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福克纳热爱大自然,这集中表现在他的荒野小说《去吧,摩西》中的三篇作品《古老的部落》、《熊》、《三角洲之秋》即所谓的“大森林三部曲”,《去吧,摩西》常常被看做是关于荒野和环境问题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小说之一。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解读这一文本,以期找出福克纳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思想以及找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正确方式。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在《去吧,摩西》里塑造了一系列的黑人形象,他们虽然社会地位卑微、低下,但他们坚强、勇敢、谦卑、感恩、深爱伴侣、重视家庭,正是这些美好的品格使黑人在严酷的种族歧视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在美国南方扎根、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倩 《现代语文》2006,(6):88-89
现代作家福克纳的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他擅长用神话模式和宗教典故把作品构筑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其重要著作《押沙龙!押沙龙!》(A b s a l o n,Absalon!),《去吧,摩西》(Go Down Moses)就直接或间接取名于《圣经》的故事;《我的弥留之际》(As I LayLying)中的葬礼行列又能使人联想到《旧约·出埃及记》中摩西那漫长而神圣的灵魂跋涉;名作《喧哗与骚动》(TneSound and the Fury)中引证了大量《圣经》典故,作家有意无意地对圣经文学传统进行不同程度、各个视角的借鉴和运用,希翼借此来探究人类发展及命运的永恒内容。一人物…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学批评是当代文学研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去吧,摩西》中的艾萨克在法泽西、老熊和大森林的影响和熏陶下成长,长大后自愿放弃罪恶的家产,自食其力地过着简朴的生活,这体现了作者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思想。同时,福克纳对于人类目光短浅、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导致森林惨遭砍伐,从而造成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行为感到无奈。事实上,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人类却始终依存于自然,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在《出埃及记》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历经千难万险奔向"美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这是摩西作为领导人倾其一生的艰难事业、先知身份的独特贡献,更是摩西个人不断成长的人生历练。然而摩西自身深刻独特的人性、神性、独性却不免彰显了他内在复杂的性格特点,这使得摩西的形象丰满而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6.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他的作品《去吧,摩西》中,福克纳以其独特的视角塑造了有着浓厚地方性与历史性特征的南方黑人形象,深刻揭露了南方的奴隶制和种族主义,表达了对南方黑人的同情、尊重和关心。  相似文献   

7.
在《出埃及记》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历经千难万险奔向“美丽宽阀流奶与蜜之地”。这是摩西作为领导人倾其一生的艰难事业、先知身份的独特贡献,更是摩西个人不断成长的人生历练。然而摩西自身深刻独特的人性、神性、独性却不免彰显了他内在复杂的性格特点,这使得摩西的形象丰满而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部重要代表作品 ,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统一性 ,这种内在统一性不仅表现在辩证法与认识论的统一 ,而且表现在世界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福克纳的《去吧,摩西》通过家族衰落和人物悲剧命运的描绘,展示了20世纪初充满种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生态不和谐、两性不和谐的美国南方社会。通过作品分析,笔者试图从种族主义视角、生态主义视角和女性生态主义视角,揭示社会矛盾的根源及作家的人文主义和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小说《熊》选自福克纳晚期代表作《去吧,摩西》,讲述了少年艾萨克·麦卡斯林参加当地狩猎队,追捕一只名叫"老班"的大熊的故事。本文将《熊》视作艾萨克的成长小说,着重分析其主体构建过程中彻底的"祛中心化"意识。且基于这一意识探讨其与"人类中心主义"相异的异质性,及无法与"自然中心主义"形成统一的裂痕。  相似文献   

11.
生态研究作为新生学科,极具生命力,正日益受到各个研究领域的重视,这也为文学领域的生态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福克纳的代表作<去吧,摩西>以美国南方社会的变迁为背景,深刻描绘了文明进程中荒野的破坏以及生活在荒野中的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从而使该作品更具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威廉·福克纳是一位痛恨奴隶制和种族主义,同情黑人命运的反种族主义作家,在《去吧,摩西》小说的第一部分《话说当年》中,通过布克大叔把托梅的图尔当作猎物与之进行赛跑以及布蒂大叔在扑克牌游戏中赢了休伯特,赢得了战利品——托梅的图尔的女友——谭尼两个游戏中深刻揭露了南方的奴隶制和种族歧视。这是一个幽默可笑的故事。但这并非仅仅是一出闹剧。托梅的图尔所处的尴尬境地,所受的人身束缚真实生动地折射出了当时黑奴悲惨的生活和所受的不公正待遇。  相似文献   

13.
对于摩西神话,黑格尔做了与基督教哲学完全不同的解读.这种分歧植根于两者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基督教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外在的反思方式,世界只是向上帝赎罪这一事实,人类自身无历史可言,缺乏历史感 黑格尔的思维方式是逻辑学的,这是一种内在的反思方式,并且逻辑与历史是统一的.黑格尔之所以建立了如此庞大的哲学体系,其依据的基本思维框架就是这两点:内在的反思性和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诗序体是悄然兴起于东汉末年的一种新型诗歌体式。诗序体的产生,虽然是受了“赋序合一”等的影响所致,但与蔡邕对其之艺术实践大相关联,因为蔡邕集中的《樊惠渠歌并序》一诗,是现存最早的一首诗序体。此外,蔡邕善于从事“文序合一”之创作的举措,也为诗序体的问世提供了坚实之基础。由于诗序体开创了诗歌审美的新格局,所以魏晋六朝的诗人们均特别喜爱这一新型的诗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陶渊明。而此,所体现的则是蔡邕对文学史之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草木篇》及其作者流沙河,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受到批判,二十年后才得到平反。用现代的眼光审视《草木篇》这首诗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艺术特色:一是虚构与真实的统一,二是理性与情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傩文化以其在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已越来越多的受到当今专家学者的关注.应用田野调查法及文献资料法,就傩在徽州地域发展的土壤、傩文化的属性、傩文化在徽州的演变及现实意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认为科学的挖掘徽州傩文化中的体育元素,对我国传统体育和世界体育提供独特的实践内容,对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已经出版的穿越小说看,“穿越”已不仅是这类小说的构成要素,而且已具有较为显著的文体意义,尤其在故事的编排上,具有某些可以辨认的统一性,构成穿越文的文体标识.穿越文生成于互动的网络语境中,凝聚着网络大众的经历、体验、认知与思考,反映着网络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情、意绪与需要,这是它的阅读趣味之所在.作为一种网络现象和文学现象,穿越热不客漠视,然而也不能给予无条件支持.  相似文献   

18.
夏天敏的小说《下山去充电》展现了云南高寒山区女性生存的最自然和常态的状况,其中,热爱生活、慈善而又卑微女性群像体决定了她们“宽容,以跪着的姿态”,这一女性群像具有温暖而又美好的文学亮点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