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思考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猜——试——想——议——做”的方式.努力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2.
2006年世界杯期间,新闻媒体铺天盖地.对各国球队和著名球星品“头”论“足”。不少报道称乌克兰队和厄瓜多尔队为“黑马”,称法国队为“老枪”,称德国队为“东道主”。那么,这几个词语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3.
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会徽,由“天”、“地”、“人”三部分组成。乍一看,像个中文的“之”字;仔细瞧,又如一个运动的人形。标志采用红、蓝、绿三种颜色,分别寓意太阳、蓝天和大地。“之”字有生生不息和到达目的之意,也表示经历曲折才能获得成功。而“天”、“地”、“人”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奥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一群人归拢在一起,那尚不是一个“组织”;四、五十个学生以简单机械的手段聚于一室,那只能称作一个“组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班级。真正健全的班级应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一个领导核心,有优良的风气,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由“组合”到“班级”是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5.
痒·养     
一种皮肤疾病,恶魔般叫人骇怕! “我”自记忆以来,便是一页页与皮肤病的奋战史:挠痒,就诊,服药,针灸;写母爱的伟大:忧心,守护,抚慰,尽一切办法治疗,熬中药、打探秘方、调整饮食、熬煮甜点,甚至念经祈祷,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三难”:起笔难、组材难、表达难。针对这“三难”,我指导学生从“小”“真”“想”三方面入手进行写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教育注重读,求知学习称之为“读书”,这种说法一直延用至今,而且无论是上小学还是上大学,甚至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博士后皆称之“读”。中国人可谓深悟“读”之道,深得“读”之传,深受“读”之益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谈的是对文章的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是由读向写的迁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是读能使视野开阔,  相似文献   

8.
教材——一本不同寻常的书籍.不仅承载着知识和人文.而且承载着文化魅力和生命活力。每当教师手捧教材的时候,理应感受到文化的厚重、人性的灵动。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和非同凡响的使命。今天的教师,绝不再是只能照本宣科的“教书匠”了.而是实实在在的灵活使用教材的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  相似文献   

9.
当时间的脚步踏入2010年,“90后”这个代表新生力量的群体,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我就是群体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0.
冯俊 《小学教学研究》2005,(12):23-24,26
当前许多“版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越来越“理想化”和“细化”的误区。教学评价应努力尝试从“真实”、“扎实”、“大气”、“灵气”等四个方面来重构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好课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成功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可能地交给学生,因此,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师应重视和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活”起来,使学生会读、善究、巧思、活用,  相似文献   

12.
象·像     
子晨 《中文自修》2009,(9):64-64
“象”和“像”,是我们经常使用但又很容易混淆的两个字,它们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将发生这样那样的稀奇事、新鲜事、亲身经历的事……可是同学们在写作文选材时却显得平淡,立意不新。那么如何写出好文章呢?同学们不妨从“新”、“趣”、“奇”这三个字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输·赢     
喜讯传来,我们班的王珊珊同学被评为“县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了1这一年来,她一直是同学的“小老师”,我的好帮手。荣誉当之无愧属于她。当我郑重地把大红奖状呈给王珊珊母亲时,她不以为然地撇撇嘴说:“奖状?老师,你来得正好,我要向你告状!”我懵了:“告谁的状?…‘告王珊珊的状呀。”我简直难以置信了。  相似文献   

15.
周兵 《科学课》2009,(4):12-13
传统的教材观是教师只依赖于课本进行教学,书上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书上没写的,教师就不敢教;书上写了的,教师不敢不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越来越深人人心。老师们也认识到,教材只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有一类学生常被称为“差生”。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类学生又被称为“后进生”、“学困生”、“潜能生”。但这些称呼多见于媒体、文件等正式严肃的语境,而在私下随意的语境中还是呼之以“差生”。甚至在很严肃的场合中也用“差生”称呼,  相似文献   

17.
高朝俊 《语文学习》2010,(7):98-100
诗与散文都有较强的抒情写意的功能.它们常常选择容易动情的事物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但是.诗歌和散文毕竟有各自不同的审美规范.这就决定了它们即使描写相同的题材.也会有各自不同的写法。例如。同样写别离、送行,诗歌常常选择最动情的一个短镜头、感情最强烈的一个饱和点,作高度的概括和浓缩:“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势”和与其密切联系的几个概念——“体”、“气”、“泽”的关系加以辨析,认为“势”这个概念在《定势》中理解为“语体标准”或“语体特点”较为恰当;由此指出几个在理解“定势”思想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给以相应的辨析。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师,我们无时不在思考和探讨着如何教育学生才能让学生听话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从早时的“严师出高徒”、“因材旆教”,到当今的“师生角色变化”、“换位思考”等方法和措施,都细心揣摩和研究过,但却忽略了一些看来平常而教育效果非凡的做法,那就是微笑、宽容和赞美。  相似文献   

20.
[案例背景]二OO五年度宁波市镇海区语文七年级(七)期末统考试题中,有这么一道题语言积累和运用题:“诸葛”是复姓,其实我们国家还不少复姓,如“上官”、“司马”、“公孙”、“欧阳”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