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含蓄是艺术美的一种理想形态,是艺术创作普遍追求的审美目标,是中国诗学的审美传统,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含蓄美是在主客观相结合过程中的艺术创造,是审美主体的艺术才能和美学观的体现,具有多种风格,多样化的表现形态,具体表现为意境的含蓄美、比兴的含蓄美、语言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散观念的变化,散艺术的开放,当代各种艺术信息的渗透,散审美风格也由过去的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变。从作家的个人化写作到社会化写作的变化过程,作家的审美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表现出不同作家对不同的审美艺术的追求与开拓,形成了斑斓多姿的散审美风格,这种审美风格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散的语言怎样才能体现其独特的风格美?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要提高运用语言的功力。力求语言的个性化;二是要贴近生活,贴近作家的本色和个性,力求语言的自然之美;三是要避熟就生,力求语言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3.
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指艺术语言向发话主体和受话主体生成和显现美感的过程。它往往指向非实体性。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不同于科学发现。它是某一存在物的意义向审美主体生存和显现的过程,是审美主体在自身感性生命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的建构。这样,决定了艺术语言的独创性和自然性,体现了发话主体审美理想,从而唤起受话主体心理意象的涌现,追求非实证物象的丰富神致和情致,使艺术语言意象生发出气韵的生动和艺术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华丽与朴素是文学语言风格的两种基本审美表现形态。朴素是指一种不加修饰、朴实无华、自然本色的语言艺术风貌。虽然朴素的语言风格具有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但华丽的语言风格也历来倍受人们的青睐,这主要是由人的审美需要决定的。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华丽的语言风格正在审美结构方式上的特点主要有:第一,多借助于繁丰的语言表达方式来体现;第二,常通过大量的色彩词来体现;第三,多依靠长向式来体现;第四,通过多种艺术修辞手段的运用来体现。  相似文献   

5.
论艺术语言的创造过程是 一种审美发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艺术语言的创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发现。它的审美价值论的意义是非实证的,它与现实的经验现象界的意义不同,它归属于人的情感世界。它有的没有指标,但却有意义,有的指称相同,但意义却不同,呈现为一种动态的言语和语义的表述形式。同时,它又按发话主体的特点规范着意蕴之象,体现了艺术语言既定的指谓与表达系统,它有自己特有的规律与范式。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文学翻译的“等值”是一种理想,如何使复杂的翻译,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的审美效果,使原作与译作在深层意蕴和想象意义上达到艺术的统一,译者的想象力是再现原文形象化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着重从文学翻译中想象这一审美心理机制的运作对翻译过程中审美效果的影响,探讨《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7.
胡祥鸿 《教育艺术》2006,(10):52-53
口头语言是教师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媒介,教师追求和完善口头表达艺术的美.对于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和自身顺利开展工作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再,教师要实现说话的审美功能,提高语言的魅力.应该从下面4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8.
艺术语言是体验性的语言,情绪性是艺术语言的精神特质,在艺术语言中,情绪空间占据着特殊位置,情绪因素是语言美的重要因素,情绪体现了言语作品最独特,最本质,最深层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孙清武 《文教资料》2008,(27):118-120
课堂教学语言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它不仅要具有科学规范性,而且要具有艺术审美性.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具有形象关、激情美、应变美、谐趣美等审美特征.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努力研究设计语言,尽力提升教学语言的品位,实现教学语言的审美性,以彰显语文教学魅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音乐表演是音乐美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家创造音乐美。音乐表演呈现音乐美,音乐欣赏揭示音乐美,这三个方面在不同层面上都体现着音乐艺术最有价值的东西。音乐表演艺术在音乐再创造的过程中。音乐表演者在诠释音乐作品、体现音乐价值的同时也展示着表演者本身的艺术个性。同时给审美者提供着精神上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1.
情绪是艺术语言产生美感的实质性要素,情绪特征也正是艺术语言的审美特征,从汉字的创造初始到词语的动态使用再到语段的超常组合都渗透着主体的审美情绪,艺术语言是情绪化的语言。情绪与艺术语言联系的确立,是艺术语言边缘性研究的基础,必将促使艺术语言审美层次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艺术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审美的语言活动,它是以一种变异的超普通语言的手段来创造出生动可感的意象而实现其审美功能,完成其艺术效果的。一切语言材料到了艺术语言中都要经过艺术的熔铸和加工,使之为创造艺术形象服务。古人所说的“立象以尽意”,就是一种语言艺术化的途径。人的精神美质,情感美质,只有通过“立象”的过程,也即艺术化的过程,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在纷纭的世象中,人利用自己的智慧把握至美,外化于形,于是,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玩味不尽的美的语言世界--艺术语言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发话主体在艺术语言的创作过程中,常常将自己对世界的审美体验融进了艺术语言。发话主体对世界的新的审美体验需要新的艺术语言来表达,新的艺术语言也就自然产生。发话主体的艺术语言不仅反映了他对某一具体的事物的审美体验,还反映了他对世界的整体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模式是人对世界的模式化的审美体验方式和认知方式。发话主体对传统的审美体验模式既有继承,也有超越。发话主体对传统的表现模式既有继承,也有超越,发话主体超越了固有的表现模式,艺术语言便产生了。隐喻是这种艺术语言得以产生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艺术语言往往以形象观照的审美方式对反映客体和发话主体双重肯定。艺术语言的美的本质是发话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艺术语言的运思过程中,体现了发话主体审美的差异性。艺术语言的产生往往以情感为内趋力,这种情感一旦在内心成熟,就会极力地寻找某种方式呈现和表达出来,它具有感动力和感染力。它通过有限的言语,表达了发话主体丰富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内容。它是个性的表现,不用陈辞乱套,不守定法,而用活法。它虽然具有辞才和辞气,但它自然,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15.
清空是张炎词论的核心。清空与质实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术语,从基本的层面上看,二者是就语言的锻炼修饰、章法结构、用典使事而言,但清空还有更深的含义,清空是一个较高层次的审美范畴,是一种空灵、蕴藉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6.
结合移情特点和艺术美育效能的四个方面归纳出了课堂移情用语的四种类型,实证探讨后者的情感表征会为语言艺术美育中的情感渗透分析提供可行参考。通过调查问卷和测试得知:教学移情用语的使用对改善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从而提高语言水平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积极的语型和教学内容的良好搭配可以加强学生情感意识,促其适应和体悟外界情感并提高和谐交际能力,为培养其语言艺术美感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美学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发展,审美在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的功能已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了,美育成了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引入音乐,让语文与之相融;音乐又如何让美育在语文课堂中得到提升呢?本文从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和文章升华主旨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将知识教育与审美教育割裂开来的情况很普遍,结果一篇好端端的文学作品被肢解为一个个句子和词组,使生动的艺术形象变为干巴的骨架.学生也就根本不懂什么是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严重地削弱了英语教材的美感教育作用。中学英语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素材,有自然美、人物形象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等,教师应饱含激情地去启发、引导学生用心去体味、捕捉课文中的美,理解并接受其中的美的意蕴.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审美教育的核心也正在这里、语言教学与审美教育是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当然,语言教学是主要的、根本的,不能以牺牲语言教学来迎合审美教育,那样只会是舍本逐末。我们提倡在完成语言教学的前提下进行审美教育,这样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艺术语言是一种情感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们交际时反映客观世界和心理行为的载体。语言的选择使用表现了人类交际的目的性、语言的功能性和自然性,反映了发话主体的言语行为和心理行为,即理性行为和情感行为。科学语言是发话主体的理性行为的载体,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的情感行为的载体。艺术语言的情感行为属于发话主体的审美行为。它表现为一种情象,即意象方式。它反映情感时的核心是借助于情感因素的互渗的表象,这表现了艺术语言的情感的运思过程和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