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序浅谈     
“语序”,是指词语在句中的先后次序。汉语的语序,从历史上看,“文言”和“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文言”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这是语序的一种历史变化。一、文言和现代汉语“语序”的相同点文言语句的基本成分和现代汉语一样,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类。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汉语中,许多身体名词可以做量词使用,这些身体名词和数量词所组成的结构有些可以充当定语,有些可以充当状语,有些可以充当补语,有些既可以充当状语也可以充当补语等,本文将以身体名词做量词的现象进行句法考察。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中,许多身体名词可以做量词使用,这些身体名词和数量词所组成的结构有些可以充当定语,有些可以充当状语,有些可以充当补语,有些既可以充当状语也可以充当补语等,本文将以身体名词做量词的现象进行句法考察.  相似文献   

4.
刘雪梅 《现代语文》2006,(12):98-99
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结构助词"的"一般用在定语后面,"地"用在状语后面,"得"用在补语前面.这样分写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5.
语序的稳定性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句子成份之间的语法联系是根据它们在句中相对位置表现的,句中成份的位置一般不能任意变动,否则会引起意义上的改变。古代汉语语序规则,总的来说和现代汉语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在动词谓语或动词的后面,定语在中心词前面,状语也在中心词前面,补语在中心词后面。但由于古今汉语的语言习惯有别,所以古汉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些不同,其主要表现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三种。  相似文献   

6.
“的”、“地”、“得”都是现代汉语里的结构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都是放在中心语之前起连接作用,比较容易区别。但“的”和“得”则容易相混。“得”是补语的标志,放在动词或形容词  相似文献   

7.
文言是指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模仿上古书面语写作的各类作品中的语言。所谓句式,就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古汉语的句式基本上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也是按照(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这一格式组织的。但是由于历史的演变、语言的发展,加之文言与当时流行的口语也未尽相同,所以有些情况与今不同。现着重论述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8.
由于隶属不同的语系,英汉补语在概念、性质及作用上具有较大差异。汉语补语的作用对象是谓语,具有较鲜明的状语性描写或限制性功能。英语补语的作用对象是主语和宾语,具有鲜明的定语性描写或限制性功能,在句法上是不可或缺的。就英汉补语的组成成分、基本类型及语义表现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两者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从语法和语义表达的角度来看土耳其学生习得汉语的偏误,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语序位置不当:受母语迁移影响造成宾语位置不当;由于汉语状语远较土耳其语的状语(实为状语补语)复杂造成位置不当。二是句子成分及词类方面的问题:遗漏补语;谓语方面相关的表述问题或离合词问题;介词方面受到土耳其语“格”的干扰造成的问题;因助词为汉语所特有造成土耳其学生遗漏、多加或混用助词问题。三是句法方面的问题:“把”字句中的动词常常遗漏补语;该用“把”字句时却没有用。四是表达上的多余和不完整问题:词语运用上的多余问题;表达上的不完整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中心词分析法”是汉语传统的单句分析方法,又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它有六种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它要求一个单句应有并且只能有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11.
论状语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状语的句法功能特征表现在状语是一种降级述谓性成分.然而同为降级述谓性成分,状语和定语、补语的语义功能不是平等一致的,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在述谓性能力的程度级别上,三者也呈相应的序列:补语>状语>定语.状语的根本属性在于体现动作行为的方式和情态.  相似文献   

12.
试论状语后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状语后置荆贵生古今汉语的词序基本上是固定的,但由于语言习惯和表达的需要,有时也发生些变化。把谓语放在主语前的叫谓语前置,把宾语放在谓语前的叫宾语前置,把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的叫定语后置①。有没有补语前置?没有。因为如果把补语放在谓语前,就成了状语。有...  相似文献   

13.
文言是指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模仿上古书面语写作的各类作品中的语言。所谓句式,就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古汉语的句式基本上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也是按照(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这一格式组织的。但是由于历史的演变、语言的发展,加之文言与当时流行的口语也未尽相同,所以有些情况与今不同。现着重论述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大量的判断句式,但两者的表达方法是不一样的。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而古…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词组作成分的划法,分歧较大。一种人主张把整个词组笼统划作某成分,另一些人主张应分别对待。前者的理由是:既然是词组作成分,就应以词组作为整体,教材中的例句与练习题皆是如是。后者的理由是:三册所学的《形容、限制、补充》中,要求把定语、状语与补语同中心词划开,如果笼统地划,补语、定语、状语就没有了。如连动词组“从泥地上爬起来继续前进”中的状语“从泥地上”和“继续”就不存在了;其次,教材  相似文献   

15.
数词作为一种重要词类,在汉语和泰语中应用都很广泛。通过对汉语和泰语中数词在句法功能与句法位置的描述与比较,对比分析其差异,指出数词在汉泰语中句法功能与位置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在汉语中,数词既可以与量词搭配,又可以直接与名词、动词、形容词搭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但在泰语中,数词只可以与量词搭配,且在句子中一般只能充当主语、定语和状语。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中,“多”与“少”是一对使用频率很高的反义词,两者在句法结构上具有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多”与“少”作状语的不对称;“多”/“少”作定语的不对称;“多”/“少”作谓语的不对称;“多”/“少”作补语的不对称;“多”/“少”作中心语的不对称.  相似文献   

17.
漫谈状语与补语的一致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状语和补语,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两个句子成分,前者出现在谓语的前面,后者出现在谓语的后面。笔者翻阅了十几本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著作,对于状语和补语一般都是说:状语对谓语起描写、限制作用,补语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也许是由于状语和定语都出现在被修饰者的前面,所以它们定义的实质性内容都是一样的:描写或限制中心语;也许是由于状语和补语分别出现在谓语的前面和后面,一前一后,从位置上可以  相似文献   

18.
动量词被认为是汉语词类中最少争议的一类词。动量词组的句法功能似乎早在50年代就已定论:能作补语,在一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作状语;但不能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  相似文献   

19.
从1898年<马氏文通>诞生到20世纪40年代,汉语语法研究基本上是在传统语法学的问架里进行的,传统语法学导源于古代希腊的传统语法体系.根据这套体系,汉语在句法分析方面,采用句子成分分析法,认定句法分析就是分析句子的结构,而作为一个句子必须具备六大成分--主语、谓语(主要成分),宾语、补语(次要成分),定语、状语(附带成分);而在确定句子成分时又采用中心词分析法,要求先找出句子的两个中心词,分别为句子的主语、谓语,让其它词语分别依附于它们,从而依次找到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相似文献   

20.
说“死死”     
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分析了“死死”,发现它一般在句中充当定语、状语、补语,若与“生生”结合使用,可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语义丰富;一般运用在文艺语体和新闻语体中,使表达简洁、语义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