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重庆电视台《雾都夜话》自1994年开播以来,开国内方言栏目剧的先河,曾经创下收视率名列前茅的辉煌,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如雨后春笋般的方言栏目剧极大地丰富了电视荧屏。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方言栏目剧却逐渐陷入低谷。本文以《雾都夜话》为例,分析探讨方言栏目剧成功的原因、发展的困境以及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俞一群 《视听界》2007,(1):100-100
近年来,从省级卫视到地方电视台都纷纷推出栏目剧。与省级卫视不同,地方台在推出栏目剧时往往选择了方言演出,旨在贴近性上做文章。无锡电视台在2006年5月初也推出了一档方言栏目剧《大话阿福》,受到了观众的欢迎,收视率保持在2.5左右。我们可以从这档地方台推出的方言栏目剧看看栏目剧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方言电视栏目是中国电视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种新的节目形态。本文以《新疆羊肉串》百姓栏目剧为例,对其策划背景、制作流程、节目内容等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方言栏目剧的特征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3,(21):37-39
本文以《雾都夜话》为代表的曾经取得辉煌的方言栏目剧为代表,总结其依靠准确的受众定位、独特的本土化色彩、强调观众的互动参与性以及故事化的叙事方式而取得成功的经验,并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深入分析探讨方言栏目剧在受众定位、题材内容、创作资源以及栏目自身等方面的局限,由此提出了方言栏目剧未来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开播于2005年2月9日的方言栏目剧《经视故事会》是湖北经视的一档名牌栏目,也是湖北地区首个以方言对白为主的电视栏目剧。它走的是一条平民化的道路,既有电视剧的表现形式、又注重故事的真实性、同时也强调观众的参与性。在内容上,  相似文献   

6.
刘麦 《新闻世界》2010,(8):139-140
很多受众认为方言电视栏目剧是低俗节目的代名词,成为这一类栏目发展的瓶颈。怎样才能脱掉低俗的帽子,承担起应有的媒体责任,获得好的收视率?本文通过对湖北经视《经视故事会》的个案研究,分析方言电视栏目剧怎样才能突破现实的瓶颈,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2005年开始的栏目剧的火爆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它以受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和品格表达了对当代许多社会和文化问题的关注,而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和现代性有关。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以文化分析的方式,探讨栏目剧和种种现代性问题的纠葛。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以湖南卫视的《爱情魔方》为例,分析栏目剧是如何塑造一种非本土的现代性想象和建构一种超地方的身份;在第二部分,本文将具体讨论栏目剧是如何表现和对待本土的现代化问题,探索现代性认同的复杂与艰难;在第三部分,本文将主要分析栏目剧的方言问题,探讨方言与地方身份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袁红  夏盛 《青年记者》2007,(6):60-60
近年来国内一些电视台争相开办方言节目,电视栏目剧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新型电视节目受到众多电视台的青睐。有人称2006年是“栏目剧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都市碎戏》是2005年5月1日开始登陆陕西都市青春频道的一档方言栏目剧,每晚22:15播出,时长30分钟,每天晚上呈现给观众不同的平民生活故事。该栏目剧定位为以陕西方言为基本表现形态,用艺术再现的手法反映真实、平民、符合生活逻辑的故事,开播后迅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获得了本土观  相似文献   

10.
张洪 《传媒观察》2007,(11):54-55
随着电视传媒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方言节目在各地电视台逐渐兴起,大有蓬勃发展之势。从全国范围来看,电视方言节目较为成功的地区是重庆和杭州。重庆电视台的方言栏目剧《雾都夜话》  相似文献   

11.
从2006年开始,当电视栏目剧以一种主流的面孔出现在大众面前时,各家电视台便逐渐从电视剧的争夺中抽身而出,开始了栏目剧的比拼。这些选自本土题材、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方式上大多使用方言,并大量启用非专业演  相似文献   

12.
钱斌  王磊 《视听界》2008,(2):53-55
电视栏目剧的出现在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电视栏目剧是对电影、戏剧、电视剧、小小说、方言评书、谈话类节目、互动参与性节目特点的综合。它既不是电视剧,也不是情景剧,是电视与栏目的一种嫁接。强调故事性、情节、悬念,在顾及受众视觉快感的同时更重视挖掘其社会价值,电视栏目剧以其情节性很强的叙事结构和人性化的表达方式,使观众得到娱乐消费,也传递了节目的意旨。  相似文献   

13.
提到方言栏目剧,大家都不陌生,几乎每个地方电视台都有自己的方言栏目剧.如重庆电视台著名的<雾都夜话>、陕西电视台广受欢迎的<百家碎戏>、<都市碎戏>等等.这些栏目一般在各地方电视台的固定时段播出;时长大约三四十分钟;内容以反映百姓日常生活琐事为主、各集内容之间没有相关性,是一种特殊的电视栏目.比如,播出语言是当地方言,而不是普通话;演员以未经专业培训的群众演员为主,而不是职业演员;采取制播分离的方式,一般由当地私营广告公司拍摄制作,电视台购买和播放的电视短剧.  相似文献   

14.
从重庆电视台的<山城棒棒军>、<雾都夜话>收视大旗十年不倒,到杭州电视台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荣获"全国百佳电视栏目",再到如今打开电视,陕两话、广东话、四川话、浙江话、湖北话、湖南话方言节目比比皆是;从过去单一的方言电视剧到今天的方言栏目剧、方言脱口秀、方言播报新闻、方言电视配音五花八门,方言电视节目在我国电视银幕上已走过十几个年头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方言剧是以本土地域文化为创作背景,通过方言来言说生存在本土地域空间内市民生活的特殊剧种,观众可以通过对剧中地理人文景观和市民生活风貌的描绘来感受城市风貌及其精神内涵。本文选取重庆方言电视剧和方言栏目剧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对重庆方言剧叙事与重庆城市形象建构间的种种策略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重庆方言剧通过以方言为主的叙事语言、平民化的叙事立场来建构重庆城市形象,真实地展现出重庆处于发展转型时期的城乡结合的城市风貌以及仗义豪迈的市民个性。  相似文献   

16.
周毅 《新闻界》2007,(1):84-84,76
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形态迅速发展,很快成为波及全国的一股风潮,这就是用方言来主播或主演的电视新闻栏目、电视谈话栏目和电视栏目剧,我们姑且称之为“方言电视”。对于这几种电视节目形态,无论是电视业界还是理论界都给予了高度关注。笔者在此拟对“方言电视”进行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挖掘本土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的栏目剧走俏电视荧屏,深受当地百姓欢迎。2011年3月,福州电视台推出的方言栏目剧《攀讲故事会》,起源于《攀讲》节目中的重要板块《依璋碎讲》。该板块在开办之初就融入了福州人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评话。评话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讲述,将社会上  相似文献   

18.
新闻栏目剧是新闻与电视栏目剧的结合——以栏目剧的形式演绎、再现新闻和社会热点现象。新闻栏目剧既保留了新闻的及时性与新闻性,又不失戏剧作品的娱乐、消遣、宣泄、补偿等情感价值。目前,新闻栏目剧在我国的电视新闻创作中,正处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如何正确看待新闻栏目剧,如何处理新闻栏目剧创作中的利害关系,使之成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形式,是值得电视新闻从业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龚小平 《新闻窗》2007,(4):27-28
随着电视节目竞争日趋白热化,顶着各种各样的非议,电视方言节目方兴未艾,在各地发展得如火如荼。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广东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东北的《东北一家亲》,湖南的《一家老小向前冲》,陕西的《都市碎戏》,重庆的《雾都夜话》,贵州的《天天摆故事》等等。方言节目从电视短剧、栏目剧发端,逐渐发展到方言译制外语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余月玲 《新闻世界》2014,(10):59-60
电视栏目剧,是一种将讲故事与电视相结合的栏目形式,通过表演呈现真实故事。21世纪初,人们对民生新闻和草根故事的关注,给予栏目剧极大的发展空间,栏目剧的数量呈现出爆炸性增长。但是随着新的栏目剧形式的出现,数字电视,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栏目剧依旧墨守成规,发展动力日渐疲乏,正停滞于焦灼的发展瓶颈。本文从电视栏目剧的发展现状和创新谈起,试图探寻电视栏目剧的突破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