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云强  王辉 《家庭教育》2007,(11X):28-29
情绪没有颜色,它却既可以使孩子的内心绚丽多彩,又可以让孩子的心灵苍白幽暗;情绪没有体积,它却既可以让孩子敞开胸怀去拥抱整个世界,又可以使孩子心眼儿狭窄得芥蒂难容。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绚丽多彩、充满关爱,还是苍白幽暗、心胸狭窄,就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孩子腾飞的翅膀。[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我们用一年的时间,简略地探讨了“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的问题,目的是通过家长的努力,使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有比较好的情绪状态,至少不要因为情绪失控造成不幸和灾难。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需要坚持不懈的潜移默化的功夫,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让孩子天天都有好心情。考虑这个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为什么要让孩子天天都有好心情?二是怎样才能使孩子天天都有好心情?  相似文献   

3.
家长对孩子情绪问题的关注,应该有一个基本态度,即把孩子的典型情绪过程,当作指导孩子情绪管理的“演练”过程。因为,只有在这种时候进行恰当的指导,才最切合实际,也最容易奏效。  相似文献   

4.
《父母必读》2014,(3):98-99
负面情绪不是洪水猛兽,它是孩子情绪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是在对从负面情绪的体验和情绪调整中,孩子得到了成长。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2006,(4X):58-59
我们常常看到孩子又哭又笑,情绪转变是那么容易可是当孩子到了五六岁,一些情绪因素开始在孩子的心里沉淀.有些孩子表现出乐观开朗。而另一些孩子则常常郁郁寡欢,缩手缩脚……[编按]  相似文献   

6.
其实,我们作为一般为人父母者讨论情绪问题,并不是为着进行理论研究,只是要争取做好两件事:一是努力使自己的孩子在未成年期别因为情绪方面的问题出事;二是努力帮助孩子,在不断解决情绪问题的“演练”中学会情绪管理,以保障未来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7.
何军 《山东教育》2007,(3):49-50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人类丰富的情绪及其表现无疑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的缘由之一。幼儿,同样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情绪世界。有的孩子稍不顺心就大喊大叫,有的孩子受了委屈只是暗自流泪,有的孩子快乐自信,而有的孩子冷淡退缩。  相似文献   

8.
王晓芬 《家庭教育》2009,(12):24-25
情绪认知是儿童自我和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中国家长忽视对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关注,在教育中也没有教孩子相应的情绪词.以至于儿童长大后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严重的甚至不能疏导不良情绪。产生社会问题。让儿童适当地学习情绪词和掌握自己的情绪是十分必要的。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小千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吧。  相似文献   

9.
情绪抑制即压抑不被个体所期待的情绪思想、情绪感受或情绪表达的一种策略,长期使用则会对个体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通过研究发现,童年期最容易形成情绪抑制,因此,孩子的照顾者一定要多注意引导孩子使用恰当的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10.
湘君 《家教指南》2006,(11):48-49
孩子发愁,家长跟着愁,甚至,家长比孩子焦虑得还厉害。这是不可取的。培养孩子的乐观情绪,家长先要把自己打捞出情绪深渊.孩子的气质与行为方式,说到底受家长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葛琳 《早期教育》2015,(1):16-20
情绪主题绘本是深受孩子喜欢的一种绘本形式,大班幼儿正处于情绪分化和交往的关键期,有目的地培养幼儿情绪管理能力能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该课题通过行动研究法,研究出合理利用情绪主题绘本可有效地促进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该文将情绪主题绘本对于大班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作用概括为能帮助幼儿觉察自我情绪,引导幼儿识别他人基本情绪,...  相似文献   

12.
幼儿情绪控制,指对幼儿情绪中可能对自己或他人产生不良影响的情绪冲动加以调控的过程,如孩子对任性、执拗 、侵略性、攻击性等偏颇情绪的调控。幼儿情绪控制不是教育幼儿简单地、消极地压制其正常的情绪表达,而是教育幼儿适当地调控其情绪,既有泻泄,也有控制,把情绪控制在一个合适的一个合适的与幼儿年龄相称的范围内,以保持愉快的心情,约从4岁起,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幼儿开始逐步学习控制自己的活动和情绪,幼儿时期能否具有一定克制冲动,控制情绪的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他将来能否获得成功,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把握情绪控制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幼儿期就重视孩子情绪控制的学习,依靠成人的引导和帮助,培养幼儿情绪控制力。  相似文献   

13.
幼儿的情绪智力有着自然发展的趋势。但是,经过情绪智力培养的孩子与没有经过情绪智力培养的孩子相比,更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更懂得安抚自己,较少产生负面的情绪。从生理的角度而言,这些孩子常处于放松状态。压力荷尔蒙及其他情绪激昂的生理指标都较低,身体都比较健康。就行为习惯而言,这些孩子还具有许多社会性的优点,如在同伴中人缘较佳,交往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正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亲密的人,其言行和情绪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乐观开朗、善于处理自己情绪的父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信心,提升孩子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反之,情绪反复无常、焦虑不安的父母,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如果只关注教育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忽视对自己的情绪管理,轻则影响亲子关系,使教育的效果大  相似文献   

15.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人类丰富的情绪表现无疑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的缘由。儿童,同样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情绪世界。有的孩子稍不顺心就大喊大叫,有的孩子受了委屈只是暗自流泪,有的孩子快乐自信,而有的孩子冷淡退缩。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与幼儿情绪智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绪调控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品质之一,这种能力能及时摆脱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幼儿情感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的初步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幼儿能对自己情绪中那部分对人对己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情绪冲动加以适当调控,如孩子对任性、执拗、侵略性、攻击性等偏颇情绪的适当调控;另一方面表现为幼儿能适当地调节情绪,并常常鼓励自己保持高兴愉快的心境。概括来说,就是既有控制,又有渲泻,把情绪调控在一个与年龄相…  相似文献   

17.
高公鑫 《师道》2004,(12):21-21
身心健康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作为家长老师总是过多关心孩子的身体,但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却缺少应有的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消极的情绪往往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8.
《人生十六七》2015,(1):34-35
人们常把六月天比作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形象刻画出孩子喜怒哀乐的情绪无常,但是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化呢?而孩子的这种情绪化往往更多是负面情绪。孩子和成年人一样,在生活中难免遇到挫折,产生负面情绪,他们也会郁郁寡欢、怒不可遏、无理取闹,这很正常。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情绪往往直接指导着孩子的行为,愉快的情绪让他们愿意学习、交往,也让他们易于被人接受。长期处于某种情绪状态下,孩子的情绪就会逐步稳定,形成对事物一定的情感特征,并进一步成为孩子性格特征的组成部分。因此,幼儿时期的情绪经历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那么,怎么帮助孩子保持积极的情绪情感,让他们沐浴着阳光成长呢?  相似文献   

20.
人的情绪不仅多种多样,而且变化多端,孩子尤其如此。有句天气谚语说:“三伏天,孩儿面,说变就变。”人们用孩子的情绪多变来形容三伏天的天气变化,可见情绪变化比天气变化还要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