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十九世纪以来,电影就成为一门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伴随着世界电影史,世界各国跌宕起伏的民族命运、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都在电影中得到了展示。如今,电影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电影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优秀影片不断问世。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老电影的忠诚和喜爱。那些由老电影铸就而成的文化记忆,永不退色,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中。  相似文献   

2.
民国老电影是在无声影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使得无声片更具有艺术效果并开始与世界电影接轨。阮玲玉便是当时著名电影明星,并成为民国老电影艺术的象征。同时,她的艺术成就更是中国电影艺术的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3.
肖婉 《报刊之友》2014,(4):87-88
《电影传奇》蕴藏着崔永元在娱乐人生和文化坚守方面的努力,栏目兼顾了电视文化的思辨性与娱乐性,重在标榜媒体的文化责任和艺术诉求。老电影的艺术魅力被电视传媒的多元性所延展,崔氏风格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新鲜样式的电影鉴赏。  相似文献   

4.
考察十七年间我国少数民族电影蜚声中外现象,通过对十七年间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分析,试图就少数民族电影文化内涵概念的辨析,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内涵建设与民族电影艺术文化诉求,并寻找未来我国少数民族电影发展新方法、新战略,期望推动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5.
媒介生态学视阈下作为空间的华莱坞电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影是一种文化空间,表达了特定文化的独有属性和特色,将影片同其他文化的影片区分开来。电影媒介参与构筑了人们对世界外观形态的感知方式,电影创造的空间充满了隐喻。华莱坞电影营造了意涵丰富的动态的多维的空间。研究从媒介生态学的视阈考察表征中华文化的华莱坞电影所营造的种种空间。电影空间既受电影制作与传播技术的影响,又对受众产生文化影响,华莱坞电影在参与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必须从媒介生态学的观点出发从艺术创意、生产制作、产业链条等各个方面不断发力,积极建构华莱坞电影文化空间,传播中华文化正义、勇气、博爱、智慧、包容、谦逊、勤俭、自律等积极价值观,以鲜明的文化特色跻身世界电影主流。  相似文献   

6.
邵慧 《东南传播》2014,(12):94-96
在全球化高速推进的现代语境下,好莱坞大片横行,各国民族电影都遭遇西方意识形态和电影技术对本土文化侵蚀的局面。在此情况下,势头渐起的瑙莱坞电影以其独有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活跃于世界影坛,由此开启了一个多极影像新时代。它对于激发拙朴浑厚的非洲精神、丰富世界电影艺术之林,有着显而易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影这一艺术传播手段无不成为跨国传播的重要助力,但是中国电影在"走出去"的道路中也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困境。自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上映以来,获得了全世界的一致好评,并以全球累计总票房第一,即27.496亿美元完美收官。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切入,以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为研究样本,借用符号的互文性理论挖掘系列电影中,文化土壤培植的电影文本互文现象以及与外部真实世界的互文现象,从这个现象中去分析,成功商业电影的文化原型,以及对受众的影响方式,了解这一系列的电影又是如何通过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两个方面的互文以达到受众的文化认同,最终为电影世界事业进一步促进世界人民沟通交流,增添世界文化的共鸣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是构成国家软实力和民族精神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民族文化传统也是电影艺术的精神宝库和创作资源。即使是当下,表面上看来已经部分都市化、现代化和好莱坞化的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依然在画面和声音的延续中散发着浓郁的本土味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这里面,不仅有着电影画面创作者的业绩,更有着电影声音创作者的功勋。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电影声音是体现民族化、还原本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精神、契合本民族审美需求的象征者和承载者。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艺术形式,电影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多种媒体激烈竞争的形势发展,迫切要求电影产业的改革与之相适应。在促进电影产业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遵循电影艺术规律和电影市场规律,多出优秀作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此做好新时期电影工作必须重视下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是构成国家软实力和民族精神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民族文化传统也是电影艺术的精神宝库和创作资源。即使是当下,表面上看来已经部分都市化、现代化和好莱坞化的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依然在画面和声音的延续中散发着浓郁的本土味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这里面,不仅有着电影画面创作者的业绩,更有着电影声音创作者的功勋。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电影声音是体现民族化、还原本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精神、契合本民族审美需求的象征者和承载者。  相似文献   

11.
拉珍 《东南传播》2016,(2):26-28
社会的经济于过去相比在不断的发展,更能满足人们对物质需求的追求,开始渴望精神、情感方面的交流。电影承载着人们精神与情感交流的桥梁,电影的不断的发展,对于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藏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影视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藏族题材电影的拍摄与发行,一方面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藏族的传统文化,另一个方面也能够加强藏族和其他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每个民族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藏族也不例外,当藏族题材电影向非藏族群体传播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跨文化传播。本文首先对藏族题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现象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跨文化传播效果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藏族题材电影跨文化传播效果的提升对策,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健 《传媒》2023,(16):103-104
<正>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产业之一,具有三个典型的属性,经济属性、艺术属性、政治属性,这三个属性之间具有相辅相成、彼此渗透的关系。少数民族电影是影视艺术中的一个特殊存在,是展现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风俗理念、自然景观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主义背景下构建中国政治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少数民族电影某种程度上承担着宣传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国家认同感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元素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与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平面广告是中国设计艺术的主要载体,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观念、表现手法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对传统美学的审美追求。在文化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对艺术的追求逐渐回归自然、质朴的民间艺术、地域性的民族艺术掀起了中国的"本土文化"热潮。本文对中国元素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与再创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电影大片的时代,电影题材的人文取向和艺术情怀一再被忽视,然而这些却是电影这门艺术最本质的价值所在.本文通过回顾过去22年奥斯卡奖历史上的“最佳外语片”,以题材的选择作为切入点,分析这些获奖影片在文化层面、社会人文领域的价值和内涵,通过对这些影片独具民族视野的世界情怀的解读,反思和剖析中国电影的“申奥”情结,以此带给当代中国电影创作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15.
具有数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化在其独特性、影响力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上,足以成为欧洲文化、美国文化之外的"第三极文化".依托"第三极文化"、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中国电影文化,可以构成欧洲电影文化和美国电影文化之外的"第三极电影文化".提出"第三极电影文化"构想,旨在使中国电影真正成为"第三极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弘扬和传播"第三极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和民族精神,在提供休闲娱乐、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中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建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另一方面,要使代表和反映"第三极文化"的电影作品真正走向世界,为世界观众所共享,使其与欧洲电影、美国电影及其他各国电影一起为构建和谐的世界文化、建设人类美好精神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郭静静 《青年记者》2007,(20):30-30
随着电影市场的日益繁荣,人们可选择的电影也日益增多。我国民族电影要想成为更多观众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就必须明确新时期我国民族电影的功能和观众对民族电影的要求,更新文化传播观念,利用自身文化优势,在加强意识形态功能的同时,开拓娱乐和商业的功能。这是新时期我国民族电影赢得观众,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百年沧桑的风雨历程。一说起电影.人们就会想到《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庐山恋》、《人到中年》等脍炙人口的电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老电影在人们的脑海中渐渐淡去,印迹也渐渐模糊……  相似文献   

18.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和基本遵循。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运用视听手段,在国家形象建构、民族文化互动、民族国家认同、民族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蒙古族题材电影在少数民族题材影像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且具有典型性,“十七年电影”时期利用意识形态建构突出民族交往;改革开放后立足“文化叙事”体现民族交流;二十一世纪以来着眼“多元”与“解构”的叙事方式表达展现民族交融。研究这一题材影像内容,有助于分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深化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解,对厘清“中华民族”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符号化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少不了人物语言的参与,作为叙事符号的人声话语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为观众提供丰富的话语内容信息,其间体现和蕴含着少数民族的语言特色和习俗文化.民族题材电影中人声话语的艺术特点有:采用本民族语言;运用赋的艺术形式,陈述少数民族的历史、民间故事和习俗文化;使用比兴修辞手法托出本民族特色物象;穿插体现民族宗教信仰的祈福语言.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电影业日渐靠拢好莱坞商业模式的潮流中,德国民族电影在秉承其传统美学风格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并寻求突破,融汇其一贯浓郁的民族文化于现实气息之中,本文试图通过对新世纪十年中德国电影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从风格、题材、主题等各方面辨析电影的艺术使命、社会功能与商业化潮流的冲突融合,并为中国本土电影在电影资本化运作过程中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