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经典教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研,从中西马哲学经典的不同类别出发,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改变大学经典教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研,从中西马哲学经典的不同类别出发,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改变大学经典教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经典教学的方法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研,从中西马哲学经典的不同类别出发,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改变大学经典教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作为哲学学者在治学的过程中,当面对哲学经典文本的时候,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阅读哲学经典与理解哲学经典之间存在着何种关联?如果说阅读哲学经典是治学的必由之路,那么理解哲学经典则是治学的根本之道。阅读哲学经典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哲学经典;理解哲学经典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哲思。问题式地阅读哲学经典是理解哲学经典的前提和基础;反思性地理解哲学经典是阅读哲学经典的深化和升华;阅读和理解哲学经典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研究哲学经典,从中得到有益的教诲,推动哲学发展,创新哲学思维,使哲学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5.
经典文本研读是阿兰·布鲁姆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本的研习》对经典文本的重要性、经典文本研读的必要性、政治哲学面临的挑战、经典文本研读的路径进行了深入阐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语境中的经典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球化对教育的冲击是多方面的,最根本、最重要是西方价值霸权、文化帝国主义与英语霸权。经典教育是应对全球化挑战所必需的选择之一。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不仅不能成为反对经典教育的理由,而且反过来,它还是为经典教育进行辩护的有力武器。在全球化语境中,经典教育是主体文化精神从自在走向自觉,从潜在走向现实,从感悟转化为创造的过程,是培育、生成、壮大具有世界文化竞争力的中国民族精神的过程。经典教育的哲学辩护既不能是儒家的守成主义,也不能是永恒主义的复古主义,而应当是开放的语言哲学、文化哲学与哲学解释学的辩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框架内,经典课程可以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方式单独开设,其目的不在于应试,而在文化陶冶。哲学解释学为我们提供了经典阅读的方法论,经典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是阅读、体验、对话、阐释、评价、表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经典的形成多非圣人立言、一蹴而就,而是有赖后代思想家对同一文本不断加以解释,拓展其意涵、深化其论述,令该文本在解释史中延续生命并不断崭露新的思考维度,最终成为经典。《老子》作为中国哲学里一部思想深邃、版本宏富、被大量思想家注解阐发的哲学经典,是思想史上经典化的代表。众多老子注本中,王弼注展现出超然的思想深度与理性精神,一扫前代老学的虚无主义与超验倾向,崭露出《老子》文本广阔的思想视野与强大的解释力,为其经典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与前代老学文本相对照,王弼的《老子注》更加清晰地呈现了《老子》文本在解释史中的义理化、哲学化转向,并折射出哲学文本经典化的群体过程。  相似文献   

8.
文章围绕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的《物理学哲学》一书中经典相对论、宇宙学哲学问题和量子引力部分进行分析,探讨了物理学哲学研究的新视野,指出了它们所揭示的物理学概念解释的新特征以及物理学理论理解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思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一直都是哲学的重要内容,真理是它们之间相符合的重要哲学范畴。但是,逻辑哲学的真理理论却是一种与经典哲学完全不同的真理理论,因此,了解逻辑哲学真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目的,将它与经典哲学真理观区别开来,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逻辑哲学真理理论的价值及作用。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简要介绍逻辑哲学真理理论与经典哲学真理理论的主要特点,并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做出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李强华 《文教资料》2011,(33):85-87
中国哲学经典一直以来是高等院校中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经典教育法在《中国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哲学经典教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吸纳经典中的人生哲理,从而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启迪人生智慧。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经典教育法时应该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阅读准备、注重分组讨论和提高平时成绩在考核中的比例。教师对经典的诠释要以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逻辑哲学中精彩的问题是复杂而又困难的,对真理理论、论证的有效性、悖论问题等经典的逻辑哲学问题的各种理论进行简要的论述,并加以分析,目的在于帮助那些掌握了初等形式逻辑的学生去读懂一些逻辑哲学知识。  相似文献   

12.
羌族释比经典是羌族人民一代一代口传言授的经典,内容涉及战争、宗教、民族、文化、哲学、历史、伦理道德及医药等诸多方面,是了解羌族先民生产生活演变过程的百科全书。本文在介绍释比经典的八种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经典在历史、哲学、文学、科技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强调哲学是科学技术部门的最高概括,它指导一切科学研究。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科学与哲学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通过桥梁(部门哲学)来实现。在科学发展初期,科学的认识由以归纳为主逐渐演变为以探索性的假说-演绎为主。机械论的认识论和还原论的方法论是经典科学研究中的主导观点与方法。经典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逐渐转变为科学技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回归经典,重视经典,是思想、理论和学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我们实现真正的创新的坚实的起点。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需要注重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研究。在这方面,辽宁师范大学毕志国教授的新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阐释———费尔巴哈论研究(以下简称阐释,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做了有益的、值得称道的努力。这部著作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的结晶。阐释依据恩格斯的经典论述,以西方哲学史为宏观背景,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全面探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黑格尔、费尔巴哈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为经典测量的客观值理论和量子测量的整体性解释理论及其哲学基础的剖析,阐述了回到测量基底,通过对科学家的测量观的具体考察,展开对测量哲学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互文理论和价值哲学为我们研究经典建构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让我们对这一复杂的文学和文化现象有了新的认识。互文性造就并维护着经典之间相互渗透、互为依托的共生关系,它既是经典内部一种维持现状、抵御变化的"保守"力量,但同时又为新经典的诞生摇旗呐喊、铺平道路,从而表现出"革新"的特征。价值哲学则让我们意识到,作为价值主体以及价值尺度的来源、且不断变化着的读者群体是经典建构这一评价活动的主导因素,从而也成为经典建构中最具"革新"特征的力量。经典建构也正是在包括上述几股多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着。  相似文献   

17.
徐复观对历代有关孔子"天命"的解释做了仔细地梳理和评价,从中可略窥徐复观对中国古代哲学经典阐释的路径和独有的方法,这种路径既不同于清人考证式的研究,又不同于"五四"时期熊十力等学者的研究路径,他对以上二者尤其是以西方形而上学来解析儒家的方法提出了批评,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回到原典本身尊重中国哲学特质的思想,徐复观认为应以"体验"的方法与"敬"的态度来面对中国传统哲学经典,而体现出探索我们自己民族传统哲学经典解读与研究方法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总的进展状况,就是开始了以布鲁贝克的思想为源头、以张楚廷的著作为起点的多元化开拓创新的发展态势与自醒进程。文章立足于高等教育学与科学哲学之间大跨度的学科交叉,尝试确立高等教育的科技哲学基础,为此对科技哲学为什么能作为高等教育的哲学基础进行了学理论证和事理论证,这有助于发挥科技哲学对大学教育改革和科研活动的上位的指导作用。此也可视为从科技哲学的视域实现对布鲁贝克经典的超越和为建构中国自身的高等教育哲学体系而进行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是古今中外兵家必读之经典,在今天的科技信息时代,《孙子兵法》不仅是军事经典,而且成了企业管理、商业经营、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社会实用大全。究其原因是《孙子兵法》中蕴涵着现代社会追寻的实践哲学。从《孙子兵法》实践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和精神、整体性、相对性、目的性可以确认《孙子兵法》是实践哲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技术哲学从经验转向到文化转向的发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哲学研究突破“经典时期”的困境后实现了其“经验转向”.经验转向过程中,在现象学的酶促下技术哲学研究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倾向.文化转向后的技术哲学从一个文化的多元视角来开启技术哲学的新的研究范式,通过对技术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影响进行双重聚焦,从细节上描述技术与文化的互动,关注人的价值和人的生活世界,提供解决技术社会问题的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