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掀起了媒介私人化热潮,个人通过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生产以及传播信息,同性恋群体积极掌握与利用媒介话语权维护自身权益。本文使用最新的数据,分析同性恋群体的网络使用情况,得出同性恋群体对媒介话语权的掌握实现了从依赖网站和网页到大力使用社交媒体的转变,社交媒体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成为社会少数群体与社会大多数人群进行沟通和传播的绝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节目主持人的自主话语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皎  朱大为 《记者摇篮》2007,(11):50-51
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权,指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的发言权。主持人自主话语权把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主持人的话语魅力,关系到作为社会公共领域的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3.
隋丽 《记者摇篮》2008,(4):39-40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带动了一个新的话语民主时代的来临,设置在话语权周围的技术壁垒被打破,普通民众有了接近媒介的权利和条件,颠覆和消解了传统单向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统治权。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体发展迅速,并逐渐步入良性轨道,一批由国家主导建设的大型新闻网站迅速占领了网络媒体的  相似文献   

4.
"被时代"是时下流行的社会现象与大众传播事件,其出现绝非是偶然和荒谬的。本文借助传播学发展史上的"魔弹论"观点,从传播过程各要素呈现强弱对比的态势、大众传播媒介发展对受众心理的影响、大众传播是其本时代社会背景折射三方面,对"被时代"现象进行了另角度解释,以探究其深层原因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5.
与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Web1.0相比,Web2.0的最大特点是"全民出版、全民共享".也就是说,互联网从发展至今,已走过了重技术、重传播、重"供应"的第一阶段,Web2.0标志着互联网成功迈人讲究"服务"和"满足需求"的第二阶段.Web2.0时代,大众传播事业的内容数字化、传播网络化、信息交互化、话语权平等化、服务个性化、个人化,它是后互联网时代的序曲.那么,后互联网时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的大众传播事业发展会呈现怎样的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十五世纪中叶,世界上第一台手摇金属活字印刷机的发明,使大众传播成为现实;而新闻传播作为人类的一种交流信息的社会性行为,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经过口头传播时代、文字时代和印刷时代,现在走向电子时代的大众传播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科技含量的增加,新闻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通过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具象化。由于执政党的政治作用和新闻工作者的努力,新闻有了丰富的内容,它几乎涵盖了关于整个世界的信息。但是,在物质和精神的世界里,新闻更注重构筑精神的殿堂。  相似文献   

7.
在界定网络谣言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从网络谣言自身、网民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三个方面具体探讨网络谣言扩散的动力,包括网络谣言价值的易逝性、建构话语权的渴望、安全的需要、群体认同的需要、大众传播媒介的介入。同时,并指出要通过瓦解网络谣言的价值性功能、培养网民群体的理性精神和社会知识以及避免大众传播媒介成为注意力的附庸来消解网络谣言扩散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大众传播功能的充分释放是媒体正确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传播效能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媒体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为研究起点,从新闻的事件传播特点、情感传播特点和"积极受众"三个方面,分析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大众传播功能的消解,强调新媒体时代正确履行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程晨 《新闻爱好者》2017,(12):87-89
在大众传播时代,媒介成为影响社会大众的重要工具。作为信息的承载者与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体对受众的环境认知、社会行为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深刻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众传播媒介受利益的驱使,很容易在媒介伦理道德方面出现缺失,更甚者,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将媒介的社会效益弃之不顾。基于此,从媒介伦理的角度,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伦理缺失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大众传播媒介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以及实现路径,旨在为大众传播媒介重拾社会责任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15世纪中叶,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成熟并逐步推向商业领域,人类社会迎来了大众传播时代的黎明。成倍增长的报刊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社会交往和互动的方式,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迅速转型。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于报刊的力量不断推进现代民主理念的传播与实践,拉开了民主化浪潮的序幕。然而,自19世纪以来,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报刊与民主政治之间的“蜜月期”开始成为历史。此外,随着大众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孟宇  俞香顺 《今传媒》2014,(6):25-27
长期以来的话语权研究都将着眼点放在考察什么人掌握着话语权上,而忽视了话语权是如何作用,从而使之成为权力的。话语权主要有三大作用形式,分别是新话语的创造、固有话语的选择和强化、主导话语对异己话语的排斥。这三种方式在封建社会就初见雏形,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进入网络时代,话语权的这三种作用形式更为清晰和明显。通过这三种形式,网络话语权非但没有如人们所想的"平均化"、"去中心化",还仍然牢牢掌握着权力并且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之所以说其强化,是因为网络话语权以更隐蔽的形式发挥影响,发挥着更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2004,(12):49-49
由美国约瑟夫·R·多米尼克教授著、蔡骐博士翻译的《大众传播动力学:数字时代的媒介》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展示了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产业图景,通过丰富而有趣的案例展现了媒介对社会的影响,理性地分析了媒介各领域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该书在美  相似文献   

13.
周亨友 《新闻界》2007,(1):47-49
在各种新媒体咄咄逼人的团团围攻和步步进逼下,以报纸为代表的平面媒体作为传统的主流媒介,其在大众传播中的话语权正一步步受到冲击、挤压、蚕食,平面媒体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危机中。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5,(18)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基于费尔克拉夫的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把真人秀节目当做当代中国社会的一种话语事件和文化现象,通过在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文化实践三个层面上分析真人秀节目的话语再现与重塑、生产和消费中的真人秀节目以及其对于话语权的争夺,从而集中探讨了真人秀节目在全民娱乐时代媒体话语权的建构问题,并从经济原动力的角度对此作出了简要思考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14,(4):7-7
朱丽常征在《新闻与写作》2014年第2期撰文认为,当代的大众传播已进入新的语境,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第一次将公众从传播中的受体地位变成了主体地位。如何在新的大众传播语境下,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找到一条符合实际、贴近时代的社会治理的科学发展路径.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信息高速公路将使现存的各种传媒化为乌有,将使现存的大众传播工作者化为乌有。今后中国大众传播业将是小媒介的天下,大媒介不宜发展。本文预测,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杠杆,中国将紧随发达国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我们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大众传播事业出现过新闻业(新闻学)──大众传播业(大众传播学)两个发展阶段。现代发达国家正在走出大众传播阶段,走入超传播时代,中国却仍然在大众传播阶段门口观望、徘徊。有些人正在以历史上把遗传学当成资产阶级伪科学的态度对待传播学。面对新的时代,我们必须彻底换脑筋。  相似文献   

17.
刘早 《新闻爱好者》2012,(16):13-14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随着时代的进步,为了更好地适应传播活动,大众传播媒介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展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当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的变化、特点以及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促进大众传播的完善和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国际互联网络为代表的信息高速公路迅速崛起和成长,展现了人类全新的信息电子网络传播方式,它将受众从传统大众传播的媒体中分流出来,并对传统大众传播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因此,报纸、期刊、广播电视,无论规划哪一种媒体的发展,都不能忽视国际互联网的存在。数字化时代和社会价值结构的变革按照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观点,1956年、1957年是美国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  相似文献   

19.
乡村大众传播是在复杂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当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大众传媒迎来融合转型关键期,一个多重因素交织下的重构乡村大众传播的时代契机已经出现.乡村大众传媒的融合之路不能照搬城市经验,而应当扎根于乡村民众和乡村共同体中,激发乡村社会内生性创造力和文化自信,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主力军,多级涉农媒体共同参与,吸纳乡村特色大众媒介,实现组织性和功能性相结合的媒体融合,从而重构一个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乡村大众传播生态格局,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升华媒体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徐迅 《视听纵横》2010,(1):43-44
民生新闻中的“民生”一词早在《左传》里就出现过。现代《辞海》对“民生”做了解释,就是“人民的生计”。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市民阶层意识到,要争取自身的话语权。这样一来,“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也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新的新闻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