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丹 《南平师专学报》2007,26(1):122-124
中国画艺术和陶瓷艺术同为具有强烈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由于二者在发展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文化背景上的相似导致了在创作取材、审美表现、审美趣味上也存在诸多相似相通之处。本文从几种主要的陶瓷艺术形式——青花、粉彩、新彩、刻瓷艺术入手分别从上述各方面分析阐述了陶瓷艺术与中国画艺术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瓷器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不光在于其色彩的丰富多样,而更在其特有的可塑性;陶瓷既可以深入生活具有实用价值,更可以联系音乐创造旋律,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瓷乐作为陶瓷与音乐相互结合所产生的新型艺术形式,不仅保留了陶瓷所特有的传统工艺,更在传统乐器的形制基础之上与景德镇陶瓷文化相互融合并且进行大胆改革。从高雅艺术的审美角度来欣赏陶瓷乐器,使其更具欣赏魅力,赋予瓷乐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醴陵釉下五彩瓷是我国瓷器艺术中的瑰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极具湖湘地域特色和价值的"名牌"。但是随着陶瓷科研院所的没落,老牌国有瓷厂的倒闭改制,老一辈的工艺美术大师和制瓷艺人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醴陵釉下五彩瓷面临新品研发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设计创新领域面临许多困境,如产品同质化严重、背离传统审美取向、追逐名人效应等等。只有在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传统表现形式、艺术特色和烧制工艺的基础上,以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提炼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设计方法,才能做到在保留和传承醴陵釉下五彩瓷传统文化审美特质的同时,实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上的创新发展,实现市场背景下醴陵釉下五彩瓷整体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正陶瓷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是我国民族的宝贵财富。其中,瓷板油画作为一门独特的陶瓷艺术种类,是近代西方油画传入中国与传统陶瓷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丰富了陶瓷艺术,还成为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时代代表。一、以瓷为"纸"铸就不朽瓷板画历史悠久,往前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明代开始逐步成熟,清中期走向繁荣。瓷板油画以瓷为载体,其色彩丰富,语言独特,形式多样,瓷板平整光洁,便于艺术家挥毫创作,  相似文献   

5.
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文献、图片、实物,阐述了中国陶瓷如浙江青瓷、景德镇青花瓷、景德镇彩绘瓷对日本陶瓷生产、艺术的深刻影响。中日两国餐饮文化各具特色,中国人重食物,日本人重餐具,对味觉和视觉有不同追求。日本陶瓷吸收了中国陶瓷高超的工艺技术,生产出适应大和民族饮食习惯的餐具。日本餐饮吸收中国餐饮文化,注重食材与食器的和谐搭配,突出陶瓷色彩和造型,演变为大和民族独有的餐饮文化。  相似文献   

6.
陶瓷作为我国一项伟大发明,历史悠久,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洛阳作为世界著名文化古都,长期以来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传承中国古代陶瓷技艺尤其是唐白瓷、唐三彩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依托河洛地区出土和传世且有牡丹纹饰的三彩陶瓷器,形成了一种用手工制作而成的新派艺术陶瓷——牡丹瓷。  相似文献   

7.
正陶瓷既是一种艺术品,又是我国的日用器皿。中国古代的陶瓷发展历史悠久,其文化内涵深厚,具有独特的艺术形象与文化气质,使之成为世界的艺术品。在古代,我国曾被誉为"瓷国"。可以说,它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葩。而宋朝时期,我国陶瓷制作达到了一个巅峰,出现了许多烧制瓷器的名窑。在这个时期的陶瓷相对来说,简朴实用,从侧面反应出我国文化理性的显露。其表现出来的审美取向与审美特征,特色性更强,文化色彩较为浓郁,  相似文献   

8.
1 “痴心女与负心郎”的创作主题在我国文学中出现很早,以后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艺术形式的丰富化,这一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差不多以全部艺术的形式加以表现,从而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原型母题。这一主题在中国文学艺术中执着地出现不是偶然现象,它之所以成为原型母题正说明符合了民族审美心理的需要。可以认为,这一母题积淀了中华民族对人生爱情中这类悲剧的审美情趣以及对伦理上的是非善恶的道德评价。“痴心女与负心郎”主题从出现到成为原型母题有一形式变化和内涵深化的过程。就内容而论,它从单纯的性爱悲剧演变为以性爱为基础的人生社会悲剧,不断增强内涵的道德性和社会性;就形式的演变而论,从最早的四言体叙事诗发展为传奇小说、唱词、戏曲、电影、长篇小说等多种表现形式。正是内容的不断深化决定了这一主题要寻求更多种更成熟的艺术形式加以  相似文献   

9.
中国儒、道、佛思想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内核,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文化和艺术载体的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集中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德化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几千年浩如烟海的历史发展中,其陶瓷文化深受儒、道、佛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以其地区文化的形式,在泥塑、瓷塑与绘画艺术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思考德化陶瓷艺术,希望为德化陶瓷的创造、发展提供一点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艺术的发展与人们视觉方式的改变,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审美需求下,写实技法作为西方绘画创作的一种表现语言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演变。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西方绘画经历了诸多流派的交替更迭,探索并实践了诸多绘画语言与表现技巧,创造出无数的写实形象,但都因各个时期审美追求与表达观念的不同而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闽南地区作为福建省重要的古窑址分布区域,在福建古陶瓷生产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闽南陶瓷均属民窑生产,民窑瓷器是民间名师巧匠的自由创作,来之于民间,用之于民间,从内容到形式,处处反映出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论文以闽南瓷绘艺术的作品鉴赏为切入点,从造型之美、胎饰之美、釉色之美、彩绘之美和随性之美五个方面着手,详细论述了闽南瓷绘艺术的美感认知,因此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审美研究是颇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瓷器源于中国,而欧洲瓷器源于德国.德国瓷器有300年的历史,它影响着西方的餐桌文化、饮食文化和艺术审美.1708年1月15日,被视为是欧洲瓷器的诞生日.那一天,在萨克森的威腾堡,炼金术士贝特格第一个破译了中国陶瓷密码,制作了欧洲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件陶瓷.后来,萨克森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害怕制瓷技术外泄,将陶瓷工厂迁到了一座叫梅森的小城.  相似文献   

13.
秦汉战鼓作为一种流传两千多年的民间传统艺术,属于群体性活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当下,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秦汉战鼓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艺术特征和社会功能进行简要分析,探讨秦汉战鼓在群众广场舞中的健身、社会、审美和文化价值,探索其推广路径,对于秦汉战鼓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继巍 《文教资料》2011,(32):83-85
陶瓷艺术可以说是综合艺术的体现,雕塑、绘画、装饰等多种形式都有体现,既有立体的,又有平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陶艺脱离了实用功能变成了欣赏瓷,更加注重造型和图案装饰,装饰手段更是多种多样。陶瓷绘画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虽然各种艺术形式可以相互借鉴,但简单地移植从艺术价值上讲是不可取的,一定要从工艺、视觉效果和思想内涵上有所突破,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很好地体现陶瓷釉料的绘画语言。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上层建筑领域中的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的具有审美属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具有深长的育化作用和审美价值。 从历史的角度看,艺术是作为审美活动的特殊种类出现的,也是历史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原始艺术的最初遗迹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至今,人们由艺术产生的审美需要,又引起一批批新的艺术作品不断出现,随着历史的发展,艺术创作逐渐进入了特殊种类的劳动,现已成为艺术家们的职业活动——即有意识地进行创造美的活动。艺术的这种既是社会生活反映的产物,而且具有审美属性的内涵,构成了马克思的著名论  相似文献   

16.
陶瓷自古以来就是家居环境中重要的装饰符号,陶瓷那种与生俱来的历史和文化张力,那种亲和自然和自身的艺术内涵,有着与人类无法割舍的情感.进入当代,社会和人类生活跟随时间的发展,产生了本质的巨变,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成为社会生活的重心,现代人开始重视生活的质量并且崇尚对美的追求,在这种社会和人文环境下,陶瓷艺术如何以一种新的形式介入现代家居生活,如何以一种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家居,达到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需求和精神享受的目的,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将陶艺融入生活,营造更多的生活情趣,使陶艺生活化,这是对陶瓷艺术发展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陶瓷自古以来就是家居环境中重要的装饰符号,陶瓷那种与生俱来的历史和文化张力,那种亲和自然和自身的艺术内涵,有着与人类无法割舍的情感.进入当代,社会和人类生活跟随时间的发展,产生了本质的巨变,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成为社会生活的重心,现代人开始重视生活的质量并且崇尚对美的追求,在这种社会和人文环境下,陶瓷艺术如何以一种新的形式介入现代家居生活,如何以一种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家居,达到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需求和精神享受的目的,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将陶艺融入生活,营造更多的生活情趣,使陶艺生活化,这是对陶瓷艺术发展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淑苹 《考试周刊》2010,(24):49-50
中国的陶瓷艺术历经数千年的创造和发展.其价值是无与伦比的。中外人士每每论及中国的陶瓷艺术.无不赞叹不已。中国陶瓷艺术具有独特的东方形式美,随着社会的发展。陶瓷产品的功能美和形式美呈现出顺应潮流的风格特征.这是陶瓷作品与社会与人产生统一和谐的积极要求.所以.陶瓷作品是以适应人的精神意识而存在的.而艺术家在设计陶瓷中包含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幢憬与想象.并以陶瓷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说,陶瓷作品对于人们精神追求和观念文化的创造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响应新时代传统文化习承与发展号召,确保更多人得以认可并接纳传统文化,开展民族声乐艺术审美特征分析活动,主要源于民族声乐艺术的产生与地区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科学文化、历史文化及传统文化的差异性息息相关,通过解析民族声乐艺术审美特征,可以探寻艺术文化的演变历程,提高艺术文化解构、研究、传承质量,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以期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体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形式,其创作过程受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的多重影响,使得艺术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文化地理学的观点为人们更好地认识艺术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由陈正祥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一书,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利用游记和方志的功能,对中国历史上文化、城市化进程、人口迁移、交通发展、物产分布等进行了梳理,将中国的文化与地理有机融合,归纳出中国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时代变迁及其互动关系,从而为开展文化地理学视域下的艺术发展研究提供了借鉴。本文参考书中观点,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对艺术是如何在特定文化地理环境中产生、演变,从而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