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探讨了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中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措施。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定位在"双素养"(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和"双价值"上。  相似文献   

2.
何艳菊 《南昌教育》2006,(12):16-16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对我国21世纪学生提出了6个方面的“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目标:一是信息获取能力;二是信息分析能力;三是信息加工能力;四是信息创新能力;五是信息利用能力;六是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而养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要使中学生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检索、评价、获取必要的信息,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与生活,就必须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例如:美国许多州要求所有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欧洲许多国家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在课程中明确规定了信息技术素养培养要达到的目标。由于我国长期受“学科本位”的影响,加之大多数中学教师本身的信息素养并不高,所以很多人认为信息素养培养只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还没有意识到信息时代已到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基本素养已成为信息时代的“通行证”,全面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中学教育的新命题,所以各学科教育思想和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各个环节正面临着全面的信息化变革。信息时代为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一直是大家所探讨的中心话题。本文从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设与研发为根本点,阐述了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方式,提出多元化的调整策略,旨在加深中学生对信息素养的了解,提高学校对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5.
袁晓燕 《考试周刊》2014,(57):115-115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学生的要求,是一种对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作者对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解决问题的对策:积极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注重创造氛围,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加强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培养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当今信息社会,信息素养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应从相应三个方面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换句话说,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那么,良好的信息素养应包括哪些方面呢?我认为应包括:  相似文献   

8.
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对传统地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实施情况,分析如何利用MapInfo培养中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并对我国如何把GIS技术教育引进中学地理教学中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通信网络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应用广泛,信息素养逐渐成为信息化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在中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信息技术课堂中、网络环境下、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等方面提出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教育部制订的《普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把“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课程的第一理念,强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相似文献   

11.
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简称为“新课标”),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第一,它将信息素养的培养确定为课程目标;第二,它提出了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的理念。基于这种理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以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新课标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扬弃,它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提出了新的挑战。“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素养”不仅成为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成为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这就对我们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培养中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已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了。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与途径: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等。  相似文献   

13.
周俊 《考试周刊》2009,(14):178-179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1974年美国学者提出的。信息素养包括三个层面:文化层面(知识方面),信息意识(意识方面),信息技能(技术方面)。到1989年.信息素养的概念逐渐被普遍认可,正式定义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5.
周美丽  向东春 《中学教育》2011,8(1):101-105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面临着来自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冲击,加强中学生的信息伦理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在信息社会里对中学生的一种保护、一种人文关怀.本文通过对中学生信息伦理素养的现状进行调查,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实施者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晶 《青海教育》2009,(9):91-91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作者在近年来从事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尝试,就计算机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并以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社会空间和生活方式。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20.
信息素养是当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新课标中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那么高中生应具备怎样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师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本文就如何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这方面内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