会议立刘氏以从人望”,实行统一领导,指挥各部的反莽斗争。于是他们在淯水沙滩上拥立了刘氏后裔刘玄为帝,即为更始皇帝。但是史书对更始皇帝刘玄即位时间的记载都不完全一致。如:  相似文献   

6.
论刘縯     
刘縯(?—23年)字伯升,西汉末年南阳郡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系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光武帝刘秀之兄。他在历史上算不得一个重要人物,但是在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的高潮中,他曾组织了一支武装投入了绿林农民起义军的反莽斗争行列。长时期来,对刘縯的评价褒贬不一,其关键是如何看待刘縯反莽的性质,因此,对刘縯仍有研究的必要。(一) 刘縯反莽思想的形成,是与王莽纂权,刘氏宗室的社会地位变化直接相关的。刘縯大约生于西汉末年成帝元延、绥和年间其父刘钦曾任汝南郡南顿县县令,在他十多岁时其父去世(卒于平帝元始三年,即公元3年),后由  相似文献   

7.
王莽以新代汉,长久以来被看成是一次典型的篡夺政权的事件。王莽本人也成了外戚权奸谋朝篡位的代表人物。文章力图不受《汉书》等史书中贬抑挞伐王莽及“新莽代汉”的内容的束缚,而着眼于西汉末年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和儒家思想的发展情况,以及西汉末年王莽的个人表现等因素,从客观和主观方面综合论述“新莽代汉”的客观必然性,从而使人们对“新莽代汉”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上,王莽曾以西汉皇室外戚的身份代汉建立新朝。新朝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几年,但它却是连接西汉与东汉的一个朝代,而且还以曾经发生过不同寻常的王莽改制和声势浩大的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而著称于后世。总之,西汉末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件大事,而王莽建立新朝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间。近几十年来,我国的中学、大学中国历史教材和许多中国史论著,以及《辞海》等大辞典,普遍把王莽建立新朝的公元纪年定在公元8年。然而,事实上王莽建立新朝的公元纪年应该定在公元9年,定在公元8年是错误的,必须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9.
吕母(?-公元18年),女,琅琊海曲(今日照)人,是一个财产俱丰的富户。她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西汉末年,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压榨农民,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被迫流离失所,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王莽掌权后,“托古改制”,朝令夕改,  相似文献   

10.
沈秀英 《陕西教育》2005,(12):38-38
历史教材涉及知识面相当宽广,古今中外,包罗万象,但教学课时少。因此,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充分提高课堂利用率。巧妙运用“数字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巧用数字,牢记史实。例一:用数字记史实——“秦末农民战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秦朝历史都在公元前,陈胜、吴广两人领导九百人在大泽乡(三个字)起义当然发生在公元前。这样,就能轻松、牢固地记住了“公元前209年”。例二:两汉的起讫年代,可抓住其中“两”字作文章。两汉,分别在公元前、后两个世纪,先有西汉,后有东汉。西汉在公元前两个世纪(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东汉在公元后两个世纪(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汉之间夹个“王莽新政”(公元8年——公元25年)。  相似文献   

11.
西汉刘向的《新序》一书是呈给皇帝览阅的历史故实的类编。刘向在许多材料后均附有自己的评论。这些评论,深刻体现了一位身处汉祚日衰之际的宗室后裔忧心社稷、力图改善皇权统治的良苦用心和以儒为主的政治改良主张  相似文献   

12.
由于王莽改革的失败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两汉之际爆发了波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社会动乱.小农、豪族、士人、刘氏宗室成为参与社会动乱的主要群体,由于这些社会群体中的成员社会身份、利益取向、行动目标、行动方式等的不同,他们的行动对社会动乱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西汉后期王氏集团的形成及王莽的飞黄腾达与元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元后忠于刘氏皇朝,却不自觉地充当了汉王朝的掘墓人。她培植了王氏集团和王莽,但最后却无法控制他们,这是元后悲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疾风知劲草     
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刘氏天下,改国号为新。于是天下大乱,反对他的人风起云涌。刘秀(即后来的光武帝)是皇室后代,从南阳起兵,路过颖川颖阳(今河南许昌)时,当地有个青年叫王霸,特地去营门拜谒,说:“将军举义旗,讨伐逆贼王莽,我十分仰慕您的高义,愿投身军中,做一个马前卒,不知将军肯收留否?”刘秀欣然答应,说:“我渴望得到有才能的人,共同完成光复汉朝大业,你来了正好。”王霸便跟着  相似文献   

15.
论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和失败原因李光霁王莽改制是两汉之际发生的一件大事。古往今来,对它的评论甚多,有褒有贬,分歧很大。本文想就这一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改制失败的原日做些分析和评论,求教于同道。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要从分析王莽改制前西汉社...  相似文献   

16.
胡适将今见本《易林》作者断归东汉崔篆,以《刘向传》、崔篆生平事迹及西汉末期至光武中兴的史实,对照此书内容,它只能产生于汉元帝前后时期,崔氏不可能在外戚专权的西汉末与东汉初作此书。胡适“判决”本书作者使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考证学方法”,他没有“严格审查自己的证据”,没有“严格的试验室态度”,不是“论其世”而“知其人”。以不能得到确证的“假设”,剥夺真正作者的著作权,又将“恭维王莽”等强加于崔篆,实是有负于前人,有欺于后人  相似文献   

17.
扬雄生于汉宣帝甘露元年,卒于王莽天凤五年。汉成帝即位,他二十二岁。年三十余,才到长安。他享年七十一岁。汉代农业租税的情况,王莽认为: 汉代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隆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税一,实什一税五也。父子夫妇终年耕耘,所得不足以自存。故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汉书·王莽传》)这样说法是合乎实际的。西汉末年,这样现象更加严重,而外戚、宗室、公主、王、侯、大官僚又利用权力进行兼并,于是生产不断下降,形势的发展,预兆出西汉王朝的必然灭亡。为了配合政治统治,实施了独尊儒学的政策,但到这时,原有儒学已不能起协助统治的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2期发表了张志哲等同志写的《王莽与刘秀》一文,文章的重点虽是论述“光武中兴之业”,但涉及到绿林、赤眉起义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笔者读后,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这里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得到批评指正。一在《王莽与刘秀》一文中,张志哲等同志认为“两汉之际的更始、赤眉政权是封建性的,奉汉室为帝就是一个明显的标志”,“王莽推翻后的更始政权与赤眉政权,都是残虐昏庸的封建政权”,“更始、赤眉、诸雄,以乱滋乱,以暴易暴”,因此不得人心。而刘秀  相似文献   

19.
刘歆二题     
刘歆一生中的两件大事是争立古文经和依附王莽。刘歆争立古文经是试图用具有原始经典意味的古文经改造腐朽、衰颓的今文经学,挽救刘汉统治的危机,西汉末五德终始说盛行,导致了“家天下”观念的淡薄,刘歆在拯救刘汉统治的努力失败后投向王莽,是合乎逻辑和时代潮流的转变,刘歆在当世并末受到如后世"逆臣贼子"的诅咒。  相似文献   

20.
西汉王朝第十五代刘婴5岁当皇帝,不久就被王莽赶下了台。王莽结束了西汉215年统治,建立“新朝”。王莽是位儒学大家,他想缔造一个体现儒家思想的政治体制,于是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